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7)
- 2023(12694)
- 2022(10773)
- 2021(9612)
- 2020(7727)
- 2019(17655)
- 2018(17448)
- 2017(33139)
- 2016(17684)
- 2015(19951)
- 2014(20204)
- 2013(19837)
- 2012(19062)
- 2011(17776)
- 2010(18401)
- 2009(17491)
- 2008(17382)
- 2007(16040)
- 2006(14774)
- 2005(14059)
- 学科
- 济(95380)
- 经济(95274)
- 管理(56440)
- 业(51794)
- 企(42861)
- 企业(42861)
- 中国(27525)
- 方法(27169)
- 地方(26554)
- 农(22304)
- 数学(22279)
- 数学方法(22034)
- 业经(21997)
- 制(20688)
- 财(20116)
- 学(17530)
- 地方经济(16176)
- 银(16035)
- 银行(16018)
- 融(16011)
- 金融(16007)
- 行(15564)
- 农业(15145)
- 体(14552)
- 贸(14359)
- 贸易(14345)
- 环境(13818)
- 易(13787)
- 发(13773)
- 理论(12855)
- 机构
- 学院(270186)
- 大学(269455)
- 济(121411)
- 经济(118897)
- 研究(100036)
- 管理(97409)
- 理学(81008)
- 理学院(80009)
- 管理学(78886)
- 管理学院(78334)
- 中国(77121)
- 财(58846)
- 京(58128)
- 科学(56034)
- 所(50832)
- 研究所(44996)
- 财经(44675)
- 江(43907)
- 中心(43493)
- 经(40039)
- 农(38573)
- 经济学(38167)
- 范(38077)
- 北京(37847)
- 师范(37784)
- 院(35757)
- 州(34893)
- 经济学院(33690)
- 财经大学(32467)
- 业大(32409)
- 基金
- 项目(161925)
- 科学(128325)
- 研究(123872)
- 基金(116550)
- 家(99574)
- 国家(98672)
- 科学基金(84393)
- 社会(81558)
- 社会科(77370)
- 社会科学(77351)
- 省(63310)
- 基金项目(59930)
- 教育(56617)
- 划(52624)
- 自然(49867)
- 编号(49825)
- 自然科(48622)
- 自然科学(48614)
- 自然科学基金(47759)
- 资助(47540)
- 成果(43212)
- 发(40667)
- 重点(37254)
- 课题(36945)
- 部(36235)
- 制(34656)
- 国家社会(33899)
- 发展(33567)
- 创(33241)
- 展(33014)
- 期刊
- 济(156668)
- 经济(156668)
- 研究(94520)
- 中国(63245)
- 财(46340)
- 管理(42175)
- 农(37955)
- 学报(36751)
- 科学(36455)
- 教育(33212)
- 融(31027)
- 金融(31027)
- 大学(29205)
- 学学(27161)
- 经济研究(25175)
- 农业(25041)
- 技术(24573)
- 财经(24573)
- 业经(24195)
- 经(21390)
- 问题(19884)
- 贸(16220)
- 技术经济(14730)
- 世界(14654)
- 国际(14630)
- 现代(13266)
- 商业(13011)
- 改革(12763)
- 革(12763)
- 业(12758)
共检索到447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晖 许能锐
一、海南建省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一)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制度软化。1988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经过调研和评估论证后编制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海南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得到海南省人代会和省一大的确认,最终形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这一战略并没有执行,不同观点的也随之出现,引发了"工业主导论"、"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庆华
经济发展战略与现代化中的制度文明进展李庆华(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现代化”是一个包含深刻而丰富历史内涵的范畴,它既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阶段性的范畴;既是一个国际一般性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范畴。就其内容而言,概括地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在新中国60年历程里,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产业产值由1949年占总产值的70%下降到2008年的11%;城镇人口由1949年占总人口的11%上升到2008年的46%;全国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2008年22698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然后又在1978年以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早
从动态的角度看 ,将西部的经济发展过程理解为发展战略选择、结构转换与制度变迁相统一的过程 ,是最恰如其分的。由中央政府国家意志催生出的产业结构与西部市场制度生成缓慢之间矛盾的激化 ,即当西部地区的市场制度无力支撑其独特的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时 ,将致使西部本已处于劣势的所有制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放慢 ,甚至发生逆转 ,进而削弱西部的长期发展潜力 ;反过来又会威胁到“改善生态环境”等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意味着 ,经济发展战略的逻辑有可能使中央政府陷入两难困境。这一结论与现代经济发展是市场制度结果的假说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非分权式”(对西部而言 )发展战略的实施总体上延缓而非促进了西部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荣 陈雪梅
近几年来,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制度创新的效果取决于政府与企业在博弈过程中所需的激励相容条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公益者、策划者和仲裁者的责任,企业则承担着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责任。笔者通过对政府与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博弈分析,探求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二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实施机制。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度设计 博弈均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美]保罗·G.黑尔 赵阳
本文通过对转型国家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转型国家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转型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府,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转型国家应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 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2 0余年来体现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均衡性。本文从变迁方式、变迁构架和变迁内容三个方面论述这一特点。认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之间、技术性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之间、体制内存量变迁和体制外增量变迁之间存在非均衡性。三个方面的症结都和政府有关 ,因此政府改革将成为今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继肯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只重视社会制度,认为通货膨胀是私有制的产物;不重视经济发展战略对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影响;不研究采取什么经济体制对预防和制止通货膨胀有利。上述这三个问题,对通货膨胀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究竟这三者和产生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继红 许宁 唐勇智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政治约束,政府对国有经济的内生偏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等,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由此,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制度变迁创新思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制度环境 变迁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阳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 ,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但区域政府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 ,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制度发展 非均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毅夫 龚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的模型以阐述一个经济的要素禀赋和政府的发展战略对经济体经济制度选择的影响。当经济体的资本禀赋水平较低时,如果政府偏好本国工业部门的优先发展,政府将通过对经济的扭曲以达到其战略目标。尤其当资本的禀赋水平低至一定程度时,依靠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将无法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政府就只能选择对资源配置进行直接干预和剥夺企业自主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实现其发展战略。这一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选择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安排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银弟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对中国金融制度的需求、供给以及均衡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政府及其代表“政治银行家”在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
金融制度 变迁 均衡 分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曙光
如何理解政府审计制度变迁是审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政府审计制度变迁研究文献,对其主要观点进行简要评述,并应用博弈均衡理论对中国政府审计制度变迁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政府审计制度变迁的规律和启示。研究认为,审计制度实际上是以受托责任为前提,以参与人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为基础的,体现了参与人共同的选择,既是参与人策略互动的博弈机制,也是一种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审计制度变迁实质上是一个均衡向另一个均衡变动的过程,其变迁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周期变化的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博弈均衡 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逢伯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等主体对土地有了新的诉求,农村土地制度非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的要素功能和保障功能的矛盾造成的。根据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趋势,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建立高效、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村土地制度。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非均衡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