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5)
- 2023(10973)
- 2022(8434)
- 2021(7803)
- 2020(5916)
- 2019(13490)
- 2018(13506)
- 2017(24841)
- 2016(13688)
- 2015(15412)
- 2014(15474)
- 2013(14805)
- 2012(13844)
- 2011(12472)
- 2010(12972)
- 2009(11831)
- 2008(11896)
- 2007(10880)
- 2006(9960)
- 2005(8757)
- 学科
- 济(55380)
- 经济(55209)
- 业(35025)
- 管理(32311)
- 农(30238)
- 企(24663)
- 企业(24663)
- 农业(20548)
- 中国(20210)
- 业经(19567)
- 方法(17980)
- 地方(14240)
- 财(13757)
- 数学(12920)
- 数学方法(12749)
- 制(12604)
- 学(12588)
- 理论(11961)
- 发(11420)
- 和(9959)
- 发展(9476)
- 展(9457)
- 教育(9030)
- 银(8865)
- 银行(8846)
- 融(8816)
- 金融(8814)
- 土地(8684)
- 行(8531)
- 农业经济(8508)
- 机构
- 学院(192684)
- 大学(191291)
- 济(72524)
- 经济(70627)
- 研究(70137)
- 管理(67529)
- 理学(56953)
- 理学院(56195)
- 管理学(55024)
- 管理学院(54652)
- 中国(52808)
- 科学(42998)
- 京(41335)
- 农(40483)
- 财(35674)
- 所(35336)
- 江(32762)
- 中心(32554)
- 研究所(31832)
- 农业(30265)
- 业大(30027)
- 范(29969)
- 师范(29682)
- 财经(27193)
- 北京(25837)
- 州(25824)
- 院(25204)
- 经(24706)
- 省(24267)
- 师范大学(23842)
- 基金
- 项目(127738)
- 科学(99411)
- 研究(98133)
- 基金(89713)
- 家(78489)
- 国家(77692)
- 科学基金(65441)
- 社会(62915)
- 社会科(58052)
- 社会科学(58032)
- 省(51214)
- 基金项目(47441)
- 教育(45839)
- 划(42267)
- 编号(41651)
- 自然(39393)
- 自然科(38405)
- 自然科学(38393)
- 自然科学基金(37710)
- 成果(35816)
- 资助(34458)
- 课题(30070)
- 重点(29342)
- 发(28442)
- 部(28044)
- 创(25910)
- 国家社会(25816)
- 性(25039)
- 制(24636)
- 年(24563)
共检索到307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良灿 李净净
山东省烟台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开启了一场极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试验。这场乡村建设所形成的“烟台经验”,突出自上而下的组织联动与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建设,强化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关键作用,主张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导向,通过利益联结实现社会整合。案例村乡村建设的在地化实践表明,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与农民个体能够有效实现股权型、劳资型利益联结。在利益联结驱动下,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体系得以建立,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乡村公共服务与治理秩序逐步优化。烟台市将农村基层党建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融合,为推进中国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治理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良灿 李净净
山东省烟台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开启了一场极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试验。这场乡村建设所形成的“烟台经验”,突出自上而下的组织联动与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建设,强化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关键作用,主张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导向,通过利益联结实现社会整合。案例村乡村建设的在地化实践表明,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与农民个体能够有效实现股权型、劳资型利益联结。在利益联结驱动下,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体系得以建立,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乡村公共服务与治理秩序逐步优化。烟台市将农村基层党建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融合,为推进中国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治理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涂圣伟
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既要让企业"有利可图",又要保障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关键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对乡村振兴的不同领域而言,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农民的利益联结形式不同,政府参与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的作用边界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建议按照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不同领域划分,构建差别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应由市场机制在利益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着眼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等利益保障机制和工商资本激励的利益调节机制建设;在乡村资产运营领域,应强化政府对增值收益分配的总体导向作用,重点强化产权制度基础、集体资产监管及防范失地失房等负外部性问题;在乡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重点应强化利益调节,创新政府引导扶持方式,建立保障工商企业合理收益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
关键词:
工商资本 乡村振兴 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乡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资源赋权-村社再造”的分析框架,对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运作机制进行解构发现:资源赋权与村社组织再造合塑了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基础与主体能动性,其中,国家资源的嵌入性赋权以项目、精英、制度等资源理性嵌入性赋权的方式形塑了村社组织的政治统合机制,再造了村社组织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有利于促进乡村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与分配正义;乡土资源的内生性赋权通过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与乡土空间内部的文化网络等赋权方式聚合了村社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重构了村社组织与乡土社会之间的利益、文化维度的关联网络,激活了村社成员参与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市场资源的发展性赋权借由资本与人才赋权方式缔造了村社组织的经营村庄机制,在村企共建与联动式发展的过程中撬动了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动能。因此,乡村共同富裕既需要国家、乡土社会与市场的协同参与和有效赋权,也需要建构以村社组织为本位、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发展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乡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资源赋权-村社再造”的分析框架,对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运作机制进行解构发现:资源赋权与村社组织再造合塑了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基础与主体能动性,其中,国家资源的嵌入性赋权以项目、精英、制度等资源理性嵌入性赋权的方式形塑了村社组织的政治统合机制,再造了村社组织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有利于促进乡村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与分配正义;乡土资源的内生性赋权通过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与乡土空间内部的文化网络等赋权方式聚合了村社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重构了村社组织与乡土社会之间的利益、文化维度的关联网络,激活了村社成员参与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市场资源的发展性赋权借由资本与人才赋权方式缔造了村社组织的经营村庄机制,在村企共建与联动式发展的过程中撬动了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动能。因此,乡村共同富裕既需要国家、乡土社会与市场的协同参与和有效赋权,也需要建构以村社组织为本位、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发展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良灿 李政 哈洪颖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实质上是组织农民、建设乡村和再造村落共同体的过程。通过利益联结实现社区再造,既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助推村落重建的实现图景,也是其目标归属。案例村落在坚持农民主体和村庄本位基础上,在村“两委”带动下,通过精英行动、政府扶持、村企联合和农民参与等方式,发展壮大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此为基础,村落社区在经济生活、组织构造、社会关系、治理秩序、村落公共性等层面实现了重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通过政府政策扶持、资源资金注入、产权改革、市场驱动和能人带动等实践路径,以外源驱动激发内生活力,在上下资源联动和内外利益共生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其成为实现农村社区再造的动力源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艺英
关于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学界目前一般以梁漱溟、晏阳初等外来知识分子主导的外源型,及张謇、卢作孚等爱国企业家主导的内生型乡村建设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内生型模式是由地方乡贤通过对土地、山林等资源的整理来开展在地化乡村建设,其中傅柏翠于1931—1949年在闽西古蛟地区开展的实践即为其典型代表之一。自1931年开始,傅柏翠离开革命道路,致力于古蛟地区的地方建设。他通过均分田地、整理墟场、山林收归公有等方式,整合了当地的经济资源,用于乡村各项建设。可以说,他在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享有使用权的基础上,构建了在地化的社会经济体系,使得辖区内民众得以共享均等公共服务。该实践表明,即使在缺乏工业发展能力的地区,本地乡贤主导也能低成本动员当地资源成功开展在地化的乡村建设。这一经验可以为当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及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傅柏翠 均分土地 在地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时海燕 李学良 李晶晶
发展乡村旅游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烟台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探索了一些成功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烟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调研,分析了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翠霞
乡村休闲旅游是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兴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优势。经济"新常态"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必然出路。烟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起步较早,然存在档次不高、定为模糊、重复建设和品牌较少等问题,需要积极将最新科技成果注入其中,推进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规划,以高定位、高品质和有内涵的行业精品培育区域性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带,形成烟台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
动能转换 烟台 乡村休闲旅游 转型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杜鹏
基于关中金村庙会的调研表明:庙会是关中农村最为重要的公共性活动,它嵌入地方社会之中,通过其宗教整合、交往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市场整合功能,建构了以特定村庄为焦点的集体欢腾场面;庙会"圣凡一体"的实践特征决定着其社会秩序整合功能的实现,即庙会作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中介,从时间的合理安排、空间的有效配置和主体合作三方面,将神圣内容与凡俗内容合理地容纳在其共同架构中,为地方秩序再生产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能量,从而有利于强化乡村社区认同,凝聚村民集体力量,促进地方社会的整合。
关键词:
庙会 社会秩序 整合机制 圣凡一体 关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庆志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比较发达,2006年人均GDP达到36849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4719美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总结烟台市已有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威 李真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自2005年起,烟台市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和"八大产品集群"组建了建筑、汽车、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2个市级职教集团。为了保障职教集团有序、高效运转,在集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同时,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不断总结和完善,以保障烟台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烟台 市级职教集团 管理机制 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燕
在乡村旅游产业寻求深度变革、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科学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无疑能够为烟台旅游业探索出更为切实、高效的发展新路径。而发展理念滞后、运营模式单一、管理能效偏低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慧旅游平台对烟台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应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和乡村旅游业的全方位对接,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烟台乡村旅游发展新生态,并顺势带动区域相关联产业的同步革新、长效发展。
关键词:
智慧旅游平台 烟台乡村旅游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红 邬志辉
为应对自然生态危机、贫困学生的学业质量危机以及乡村青年的地方身份认同危机,部分西方国家的乡村教育经历着以"地方"为支点的教育生态转型实践,即在地化教育。在地化教育的理念辩证地融合了生态正义理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及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内涵,通过为"地方"赋权,将培养公民意识、增进社区福祉以及提升学校效能紧密联系起来,学校教育转向"教人存在"的生态思维,以"自下而上"的变革方式为主导,以学习和教学方式变革为手段,以主题课程为载体,以社区资源、知识、文化的教育价值为中介,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就,助力社区民主和生态治理,体现了其可持续的本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伟 邬志辉
为应对乡村优质教师短缺危机、乡村学生学业质量危机以及城乡社会文化断裂危机,国外面向乡村的职前教师培养出现了以在地化教育理念为支点的模式变革。乡村教师教育的在地化转型秉持催生乡村教师地方性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通过实地体认的方式培育适合乡村社区、学校及学生需要的在地化教育实践者。为此,国外开发了面向乡村教师培养全流程的教师教育项目体系,构筑了政府和公益组织资助支持下的大学、乡村社区及乡村学校等多主体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并创设了囊括地方性知识、在地化教学能力及实地教学经验等内容要素和具备多样化组织形式的乡村教师教育课程模块。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教育 在地化教育 地方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