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4)
2023(5251)
2022(4299)
2021(3696)
2020(3011)
2019(6813)
2018(6657)
2017(12598)
2016(6529)
2015(7549)
2014(7770)
2013(7883)
2012(7762)
2011(7417)
2010(7742)
2009(7534)
2008(7332)
2007(6666)
2006(6383)
2005(6035)
作者
(21586)
(18213)
(18127)
(17499)
(11787)
(8577)
(8298)
(7096)
(6993)
(6494)
(6477)
(6011)
(5940)
(5935)
(5908)
(5743)
(5377)
(5291)
(5231)
(4881)
(4797)
(4367)
(4344)
(4273)
(4177)
(4096)
(3905)
(3830)
(3697)
(3533)
学科
(57631)
经济(57589)
管理(18645)
方法(18058)
数学(14946)
数学方法(14708)
地方(14641)
(13926)
(13693)
(12355)
企业(12355)
地方经济(11641)
中国(10118)
业经(9411)
理论(8016)
(7941)
经济学(7337)
(6909)
(6686)
(6443)
金融(6443)
环境(6409)
(6172)
(5593)
(5582)
(5492)
产业(5350)
(5310)
银行(5301)
(5157)
机构
大学(118435)
学院(115188)
(59252)
经济(58176)
研究(43979)
管理(41057)
理学(34470)
理学院(34051)
管理学(33414)
管理学院(33188)
中国(32499)
(25614)
(25009)
科学(24887)
(22552)
经济学(20517)
财经(20301)
研究所(20258)
(18225)
中心(18123)
经济学院(17951)
(17372)
北京(16253)
(15787)
师范(15688)
(15196)
财经大学(14826)
(14072)
(13603)
科学院(13293)
基金
项目(67448)
科学(53469)
基金(50056)
研究(49247)
(43042)
国家(42721)
科学基金(36509)
社会(34120)
社会科(32404)
社会科学(32395)
(24775)
基金项目(24630)
教育(22159)
资助(21720)
自然(21429)
自然科(20918)
自然科学(20912)
(20664)
自然科学基金(20523)
编号(18462)
成果(16289)
重点(15494)
(15440)
(15147)
国家社会(14992)
(13634)
经济(13510)
教育部(13355)
课题(13303)
人文(12919)
期刊
(74559)
经济(74559)
研究(41604)
中国(20785)
(19450)
管理(17709)
学报(16453)
科学(15407)
经济研究(13302)
大学(12557)
(12423)
学学(11796)
财经(11792)
技术(10601)
(10400)
教育(10178)
(9677)
金融(9677)
问题(9215)
统计(9071)
业经(8262)
农业(8181)
技术经济(8172)
(7392)
决策(6988)
世界(6634)
(6597)
经济学(6130)
经济问题(5883)
国际(5651)
共检索到185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洛平  
从分配理论看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局限性孙洛平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争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分配理论了。尤其在长达十年之久的“两个剑桥学派之争”中,不同分配理论之间的对立和不可调和性更得到了充分展示。本文要表明的是,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分配理论对立的根源在于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经济人"假设关注个人的利益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能力,而马克思在刻画个人时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笔者立足于对马克思相关观点的理解,探讨秉承斯密个人主义思想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对"经济人"假设的继承和发展,试图揭示这一个人观念进一步发展遇到的困惑。遵循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西方学者要从追逐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出发,解释约束其实现自身利益的因素形成和变迁的原因,从而不得不面对引入另一种个人行为模式的尴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长青  
本文从“市场过程”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中国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分析和比较了两种方式的改革特点及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曾在我国理论界有相当影响并作为一种解释改革过程的理论———“中国过渡经济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丽艳  
计量经济学对当前经济危机预测与应对的无力引发了学术界对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角色与作用的争论,究其实质可归结为一个问题:计量经济学是不是无局限的绝对科学?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语言分析、学科数理基础、模型过程方法论基础以及模型功用四个层面对计量经济学进行基础研究,指出计量经济学是非精确的、有局限的相对科学,其优势所在也是其局限所在: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模型语言的经济学表述充分性方面,概率、统计学科基础的精确数量关系度量方面,建模过程不平衡方法论基础的实践应用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又内在地制约了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功用,表现为其模型主要功用上的局限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孝兵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 ,长期以来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 ,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 ,如今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经济学的实验方法虽然有它的局限性 ,但它强化了心理行为因素的影响 ,昭示着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祖辉  
文章对传统经济学与混沌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 ,并在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局限性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了经济学发展的逻辑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祖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单东  
从上世纪 2 0年代初开始 ,逐步增多的经济理论问题已经成为公理化分析的对象。公理化作为经济分析的标准形式被广泛采用。经济理论的公理化有很多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客观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而我们对建立在公理化基础上的经济理论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如此 ,公理化在经济理论中应用的作用也仍然不能低估 ,它对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本质有很大帮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毅  
分化社会造成了文化和价值以及利益的多元化,这对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尤其是以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为标准的政策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代社会的人的偏好多样性以及公共政策的价值多元化,使公共政策在发展出新的评价方法的同时,也对福利经济学围绕消费者假设对人的行为选择模式做出的简化提出了质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宇平  
西方市场失灵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它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确定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市场失灵理论经过近百年的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鹏程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地位都有目共睹,但计量经济学也饱受诟病。文章分别从计量经济学的数据搜集、模型建构和模型的检验和应用(经济预测)三方面探讨计量经济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对大数据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优势进行基本阐述;探讨大数据给计量经济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的融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华  
文章借助福柯的"知识—权力"哲学观,既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关权力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系统梳理,也为观察、理解和批判性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视角。通过对西方经济思想史有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1)经济学理论难以摆脱权力的深刻影响;(2)那些受到权力青睐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可以通过掌握的资源构造一个有利于本流派发展的"真理制度(truth regime)";(3)主流经济学理论一旦形成了"真理制度",容易束缚经济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利于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文章认为,在中国进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知识—权力"哲学框架对于中国经济学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超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比较,既是对两种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甄别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寻求能够解决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更为深刻和实用的分配理论的途径。批判实在论作为一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具有超越西方科学哲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以之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分配理论在科学性上的差异则清晰可见。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科学,对于对策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