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1)
- 2023(9910)
- 2022(8306)
- 2021(7824)
- 2020(6396)
- 2019(14149)
- 2018(14037)
- 2017(25994)
- 2016(13533)
- 2015(15155)
- 2014(14684)
- 2013(13855)
- 2012(12371)
- 2011(11224)
- 2010(11241)
- 2009(10424)
- 2008(9880)
- 2007(8989)
- 2006(7779)
- 2005(6795)
- 学科
- 济(46503)
- 经济(46445)
- 管理(46000)
- 业(40692)
- 企(35800)
- 企业(35800)
- 技术(16517)
- 方法(15102)
- 中国(14790)
- 农(14261)
- 业经(13211)
- 制(12357)
- 学(12285)
- 技术管理(12056)
- 财(11677)
- 数学(11241)
- 环境(11172)
- 理论(11042)
- 数学方法(11032)
- 体(10548)
- 地方(10395)
- 银(9882)
- 银行(9857)
- 行(9509)
- 划(9481)
- 农业(9440)
- 融(9266)
- 金融(9259)
- 和(8905)
- 贸(7946)
- 机构
- 学院(184107)
- 大学(182015)
- 管理(72346)
- 济(69788)
- 经济(68101)
- 理学(62002)
- 研究(61866)
- 理学院(61323)
- 管理学(60220)
- 管理学院(59866)
- 中国(46512)
- 科学(38585)
- 京(38462)
- 财(32289)
- 农(29968)
- 所(29734)
- 中心(29315)
- 江(28966)
- 业大(27343)
- 研究所(27150)
- 财经(25236)
- 范(24980)
- 师范(24673)
- 北京(23917)
- 院(23342)
- 州(23315)
- 农业(23060)
- 经(22894)
- 技术(22623)
- 经济学(20074)
- 基金
- 项目(129145)
- 科学(103475)
- 研究(97036)
- 基金(92697)
- 家(81070)
- 国家(80391)
- 科学基金(70059)
- 社会(61836)
- 社会科(58504)
- 社会科学(58494)
- 省(53133)
- 基金项目(49213)
- 教育(44554)
- 自然(44427)
- 划(43990)
- 自然科(43405)
- 自然科学(43393)
- 自然科学基金(42662)
- 编号(39128)
- 资助(34967)
- 创(32874)
- 成果(31669)
- 创新(29678)
- 重点(29244)
- 发(28138)
- 课题(27923)
- 部(27132)
- 国家社会(25642)
- 制(24938)
- 项目编号(24038)
共检索到278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杰 丁云龙 许鑫
随着高科技企业的成功、部分国家的崛起与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适应当今环境的新研究范式,这与我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理念相符合。创新群体是我国基础研究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团队,其组织机制特征与动态演进内涵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符合。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研究优秀创新群体的合作网络与时序演进,通过案例研究探析其过程与规律,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参考的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杰 丁云龙 郑作龙
创新研究群体在运行中部分团队存在"结构失范"与"合作低效"的问题。理解与解决此类问题的出发点是,打开创新研究群体合作网络的"黑箱",从静态结构层面与动态演化层面揭示其演化的过程与机理。基于自发秩序下科学共同体视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的合作网络视作一类特殊的变化的科学共同体,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首先是"无形学院"阶段——经过"立项转折点"后进入"科研创新项目团队"阶段——经过"变异转折点"后跃迁进入"混合型学术共同体"阶段;创新研究群体由具备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卢加瑞 王金凤 林国义 张珂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卢加瑞 王金凤 林国义 张珂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视阈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云 张生太 彭汉军 康琳
网络空间已成为企业和个体创新的重要场所,探索如何促进网络空间知识创新行为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网络空间下的知识创新生态系统,分析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对6个网络虚拟社区的75名成员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从网络空间类型和创新主体参与程度双维度切入,研究其组合情境下系统要素的知识创新动机及行为选择。结果发现,空间类型和主体参与程度对网络空间知识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人的激励和平台环境治理两方面提出了促进网络空间知识创新持续增长的3种策略。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创新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睿 张海涛
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系统结构、主体行为和价值生成方式,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模型,运用数值仿真对其各发展阶段进行演化分析,探索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环境特征因素中,知识利用率、知识生产率、信任程度与整体知识水平正相关但变化规律不尽相同,认知水平与整体知识水平的收敛速度正相关、与最终收敛的整体知识水平负相关;在初创期,主体间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结构锁定和知识趋同将导致系统发展停滞;进入成长期以后,主体应根据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情境因素选择合作策略以更好地实现知识转移与价值创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海霞 陈劲
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以知识协同为途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创新主体为网络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规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谷歌、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网络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组织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展开分析和推演,结果发现长期合作、直接利益、共同利益、商业信誉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组织间协同创新。通过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议:将利益刺激作为原始驱动力,促使创新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扩大商业信誉影响力,为创新组织合作启动监督模式;重视长期合作效用,打造创新组织长效合作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姚远
本文基于生态位视角,以沈阳市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IC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并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NMSI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位定位—生态位共生—生态位跃迁—生态位整合"四个关键阶段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的演进。同时,外部支持、适应性行为、组织变革和动态能力等因素分别在四个关键阶段中决定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丁晨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由研发创新投入系统、创新组织支撑系统、创新基础环境系统、创新功能辐射系统、创新经济产出系统所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东中西之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研发创新投入系统的决定作用明显,据此提出以研究联合体为立足点构建示范区产业研发生态圈、建立以创新型领袖企业引领的跨示范区研究联合体企业创新平台、加强研究联合体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社会氛围等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汪书悦 陶于祥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变革的核心力量,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系统效益3个维度对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创新主体数量、企业研发资金、算法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创新主体数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高于资源投入;(2)基础研究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3)算法、数据和算力是提升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三大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与该技术生命周期密切相关。我国应坚持创新导向,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持续鼓励算法研究,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技术标准制定,协调技术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洁 王洪亮
作为创新系统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流行,但我国情境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行动者视角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类比生物学生态系统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最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各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笔者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为构建我国情境下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打开新的视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珊 张文德
[目的/意义]新形势下推进网络版权交易,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转化。构建网络信息资源版权交易创新生态系统并探索演化路径,有利于揭示网络版权交易的生长规律、引导网络版权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版权交易核心要素与流程,构建网络版权交易创新生态系统,探索系统创新的演化路径,并计算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所处的演化阶段。[结果/结论]网络信息资源版权交易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的量变与质变,以及与法律、文化、技术、创新投入等创新要素之间实时发生的信息传递、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推动了系统演化,取得网络信息资源创新、版权经营活动创新以及版权交易服务创新三大创新效果。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处于快速扩张期,建议主体多元入驻、完善法律政策、提升版权素养、运用先进技术、加大创新投入,以支撑网络版权交易稳健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丹 衣东丰 王发明
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困境、提高创新效率,以及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演化动力学模型,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框架和网络联结模式,利用竞争、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演化模型,分析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条件。结果发现,创新生态位重叠程度决定了竞争激烈程度,系统演化均衡条件是主体间分工程度高,且嵌入适度。最后,从价值主体和机构主体两个方面提出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进化的治理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