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6)
2023(9974)
2022(8658)
2021(7734)
2020(6708)
2019(15285)
2018(15069)
2017(28812)
2016(15294)
2015(17331)
2014(17212)
2013(17260)
2012(16454)
2011(15212)
2010(15537)
2009(14701)
2008(14497)
2007(13514)
2006(11831)
2005(10587)
作者
(45347)
(38224)
(38205)
(36314)
(24376)
(18197)
(17298)
(14834)
(14166)
(13545)
(13114)
(12636)
(12213)
(12164)
(11878)
(11831)
(11398)
(11299)
(10987)
(10904)
(9555)
(9363)
(9134)
(8814)
(8721)
(8572)
(8449)
(8291)
(7653)
(7592)
学科
(86819)
经济(86762)
管理(48371)
(46835)
(39746)
企业(39746)
方法(32564)
数学(28240)
数学方法(28044)
地方(20662)
中国(19414)
(17895)
技术(17158)
业经(16959)
(16203)
(15703)
地方经济(13805)
(13076)
技术管理(12250)
(12204)
贸易(12196)
农业(12097)
(11721)
(11621)
(11184)
金融(11182)
(11136)
银行(11112)
理论(11021)
环境(10713)
机构
学院(231580)
大学(231342)
(108480)
经济(106438)
管理(89804)
研究(80082)
理学(76931)
理学院(76100)
管理学(75014)
管理学院(74554)
中国(60195)
(47431)
科学(46642)
(46464)
(40548)
财经(36920)
研究所(36604)
中心(36363)
(36142)
(35963)
经济学(34481)
(33238)
业大(31884)
经济学院(30853)
北京(30041)
(29007)
师范(28768)
(28216)
农业(28092)
(28010)
基金
项目(147356)
科学(116900)
研究(109370)
基金(106290)
(91401)
国家(90637)
科学基金(78117)
社会(71617)
社会科(67986)
社会科学(67967)
(59392)
基金项目(56526)
教育(49925)
(48703)
自然(48198)
自然科(47113)
自然科学(47098)
自然科学基金(46300)
编号(43474)
资助(42512)
(36103)
成果(35325)
(33664)
重点(33239)
创新(32875)
(32735)
课题(30561)
国家社会(29605)
教育部(28396)
人文(27904)
期刊
(125893)
经济(125893)
研究(71749)
中国(46185)
(36565)
管理(35121)
(32413)
学报(31974)
科学(31098)
大学(24292)
学学(22942)
教育(22475)
技术(22258)
农业(21418)
(21310)
金融(21310)
经济研究(21161)
财经(19245)
业经(18824)
(16745)
问题(16085)
技术经济(15438)
统计(12354)
(12340)
(12168)
(12154)
科技(12140)
商业(11970)
世界(10987)
理论(10657)
共检索到352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李北伟  
创新是经济过程与技术过程双重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创新者兼具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特质,能够有效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创新的本质特征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创新活动存在着风险的同时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单一主体从事创新活动面临的创新风险较大,而多主体的创新集聚能够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分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收益,进而降低创新不确定性,提高创新成功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银兴  
在科学发现成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后,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市场导向,还需要科学新发现导向,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不完全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三方机构问题,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的功能的协同与集成化。现代的技术创新与过去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区别是,过去的技术创新处于工程师时代,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进入科学家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节主要在科学发现或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在研发新技术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交互作用,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是大学作为创新中心同企业共建创新平台的合作,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集成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欣望  
面临世界贸易组织和新经济的来临 ,如何设计出一个有效的专利制度来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化成为我国目前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个人的专利行为和我国目前以专利法为主体的专利制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且在此基础上 ,提出并论证了几点对专利制度进行创新的建议 ,以便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和转化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制度背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香华  
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使会计政策选择机会客观存在,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会计政策选择密切相关,并且经营者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存在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力操控会计信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和机会。不完善的公司治理和滞后的市场反映使得对经营者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形同虚设,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使用者的普遍质疑,影响利益的分配、市场的完善和资源的配置。治理这一难题的创新机制是进行权利的重新配置,即由监事会及隶属于监事会的独立财务报告机构行使会计政策选择权,从而改变经营者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局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弘  蔡卫星  
自主创新是中国政府的国家战略,政府采购被视为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从经济学上分析,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自主创新需要政府扶持;而政府采购以其独特的内在效应,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智胜  孟召博  
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其价格的合理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然而,当前矿产资源价格机制存在很多缺陷,导致价格与市场严重脱节,且与再利用资源比价不合理,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制度障碍。建议通过政府的调节、健全市场化的资源定价机制、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创新,促使价格能真实地反映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稀缺程度以及造成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成本,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价格制度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国平  晏莉  
文章从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关系入手,采用法经济学方法,对专利制度在“专有”属性下的功能与“利”的配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实现技术创新,设计最佳专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佟岩  唐晓华  
本文重点分析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转换过程和条件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经济、技术、组织、制度等因素(ETSI),都对产业技术进步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ETSI的内在相关性也决定了政府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内容、重点、以及措施上的可能选择范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冬华  马长伟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培训已成为提高人才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因、种类及成本收益分析,并在培训创新的研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少华  
商业银行是市场中的企业,因此可以理解为一个(或一组)要素所有者缔结的市场合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合约性决定了其在治理结构上必然先天存在缺陷。要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创新,关键就是要使其成为各种要素所有者进行要素使用权交易形成的市场合约。同时,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从而形成市场约束,完善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合约,以酬金、晋升等方式为高级管理人员、员工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在商业银行外部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朝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代明  周飞媚  
创新型城市文化特质的结构分析与定量评价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经济学的使命。为此本文尝试提出"城市文化特质的三维赋值模型"(OLI模型)及其量化测评方法(三元合成法),并选取北京、上海、深圳作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优化相关决策,尤其为避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趋同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元  
从技术创新到资源创新周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新生产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用“从技术创新到资源创新”来概括。无论怎样定义新生产力的内涵,但其核心必须是技术创新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因为脱离了技术创新,不可能形成任何实际意义上的生产力。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易娴  李举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江剑平   周文超   刘长庚  
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导致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在外循环中的中低端锁定等是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循环是以单个资本循环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循环与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循环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能在微观层面保障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连续性,同时不断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地位;能在宏观层面保障社会再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既实现社会总产品的循环流转,又持续提高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一是推动产业链外循环中风险系数高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头雁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