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6)
- 2023(7188)
- 2022(5843)
- 2021(5381)
- 2020(4352)
- 2019(9667)
- 2018(9095)
- 2017(17663)
- 2016(8883)
- 2015(9949)
- 2014(9577)
- 2013(9503)
- 2012(8585)
- 2011(7655)
- 2010(8061)
- 2009(8048)
- 2008(7057)
- 2007(6427)
- 2006(5804)
- 2005(5352)
- 学科
- 济(33954)
- 经济(33917)
- 业(27763)
- 管理(27046)
- 融(25471)
- 金融(25470)
- 企(24394)
- 企业(24394)
- 银(22670)
- 银行(22667)
- 行(22041)
- 中国(18348)
- 财(13579)
- 制(11956)
- 方法(11820)
- 中国金融(11008)
- 业经(9715)
- 务(9662)
- 财务(9634)
- 农(9617)
- 财务管理(9615)
- 数学(9327)
- 企业财务(9256)
- 数学方法(9212)
- 地方(8801)
- 理论(8080)
- 体(7613)
- 学(7456)
- 贸(7306)
- 贸易(7296)
- 机构
- 大学(126738)
- 学院(125650)
- 济(54553)
- 经济(53449)
- 管理(44241)
- 研究(40879)
- 中国(38996)
- 理学(37185)
- 理学院(36764)
- 管理学(36233)
- 管理学院(35970)
- 财(29817)
- 京(25368)
- 财经(23374)
- 经(21199)
- 科学(21155)
- 中心(21154)
- 所(19293)
- 江(19024)
- 经济学(18886)
- 银(17897)
- 融(17808)
- 财经大学(17653)
- 范(17575)
- 金融(17503)
- 师范(17461)
- 银行(17320)
- 经济学院(16972)
- 研究所(16954)
- 州(16489)
- 基金
- 项目(76645)
- 科学(61197)
- 研究(61119)
- 基金(56465)
- 家(47364)
- 国家(46900)
- 社会(40816)
- 科学基金(40738)
- 社会科(38702)
- 社会科学(38690)
- 省(29110)
- 基金项目(28852)
- 教育(27672)
- 编号(24546)
- 划(24378)
- 自然(23187)
- 自然科(22686)
- 自然科学(22678)
- 自然科学基金(22286)
- 资助(22086)
- 成果(21760)
- 部(17449)
- 重点(17443)
- 国家社会(17346)
- 课题(17142)
- 性(17021)
- 发(17019)
- 创(16856)
- 制(16311)
- 教育部(15887)
共检索到20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明斯基先后提出了加速数乘数模型和投资决定理论,作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两大理论基础,但他始终没有对这两大理论基础进行有效整合。明斯基的这一缺陷影响了后凯恩斯主义对其金融不稳定假说的评价,一些后凯恩斯主义学者从利润实现视角对该假说进行了批判性解读,强调投资决定理论将微观分析直接一般化到宏观经济,存在合成谬误问题。本文认为仅仅就投资决定理论而言,后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其忽视了明斯基早期提出的加速数乘数模型。本文的研究从加速数乘数模型考察了后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利润实现问题。如果将明斯基的投资决定理论置于加速数乘数模型所设定的宏观经济情况中,那么这一理论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后凯恩斯主义的批判,而且两大理论基础可以由此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金融不稳定分析框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放大机制"。与将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归咎于外生冲击对稳定经济体系的干扰的主流经济学相比,该假说更具现实解释力;但因对实体因素关注不足,它忽视了不稳定性内在产生的其他可能来源和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黎力
2008年"大衰退"以来风行的明斯基思潮,显示出贬低、歪曲和误读明斯基核心理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风险。该假说旨在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去探求其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根源和机制,包含扩张阶段"向上的不稳定性"的内生形成和繁荣阶段"向下的不稳定性"的内生触发这两层含义。这种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资本积累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现金支付承诺-现金收入(利润)比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锦生
2008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作为对金融危机的主要解读,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引起广泛关注。但仅仅将其归结为金融资产价格崩溃的"明斯基时刻",并不能穷尽其作为经济周期理论的全部含义。本文在对"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理论渊源与拓展路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体现其经济周期理论思想内核的金融不稳定性动态机制,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有力工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新波 李雪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到"明斯基时刻",也引发了学界对凯恩斯政策副作用的反思。文章认为,由希克斯等建立起来的数学上容易处理的IS/LM凯恩斯应用模型,本质上是单期的流量平衡模型,忽视了跨期积累的存量因素的影响。文章从存量和流量关系的角度重新梳理了"金融凯恩斯主义"和"主流凯恩斯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建立多期存量模型的必要性和政策含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云 李宝伟 葛文欣
本文以明斯基的内生金融不稳定假说作为理论内核,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融资类型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用指标构建法得到了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进而将其与企业融资类型、各省生产总值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不稳定的加剧对各省生产总值长期存在负向影响;各省生产总值的发展对金融不稳定有减轻作用;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即企业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的增加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同时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对各省生产总值影响为负。因此,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证明了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正确性。为保持我国金融稳定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应适当出台政策抑制企业融资向庞氏融资的转变。
关键词:
明斯基理论 金融不稳定 面板向量自回归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云 李宝伟 葛文欣
本文以明斯基的内生金融不稳定假说作为理论内核,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融资类型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用指标构建法得到了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进而将其与企业融资类型、各省生产总值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不稳定的加剧对各省生产总值长期存在负向影响;各省生产总值的发展对金融不稳定有减轻作用;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即企业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的增加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同时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对各省生产总值影响为负。因此,中国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证明了
关键词:
明斯基理论 金融不稳定 面板向量自回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玉平
在凯恩斯模型中,投资由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贴现率决定,并将金融交易作为一种不确定的经济行为来分析。以现金流为重点的资产选择模型,以及用过度金融概念解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现代金融不稳定理论的最新发展。但是,当代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则,从而使现代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
负债过度 通货紧缩 金融不稳定 金融扩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民 曹永栋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
凯恩斯 经济危机 《资本论》 批判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其锋 周俊桃 黄建
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对中国经济周期和金融体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增长模式高度依赖投资和信贷,推升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占比。高杠杆之下金融体系隐现"不稳定区制"特征,如资金流出、流动性陷阱、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等。政策重点在于推进实体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以替代大规模投资刺激,并缓慢推进"去杠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先明
80年代中期,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50周年之际,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曾经断言:“凯恩斯主义已经死亡。”然而,10年过去了,情况又如何呢?现在看来,不是凯恩斯主义已经死亡,而是新自由主义越来越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凯恩斯主义不仅在西方国家“官方经济学”中逐渐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基调,而且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微观基础和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框架,这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愈来愈走进自由放任死胡同的新自由主义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元月 陈阳
笔者使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数据,对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1999年~2012年,我国的金融风险并未呈现累积提升之势,即金融不稳定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反映了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和政府政策的强力干预。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将迎来新一轮金融风险上升期,政府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未来应加强金融不稳定监测,深化金融监管机制,寻求金融健康适度发展。
关键词:
金融不稳定假说 金融风险 金融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元月 陈阳
笔者使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数据,对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在我国是否成立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1999年2012年,我国的金融风险并未呈现累积提升之势,即金融不稳定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反映了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和政府政策的强力干预。伴随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将迎来新一轮金融风险上升期,政府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未来应加强金融不稳定监测,深化金融监管机制,寻求金融健康适度发展。
关键词:
金融不稳定假说 金融风险 金融机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哈罗德刀刃均衡问题提出了正常产能利用率路径的不稳定性假设。后凯恩斯主义(包括卡莱茨基主义和哈罗德主义),以及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对产能利用率不稳定性的调整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理论,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产能调整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第一,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忽略了长期内需求侧对产能扩张的限制性影响。本文通过引入实现剩余价值率概念,发现维持剩余价值率的目标会迫使企业主动控制产能扩张型投资。第二,如果放弃资本产能比不变的假设,并引入资本深化型投资和产品创新型投资,那么在已有的产能调整研究中,有关低于正常水平的产能利用率会降低投资增长率这一重要设定可能并不成立,从而为分析经济不稳定性和调整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馨
次贷危机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视角,运用明斯基模型解释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发展的线路,认为美国房地产经济经历了"正向冲击速发展""非理性繁荣""负面冲击"阶段,最终导致危机爆发。我国的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房地产泡沫的出现警示我们要警惕房地产经济的明斯基周期。因此,应善用政府干预这一看得见的手管理房地产市场,加强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加快推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以防范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不稳定 房地产业 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