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1)
- 2023(8076)
- 2022(6857)
- 2021(6489)
- 2020(5201)
- 2019(12101)
- 2018(12050)
- 2017(22945)
- 2016(12581)
- 2015(13768)
- 2014(13749)
- 2013(13181)
- 2012(12047)
- 2011(10977)
- 2010(11336)
- 2009(10744)
- 2008(11032)
- 2007(9750)
- 2006(8814)
- 2005(8474)
- 学科
- 济(49295)
- 经济(49209)
- 管理(43522)
- 业(38504)
- 企(34960)
- 企业(34960)
- 方法(20073)
- 财(19085)
- 制(18730)
- 数学(17661)
- 数学方法(17499)
- 体(13205)
- 中国(13188)
- 务(12437)
- 财务(12405)
- 财务管理(12383)
- 企业财务(11953)
- 体制(11658)
- 农(11452)
- 业经(11393)
- 融(11226)
- 金融(11223)
- 银(10919)
- 银行(10909)
- 行(10451)
- 贸(8289)
- 贸易(8283)
- 学(8251)
- 易(8044)
- 度(7599)
- 机构
- 大学(178529)
- 学院(175870)
- 济(77404)
- 经济(75871)
- 管理(67577)
- 研究(60296)
- 理学(56988)
- 理学院(56358)
- 管理学(55620)
- 管理学院(55239)
- 中国(49486)
- 财(43618)
- 京(37195)
- 财经(32971)
- 科学(31431)
- 经(29971)
- 所(29697)
- 中心(27464)
- 江(27456)
- 研究所(25801)
- 财经大学(24749)
- 经济学(24721)
- 农(23828)
- 北京(23819)
- 经济学院(22050)
- 院(21939)
- 范(21378)
- 业大(21370)
- 师范(21191)
- 州(21176)
- 基金
- 项目(109238)
- 科学(87899)
- 基金(82456)
- 研究(81611)
- 家(70795)
- 国家(70257)
- 科学基金(61463)
- 社会(54525)
- 社会科(51898)
- 社会科学(51882)
- 基金项目(42967)
- 省(40105)
- 自然(38646)
- 教育(38522)
- 自然科(37800)
- 自然科学(37790)
- 自然科学基金(37198)
- 划(34438)
- 资助(33407)
- 编号(31768)
- 成果(27345)
- 制(27258)
- 部(25984)
- 重点(24436)
- 教育部(23292)
- 国家社会(23272)
- 创(22767)
- 课题(22522)
- 性(22331)
- 人文(22143)
共检索到284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变革之一。如果说把1992年证券交易所的建立视为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把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生一点也不为过。其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杨平波
流通权溢价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现象,其根源在于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格局。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只有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具有上市流通权,事实上造成社会公众股与发起人股“同股不同权”,即只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修宗峰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地区制度环境,从会计规则内外部执行机制耦合的角度,运用盈余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的经验模型,本文首次研究了制度环境与股权分置改革两者共同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制度环境越好、股改对价越低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越高。本文对国内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会计信息经济后果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并结合地区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佟孟华
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文章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6批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和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股票流动性溢价现象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股权分置改革前还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流动性溢价都存在,也就是具有稳定性,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预期收益与换手率的负效应减弱,说明流动性的强弱与流动性溢价有密切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略有增强。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流动性溢价 换手率 稳定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育明 沈维涛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关键词:
后股权分置 定向增发 折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玲 郑振龙
本文在连续时间局部均衡模型框架下,求出了时变的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国有股的对价支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流动资产折价率的理论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股改公司实际支付的对价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股改公司在确定支付对价比例时,实际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公司本身的特征对对价的影响,这说明我国股改过程中对价支付值不尽合理。
关键词:
不流动资产折价率 对价水平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丹 吴玉立 乔志诚
本文通过两个时期的回归分析,来考察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股改方案呈现的不同特点,研究发现,前期的股改方案所隐含的送出率与非流通股比例呈现高度相关,但是,中后期方案的对价水平基本上与公司基本面不相关,而只与刻画整个市场预期的系统变量相关这说明随着股改的进行,后期的公司可能在方案设计上追随前期的方案,而这种追随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对于改革能够短期内完成的强烈预期,这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诱导型与强制性变迁混合的特点。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流动性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郝云宏 林洁雷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峥 欧阳珊
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探讨了发行制度与新股定价等相关问题。本文发现改革后新股发行价上升使得首日折价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新股发行价与反映公司质量的财务特征变量相关度增强。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的发行制度改革对于IPO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具有贡献,进一步揭示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制度的欠缺是IPO高折价以及IPO价格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发行制度改革 IPO折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边江泽 宿铁
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中国股票市场上一项独特的交易限制:"T+1"交易制度。这一制度要求股票购买者至少到第二天才能将股票卖出。而中国的权证市场则服从"T+0"的交易制度,即购买者可以随时将权证卖出。我们证明"T+1"制度会降低股票市场流动性,使股票的价格中存在低流动性折价。我们还证明股票流动性和相应权证的溢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最后,基于文中的实证结果,我们给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博 殷仲民
本文立足于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系统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需求进行了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环境变迁和制度安排变迁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制度变迁方案。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以建立做空机制、大宗交易制度和混合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变迁。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安排 做空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危平 杨明艳
总体上我国银行保险股权融合会产生溢价效应,保险系金融集团表现出溢价效应,而银行系金融集团则出现折价效应。财务风险和股东风险越大的金融集团,银保股权融合越容易产生溢价效应,银保融合度越大会减弱银保股权融合的溢价效应,且股权融合的价值效应受金融集团内生特征的影响,而不受集团规模大小和股权融合时间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德勇
股权分置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症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一个制度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证券市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需求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充分尊重制度需求主体的意见,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以保证改革的收益最大化,尤其要尊重股票历史成本的形成机理;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供给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政府或准政府应权衡利弊,降低改革成本,预期改革收益,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把握全局性,着眼于系统性,尤其要依...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股权分置 制度经济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靖
使用中国A股1282家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股权分置改革这一重要制度环境的改善对管理层持股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管理层是否持股以及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弱,无论使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权益收益率指标还是销售利润率指标。不过,当把制度环境置于模型中,管理层持股对企业经营业绩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且其对财务业绩的敏感性也增强。这表明制度环境的改善是管理层持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重要调节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敬景程
股权分置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离,是目前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股权分置会导致交易费用和社会成本的增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是制度设计过程中的有限理性所致;股权分置的根治之道是通过制度创新,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渐进解决。
关键词:
股权分置 交易费用 有限理性 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