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16)
2023(17551)
2022(14647)
2021(13611)
2020(11131)
2019(25131)
2018(25142)
2017(47381)
2016(25793)
2015(28869)
2014(28653)
2013(28050)
2012(25639)
2011(23262)
2010(23587)
2009(21419)
2008(20726)
2007(18530)
2006(16603)
2005(14967)
作者
(74629)
(61815)
(61365)
(58293)
(39452)
(29666)
(27777)
(24137)
(23576)
(22207)
(21117)
(20910)
(19921)
(19655)
(19165)
(18921)
(18403)
(17955)
(17781)
(17615)
(15484)
(15290)
(14908)
(14166)
(13883)
(13836)
(13796)
(13724)
(12470)
(12210)
学科
(104685)
经济(104585)
管理(76380)
(73138)
(60054)
企业(60054)
方法(39636)
中国(33581)
数学(32818)
数学方法(32423)
(30286)
地方(27875)
业经(26898)
(23280)
(22959)
技术(22352)
农业(20726)
(19347)
环境(19145)
理论(18419)
(18327)
银行(18279)
(17984)
贸易(17965)
(17582)
(17473)
(17471)
金融(17469)
(17281)
(16620)
机构
大学(360293)
学院(359864)
管理(141466)
(140578)
经济(137340)
研究(125616)
理学(121248)
理学院(119802)
管理学(117646)
管理学院(116983)
中国(94332)
(79213)
科学(78532)
(63599)
(63238)
(58766)
研究所(57449)
中心(56759)
(55013)
业大(53559)
北京(50797)
(50507)
师范(49993)
财经(49977)
(46082)
农业(45439)
(45354)
(45324)
经济学(40797)
师范大学(40276)
基金
项目(244331)
科学(192169)
研究(181331)
基金(174303)
(151743)
国家(150370)
科学基金(129274)
社会(113164)
社会科(107064)
社会科学(107038)
(97470)
基金项目(92678)
自然(82911)
教育(82756)
(81410)
自然科(80942)
自然科学(80925)
自然科学基金(79464)
编号(74430)
资助(70009)
成果(60522)
(55959)
重点(54888)
(53842)
课题(52344)
(52235)
创新(49566)
国家社会(45932)
科研(45582)
项目编号(45523)
期刊
(163672)
经济(163672)
研究(109343)
中国(78203)
学报(56408)
管理(55831)
(54728)
科学(52878)
教育(48047)
(46670)
大学(42855)
学学(39763)
农业(38191)
(34087)
金融(34087)
技术(33754)
业经(28795)
经济研究(25290)
财经(23582)
图书(21699)
问题(20951)
(20476)
(20162)
科技(19866)
技术经济(17923)
理论(17094)
现代(16955)
资源(16382)
(16376)
商业(16336)
共检索到54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景东   卢晓璇   王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平台来构建多主体互动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的重要选择,然而并非所有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都能促进创新的产生,大约80%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以失败告终。因此,探寻平台生态系统背后创新的触发因素显得尤为迫切。论文利用319份来自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创新中介通过平台的建设,促进生态系统各方之间的联系,加强平台网络发展的系统性,从而促进生态系统创新的产生。其主要体现在:(1)平台企业可借助创新中介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在创新生态系统中进行本地搜索行为,提高搜寻的专注度和确定性,还可以使创新主体在跨越组织边界的前提下,获取异质性资源和市场知识,加快平台生态系统的创新催化;(2)组织惯例、生态系统丰富度、生态系统创新性等利用其协调作用、丰富的创新资源等帮助企业克服“组织惰性”和“能力陷阱”,提高创新搜索效率,加强知识利用程度,从而加快平台企业的创新化进程。研究结果为平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新中介的催化作用、协调创新资源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依据,对平台生态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添舜   屈蓉   顾颖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企业数字创新的重要情境,基于生态系统观与技术能力观构建“生态系统—数字能力”研究框架,以207家数字平台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创新是由多个条件变量协同作用的结果,且各条件变量均不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企业高水平数字服务创新的前因组态包括数字支持—生态助力型和生态导向—数字协助型;企业高水平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组态包括全维度协同型和生态链接—数字保障型;由企业数字能力应用特征差异化分析可知,数字能力在数字服务创新模式中主要发挥场景构建和服务融合作用,在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中主要发挥协同创造和价值重塑作用。结论可为企业数字创新提供理论视角,为企业与外部生态系统良性互动提供优化路径,进而为促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曹辉  覃欣然  石佳钰  孙静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云超  屠兴勇  
越轨创新对员工个体价值实现和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触发员工越轨创新,亟待学界给出建设性意见。基于工作特征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构建一个总效应调节模型,旨在解释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情境约束条件。运用受约束的非线性模型对318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作用,自我反思在工作复杂性与越轨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创新期待在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整个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政  何刚  朱文忠  苏树智  
由于传统单向静态规制难以适应平台经济系统利益网络交织、传导路径复杂、范式涌现超前等特点,在平台经济领域监管失位、越位、缺位并存。为达到保护持续创新、避免市场失灵,推动平台经济生态系统格局由寡头垄断向共生共益演进,促进数字化平台经济系统稳健发展,针对新兴业态与传统规制之间的突出矛盾,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及演进机理,从技术生态系统共演的视角,构建包含"内部生态系统""外部生态系统"和"制度环境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数字化平台经济生态系统,提出共益演进的治理范式,包括聚焦市场失灵领域的生态边界治理范式、鼓励竞争和包容创新的生态成员治理范式和以社会整体福利可持续最大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势治理范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俞磊  
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价值创造机制构建是跨越平台创新鸿沟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COSMOPlat和讯飞开放平台,采用过程研究范式,以“价值导向→价值结构→价值涌现”为主线,剖析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发现:(1)平台生态系统超模块创新体系的核心特征包括“互补技术高度模块化”的结构特征和“界面联结交互耦合性”的关系特征,在孵化、成长、生态3个发展阶段呈现5种价值创造机制;(2)交易型和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分别通过“定向跨越式”和“非定向跨越式”演变机制实现了从孵化到成长阶段的“首次跨越”,通过“纵深跨越式”和“全景跨越式”演变机制实现了从成长向生态阶段的“二次跨越”;(3)理论模型剖析了两类平台生态系统如何调整价值导向、完善超模块创新体系以实现系统层面的价值涌现。本研究从价值共创理论和超模块创新体系视角拓展了平台生态系统研究范畴,回答了如何跨越价值创造机制演变的创新鸿沟,从平台生态系统属性层面提供了溯因分析,为我国本土平台企业构建超模块创新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雪  沈灏  王栋晗  
数字经济时代,场景成为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新范式,但现有文献并未进行充分揭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解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创新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逻辑基础是“场景洞察—场景创造—场景赋能—网络创新”;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动态机制是三重嵌入下场景数字化赋能驱动的价值共创主体(生态网络节点)与客体(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结论有助于拓展场景驱动创新理论、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理论和数字化赋能理论,为平台企业、创业企业场景创新和商业生态构建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佳杰   李北伟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长春  程怡  程月明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大国工匠时代,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尤为迫切。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知识生态系统存在职业知识创新、职业知识应用、职业知识价值及职业知识网络四大交集。创设职业知识生态节点,构建"能力导向,实践化、价值化和网络化"的职业知识生态系统,是促进大学生职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逻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治国  石金涛  
创造潜质是一般人的本质特点,员工创造力及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的源泉和起点。通过构建 KTMT 触发系统理论模型,分析了知识、思维、动机以及时间四要素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并提出组织应该加强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培训、创新文化、授权管理、薪酬与福利、激励性承诺、目标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促进员工创新行为触发系统的形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悦   张安然  
平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增加了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机理的复杂性。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组织网络探究政府规制和消费者主体特征对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机理,不足以指导平台生态系统下的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活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借鉴AMC模型研究框架,揭示平台技术架构对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机理,明晰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机制,选取我国280家制造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平台技术架构与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呈倒U型关系,信息觉察、采纳动机、应用能力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政策制度环境正向调节采纳动机、应用能力与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关系,社会文化环境正向调节信息觉察、应用能力与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关系,其对采纳动机与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扩展创新扩散理论在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适用性,并为其提供新见解。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许晖  于超  王亚君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和价值交换发生在由平台生态系统形成的新经济结构中,创新扩散对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诠释。本文选取海尔卡奥斯平台和科大讯飞平台所主导的两类平台生态系统进行双案例对比分析,从平台领导者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扩散实现平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第一,平台生态系统的特征可以解构为结构维和功能维两个维度,交易型与创新型两类焦点平台主导的生态系统具有差异化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呈现出榕树型和樟树型两种不同的“树”模型。第二,创新扩散在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的平台生态系统呈现出不同的创新扩散机制:榕树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创新扩散机制要素具体表现在前瞻性搜索、社会化复制和自我强化循环;樟树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创新扩散机制要素具体表现在技术原型嵌入、社会焦点创建和成长性验证。第三,不同类型的平台生态系统在创新扩散过程中遵循的灵活性与标准化均衡选择策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研究结论为平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