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3)
- 2023(12881)
- 2022(10420)
- 2021(9741)
- 2020(7924)
- 2019(17831)
- 2018(17442)
- 2017(32877)
- 2016(17702)
- 2015(19937)
- 2014(19371)
- 2013(18792)
- 2012(17179)
- 2011(15554)
- 2010(15696)
- 2009(14876)
- 2008(15032)
- 2007(13568)
- 2006(12249)
- 2005(11522)
- 学科
- 济(73550)
- 经济(73448)
- 管理(59965)
- 业(56776)
- 企(48218)
- 企业(48218)
- 方法(26274)
- 中国(26208)
- 数学(22100)
- 数学方法(21891)
- 农(21203)
- 财(21019)
- 制(20952)
- 业经(19060)
- 技术(16307)
- 贸(15780)
- 贸易(15768)
- 易(15481)
- 银(15001)
- 银行(14986)
- 体(14698)
- 行(14398)
- 农业(13585)
- 融(13346)
- 金融(13343)
- 地方(12904)
- 务(12254)
- 体制(12211)
- 财务(12211)
- 财务管理(12181)
- 机构
- 大学(252027)
- 学院(250028)
- 济(114456)
- 经济(112431)
- 管理(95244)
- 研究(90214)
- 理学(80858)
- 理学院(79980)
- 管理学(78975)
- 管理学院(78450)
- 中国(71567)
- 财(55340)
- 京(53686)
- 科学(48039)
- 所(43623)
- 财经(42862)
- 中心(39610)
- 经(39077)
- 研究所(38887)
- 江(37745)
- 经济学(36796)
- 北京(34470)
- 农(34028)
- 经济学院(32942)
- 院(32772)
- 范(32061)
- 师范(31830)
- 财经大学(31809)
- 业大(29741)
- 州(29612)
- 基金
- 项目(159836)
- 科学(129156)
- 研究(122524)
- 基金(119201)
- 家(102719)
- 国家(101905)
- 科学基金(88202)
- 社会(82873)
- 社会科(78765)
- 社会科学(78750)
- 基金项目(61323)
- 省(59028)
- 教育(55983)
- 自然(52466)
- 自然科(51319)
- 自然科学(51309)
- 自然科学基金(50464)
- 划(50248)
- 编号(47782)
- 资助(47571)
- 成果(40616)
- 部(37453)
- 重点(36410)
- 国家社会(36085)
- 制(35978)
- 创(35828)
- 发(35052)
- 课题(34330)
- 创新(33784)
- 教育部(33218)
- 期刊
- 济(131111)
- 经济(131111)
- 研究(83770)
- 中国(57019)
- 财(43963)
- 管理(41050)
- 科学(33809)
- 农(33243)
- 学报(32521)
- 教育(29129)
- 融(27676)
- 金融(27676)
- 大学(26513)
- 学学(24559)
- 财经(22531)
- 经济研究(22170)
- 农业(22143)
- 技术(21539)
- 业经(19730)
- 经(19534)
- 问题(17404)
- 贸(16334)
- 国际(14885)
- 世界(14562)
- 业(13037)
- 技术经济(12791)
- 现代(12072)
- 坛(11642)
- 论坛(11642)
- 科技(11632)
共检索到39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琴
制造业作为强国之基,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跨越,这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也是经济强国建设下的自主选择。数字经济时代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标准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的重要工具,面临巨大挑战。中国标准化战略如何根据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进行校正,防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碎片化和"先乱后治"是数字经济下制造强国建设第一要务。中国应对标准化战略进行调整,从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到兼顾国内市场和国际竞争与全球治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市场并重,从"后补式"标准到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式"标准和数字标准,从以基础标准、产品标准为主到以技术标准和协调标准为主,标准的制定从"自上而下"到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朝兴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核心战略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拉开序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沙学康 朱开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之一,而促进制造业创新则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本文整合了2005—2016年“地级市—行业”面板数据,以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设立为拟自然实验,探究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关键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的建立带动了制造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程度较高和技术复杂度较高的行业享受了较多政策红利。机制探讨表明,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发挥创新驱动效应的关键在于园区扮演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角色,激发了园区内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科研成果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厚的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进政策有利于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发挥。本文的发现总结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中国经验,为中国通过实施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提供了学理依据和完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尹西明 赵闯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扩大开放新阶段和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围绕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和建设制造强国两大目标,提出"高附加制造"(high value manufacturing,HVM)这一超越追赶的中国制造创新战略。阐述了高附加制造的概念内涵和价值意义,结合制造业企业最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附加制造战略的五大关键要素和推进路径(包括战略创新引领、研发设计驱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知识管理和整合式创新),为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提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秦阳
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里程碑,然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步骤是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问题。文章从国际化行为模式决策、目标市场选择的依据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即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国家化 目标市场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袭著燕 孙林岩
以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生的四次调整都是国家独立和安全、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改革与发展内在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发展战略 调整 动力机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培武
当前,浙江省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发展道路。但是,相比较于德国等发达国家全员参与、立体融合的广泛标准化活动成就及其影响力而言,浙江省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德国制造"推行标准化的经验做法,围绕浙江省标准化体制、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理念,提出了全面推进制造业发展的提升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接 产能合作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凤雅
中印两国在制造业发展上分别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制造业政策",基于两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印可以在战略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制造业的产能合作。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上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双方结构的互补性、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共同促进。在确定产业合作的原则和机制设计基础上,优化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推动产能合作创新,提升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尽快开展中印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和谈判,完善金融支持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对接 产能合作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平 施祖麟
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不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为实践所急需。针对当前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些误区,结合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我国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应当是"跳出制造业谈制造业",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要素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与融合趋势,培育核心竞争力,真正使城市制造业成为城市、城市及其腹地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主体。
关键词:
城市 制造业 战略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陶忠元 王艳秀
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协同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对2000—2016年间七类细分制造行业的耦合协调度测评发现,化学、医疗设备行业已达到中级协调水平,而纺织、医药、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行业仍处于较低的初级协调水平。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成果、标准化进程对七类行业的协同程度提升产生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分别仅对纺织、化学、医药和医疗设备四类行业和化学、医疗设备两类行业的协同程度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则均不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标准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杰 杨东涛
制造战略是人们在对生产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职能性的制造战略受到环境观和资源观的影响,学者们主要是从资源观的角度开展对制造战略的研究,它分为制造战略的内容研究和制造战略的过程研究两类,对制造战略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即制造战略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问题和实证研究中制造战略的衡量问题。
关键词:
制造战略 环境观 资源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杰 杜林致
质量制造战略一方面要求企业战略要基于自身的生产优势上,另一方面要求实行有效的生产管理。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突出产品质量维度的某一或几个方面的方式,实施差异化战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生产管理 质量维度 战略观 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