- 年份
- 2024(7694)
- 2023(10895)
- 2022(9000)
- 2021(8069)
- 2020(6524)
- 2019(14741)
- 2018(14399)
- 2017(27834)
- 2016(15015)
- 2015(16960)
- 2014(17045)
- 2013(16642)
- 2012(15760)
- 2011(14312)
- 2010(14772)
- 2009(13874)
- 2008(13749)
- 2007(12517)
- 2006(11503)
- 2005(10984)
- 学科
- 济(70674)
- 经济(70575)
- 管理(45393)
- 业(43069)
- 企(33408)
- 企业(33408)
- 中国(23474)
- 地方(21906)
- 方法(21289)
- 农(20598)
- 数学(17947)
- 数学方法(17776)
- 业经(17730)
- 财(17697)
- 制(17205)
- 农业(14292)
- 银(13307)
- 银行(13287)
- 融(13108)
- 金融(13106)
- 行(12874)
- 学(12822)
- 地方经济(12701)
- 发(12189)
- 体(11808)
- 贸(11673)
- 贸易(11660)
- 环境(11577)
- 易(11211)
- 技术(10381)
- 机构
- 学院(217668)
- 大学(215427)
- 济(94975)
- 经济(93004)
- 研究(80807)
- 管理(78157)
- 理学(65157)
- 理学院(64370)
- 管理学(63446)
- 管理学院(63025)
- 中国(62724)
- 财(47725)
- 京(47035)
- 科学(46191)
- 所(40989)
- 研究所(36290)
- 中心(35961)
- 财经(35660)
- 江(35657)
- 农(34930)
- 经(32119)
- 北京(30442)
- 范(30064)
- 经济学(29894)
- 师范(29781)
- 院(29448)
- 业大(28394)
- 州(28270)
- 经济学院(26649)
- 农业(26646)
- 基金
- 项目(135270)
- 科学(107126)
- 研究(103240)
- 基金(96662)
- 家(83293)
- 国家(82530)
- 科学基金(70458)
- 社会(67633)
- 社会科(64115)
- 社会科学(64104)
- 省(53934)
- 基金项目(50092)
- 教育(46996)
- 划(44524)
- 自然(41787)
- 编号(41566)
- 自然科(40754)
- 自然科学(40747)
- 自然科学基金(40022)
- 资助(38831)
- 成果(35363)
- 发(35231)
- 重点(31186)
- 课题(30784)
- 制(30163)
- 部(30116)
- 发展(28928)
- 展(28448)
- 创(28303)
- 国家社会(28221)
- 期刊
- 济(119390)
- 经济(119390)
- 研究(74301)
- 中国(53614)
- 财(37670)
- 农(34690)
- 管理(33011)
- 学报(30794)
- 科学(29970)
- 教育(28403)
- 融(25254)
- 金融(25254)
- 大学(24418)
- 农业(23282)
- 学学(22831)
- 业经(20067)
- 技术(19577)
- 经济研究(19200)
- 财经(18593)
- 经(16092)
- 问题(15480)
- 业(11742)
- 贸(11706)
- 世界(11111)
- 技术经济(10699)
- 国际(10389)
- 现代(10355)
- 商业(10174)
- 改革(10019)
- 革(10019)
共检索到35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广龙 刘守英
要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仅需要考虑前现代制度背景下启动分工革命与维持现代增长的不同制度需求,还需要考虑两阶段增长制度的连续平稳过渡。因此,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匹配一个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一致的政治发展进程。一是通过制度化国家利维坦的发展来保障对制度租金的革命能力;二是通过法治的发展来防止权力机会主义;三是通过对外责任制的发展来维持改革的可信承诺。文章认为,政治制度围绕这三个方面的动态调整和互相协调构成了实现持续增长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前现代增长 现代增长 政治发展 准入租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成就,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换算,中国经济总量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应是很确定的事。而此时更需思考的是,每年产出如此大的经济规模,能带来多少国民财富与幸福?从分配的角度,如果每年新增经济价值的分配更多倾向政府与企业,则国民收入的提升将低于GDP的增速;如果财富分配的逻辑更倾向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宇建 李冠众 张继袖
许多企业将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视为其首当其冲的第一要务,但是可持续增长并不必然促成可持续价值创造,即使是快速的“可持续增长”也是如此。因此,企业不应该首先确定销售增长目标,相反,销售增长应该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结果。企业要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除了要保证销售收入的增长外,还必须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率高于保值经营利润率,并努力使这一状态持续更为长久的时间。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 股东价值创造 保值经营利润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华 诸大建 刘东华
中国的城市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传统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代价高昂。这要求城市发展模式要从传统的线性增长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即以精明增长为目标。本文从城市转型的前提、内涵及其目标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对资源稀缺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一、政策拉动力衰减和外需脆弱导致中国经济呈倒"V"型增长第一,全球经济复苏方向既定但达到全面繁荣为时尚早,必然体现为中国的外需复苏乏力。一方面,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国更多的消费、消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从发展思想的演进来看 ,经历了从“注重财富增长”到“注重能力建设”的转变 ;从发展强调的内容来看 ,经历了从“一维”发展观 (强调经济发展 )到“二维”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再到“三维”发展观 (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 ,最后再到“多维”发展观 (强调可持续发展 )的演进历程 ;从评判发展的指标来看 ,目前或将要经历了从“GDP”到“绿色 GDP”,再到“扩展的财富”,最后再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
发展观 演化 经济增长 能力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英东
近代以来,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制度变迁具有逆序演进的特点。这种逆序的制度变迁模式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种种问题的根源。实现产权、市场、国家的互相制衡和良性互动,才能真正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体制硬核”,保障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逆序演进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中堂
计划和国有化是 2 0世纪 40年代到 7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 ,实践证明政府管制影响了发展。所以 ,近 5 0年来 ,改革计划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规则 ,逐步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加入 WTO表明我国市场化改革取向的不可逆转性。塑造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政府形象是我国经济摆脱低位运行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这种改革不仅需要中央提出具有全局性的制度变革 ,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局部率先形成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制度创新 政府形象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宗兵 王炬 罗倩文
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态势的分析,揭示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制度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持续增长 制度安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杨瑞龙 于春海 杨继东 阎衍 段亚林
一、总需求结构失衡与我国的宏观经济(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最终消费占比大幅度下降,投资占比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失衡状况(见图1)。1980年~2010年,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从65.5%降至47.4%;资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伯成
持续增长本来指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要求的资源的前提下的发展,即不以牺牲未来世代人利益来换取当代人利益的发展,或既顾眼前又顾将来的发展,但现在往往也指使经济能平稳地而非大起大落地按一定速度的发展。这里我取第一种含义分析问题,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经济持续发展,要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条件,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要以经济发展速度适当为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一直片面追求高速度。这绝非偶然。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把高速度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标志和保证,由此决定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的政绩都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速度及产值相联系,从而搞大计划,求高指标,且层层加码成为传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英东
近年来,尽管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在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中,仍然存在农民的交易权利缺失、交易能力不足、市场交易的制度环境不完善等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只有切实维护农民的基本交易权利,提升农民的交易能力,建构公正完善的交易制度环境,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