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4)
- 2023(5911)
- 2022(4976)
- 2021(4548)
- 2020(3797)
- 2019(8346)
- 2018(8180)
- 2017(16298)
- 2016(8723)
- 2015(9636)
- 2014(9367)
- 2013(9439)
- 2012(8790)
- 2011(7801)
- 2010(7804)
- 2009(6894)
- 2008(7065)
- 2007(6129)
- 2006(5283)
- 2005(4750)
- 学科
- 济(30320)
- 经济(30274)
- 业(27805)
- 管理(26173)
- 企(19768)
- 企业(19768)
- 方法(14176)
- 财(12564)
- 数学(12336)
- 数学方法(12176)
- 制(9982)
- 农(9481)
- 中国(9210)
- 工作(7740)
- 学(7598)
- 服务(6957)
- 业经(6842)
- 贸(6609)
- 贸易(6607)
- 易(6466)
- 银(6303)
- 农业(6291)
- 银行(6289)
- 行(6047)
- 务(6029)
- 财务(6020)
- 财务管理(6004)
- 体(5886)
- 企业财务(5809)
- 度(5575)
- 机构
- 大学(122021)
- 学院(119379)
- 济(48095)
- 管理(47756)
- 经济(46915)
- 理学(41275)
- 研究(41233)
- 理学院(40819)
- 管理学(40201)
- 管理学院(39933)
- 中国(30803)
- 京(25206)
- 财(25106)
- 科学(24432)
- 所(20340)
- 农(19701)
- 财经(19456)
- 中心(19307)
- 研究所(18442)
- 经(17860)
- 江(17480)
- 业大(17057)
- 北京(15629)
- 范(15352)
- 农业(15297)
- 经济学(15195)
- 师范(15191)
- 院(14983)
- 财经大学(14726)
- 州(14171)
- 基金
- 项目(84296)
- 科学(66970)
- 基金(63142)
- 研究(60982)
- 家(55968)
- 国家(55524)
- 科学基金(47421)
- 社会(40879)
- 社会科(38719)
- 社会科学(38703)
- 基金项目(32873)
- 省(31090)
- 自然(30008)
- 自然科(29362)
- 自然科学(29355)
- 自然科学基金(28863)
- 教育(27307)
- 划(26937)
- 资助(25190)
- 编号(24000)
- 成果(20999)
- 部(19172)
- 重点(18864)
- 国家社会(17871)
- 发(17270)
- 创(17141)
- 性(16925)
- 教育部(16688)
- 制(16181)
- 创新(16101)
共检索到17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缪小林 张蓉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晓俊
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效手段,其资金分配公式中标准财政收支的科学度量是准确判断各个地区应取得转移支付资金量的关键,也是实现均等化目标的关键。在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中,具有均等化转移支付性质的只有均衡性转移支付。鉴于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中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讨论运用一种相对简单且客观的测算支出需求的方法测算标准财政支出,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均衡性转移支付改革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宏军 王蕴波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对于这一理念,从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公共服务自身等不同视角分别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侧重点,从这些侧重点出发,对照我国现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发现其在目标选择、成本差异系数确定和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体现全面均等化理念,应采取改革计算公式、引入绩效评价等系列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体富 任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发展步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既是"黄金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是走向富强文明或贫困动荡的分水岭。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各种容易诱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缓解因发展不平衡所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于凌云
完善转移支付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分形层叠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转移支付机制的创新,并运用2007年~2009年的有关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分形层叠模型方法能够有效顾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这种不同空间的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均等化问题,系数调整方案也呈现出良好的逻辑关系,能较好地体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佳莹
根据俱乐部理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基于供给与受益维度进行测度。基于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区域间的差距逐年缩小。(2)转移支付的增加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地区财政自给率则表现为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效应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负向调节作用。(3)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效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的作用依次减小,且在西部地区负向作用尤为明显。需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合理政策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佳莹
根据俱乐部理论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基于供给与受益维度进行测度。基于2015—2019年31个省(区、市)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几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区域间的差距逐年缩小。(2)转移支付的增加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地区财政自给率则表现为阻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的交互效应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负向调节作用。(3)转移支付与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效应呈东、中、西部依次递增;而财政自给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的作用依次减小,且在西部地区负向作用尤为明显。需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合理政策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解垩
基于1995—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税收返回对各地的城乡公共品差距扩大起了强化作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各地城乡公共品差距的缩小作用不大;转移支付规模的公共品因素考虑不合理;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品 城乡差距 政府间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曾宪朋 罗彬午
均衡性转移支付作为县级财力重要来源,其制度平稳运行影响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能否实现。基于均衡性转移支付在层层分解下达过程中规模和时间不确定性的特征事实,分析这一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县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利用2015—2021年西部Y省40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均衡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抑制了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且时间不确定性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规模不确定性,工具变量法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改变了地方政府支出的优先次序,不利于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地方官员更替会进一步放大均衡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效应。研究结论不仅为认识均衡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晓俊 岳希明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曾红颖
标准是均等化的核心参数,标准的主体是单位公民。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维度,各地客观上存在着收入能力差异和支出成本差异,以均等化标准为基础的转移支付能确保各地有财力提供大体相同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因素法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全国平均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与收入标准体系和转移支付测算模型。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划分为9类24项,按照政策中性原则,选择影响各地每项服务数量和服务提供成本的政府不可控制的因素,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少数民族、城镇化率、劳动力价格、行政管理、气温取暖、海拔高度和交流成本等17项,定量分析了诸多因素对当地支出成本和收入能力的影响。根据全国平均标准和各地收入能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强 刘静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选定5种公共服务支出,选取4类10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差异系数,动态测算各地区所需的转移支付数额。通过测算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公共服务需求主要由经济水平主导,西部地区主要由跨区服务主导,中部地区主要由人口科教卫生主导,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财力和成本差异。实证结果显示,5个发达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远超均等化需求,1个发达省份支出低于均等化需求;西部多数省份和个别中部省份长期低于均等化需求。建议通过立法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及其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重;全面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努力程度;建立财税地理信息系统动态反映差异变动,及时调整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钟晓敏 赵海利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作为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实现其均等化早在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条就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