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10007)
- 2022(8266)
- 2021(8041)
- 2020(6708)
- 2019(15990)
- 2018(16069)
- 2017(30451)
- 2016(17174)
- 2015(19656)
- 2014(19847)
- 2013(18720)
- 2012(16975)
- 2011(15706)
- 2010(16683)
- 2009(15643)
- 2008(14632)
- 2007(13033)
- 2006(12069)
- 2005(11348)
- 学科
- 济(60905)
- 经济(60834)
- 管理(41665)
- 业(39835)
- 企(33514)
- 企业(33514)
- 中国(31355)
- 方法(28441)
- 融(27018)
- 金融(27016)
- 数学(25737)
- 银(25536)
- 银行(25524)
- 数学方法(25145)
- 行(24798)
- 教育(21169)
- 制(18842)
- 农(17179)
- 财(17143)
- 理论(15489)
- 业经(14432)
- 体(12577)
- 学(12090)
- 地方(11912)
- 贸(11395)
- 贸易(11377)
- 中国金融(11291)
- 易(11173)
- 教学(10966)
- 农业(10712)
- 机构
- 大学(231803)
- 学院(229926)
- 济(89840)
- 经济(87601)
- 管理(82167)
- 研究(77599)
- 理学(69697)
- 理学院(68923)
- 管理学(67364)
- 管理学院(66917)
- 中国(62988)
- 京(50498)
- 财(47263)
- 科学(42875)
- 范(38420)
- 师范(38151)
- 所(38141)
- 中心(36184)
- 财经(36183)
- 江(35669)
- 教育(35003)
- 研究所(33999)
- 北京(33682)
- 经(32718)
- 师范大学(31004)
- 农(29901)
- 州(29246)
- 技术(28102)
- 经济学(28087)
- 院(27637)
- 基金
- 项目(138216)
- 研究(111137)
- 科学(109681)
- 基金(95966)
- 家(80852)
- 国家(80020)
- 科学基金(68360)
- 社会(67306)
- 社会科(63647)
- 社会科学(63629)
- 教育(60354)
- 省(55772)
- 编号(49142)
- 基金项目(48883)
- 划(48324)
- 成果(43120)
- 自然(41081)
- 资助(41051)
- 自然科(40129)
- 自然科学(40121)
- 自然科学基金(39348)
- 课题(37398)
- 部(32689)
- 重点(32492)
- 年(31298)
- 发(30894)
- 项目编号(29866)
- 创(29305)
- 教育部(29218)
- 性(29189)
- 期刊
- 济(100340)
- 经济(100340)
- 研究(83157)
- 教育(60417)
- 中国(57393)
- 融(37652)
- 金融(37652)
- 财(34896)
- 管理(32789)
- 学报(27627)
- 农(27109)
- 技术(26544)
- 科学(26420)
- 大学(23338)
- 学学(20222)
- 财经(18201)
- 农业(17456)
- 职业(17430)
- 经济研究(16639)
- 业经(16430)
- 经(15665)
- 问题(13084)
- 统计(12614)
- 理论(11959)
- 技术教育(11694)
- 职业技术(11694)
- 职业技术教育(11694)
- 坛(11581)
- 论坛(11581)
- 策(11199)
共检索到370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雪梅 于继超
在人类社会的后工业化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其发展"牛市",从上到下,职业教育备受关注和鼓舞。这是中国社会自迈向工业化进程以来,在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从19世纪初"实业学堂"开始,中国职业教育就踏上了激进而勇敢的变革之路。然而,时至今日,职业教育并没有完全走出一条与普通教育并行不悖的发展之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职业教育走过了模仿、复制,补充、改制的坎坷征途,依然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尝试过的所有改革方案都没有在组织模式的变革问题上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实际上,在职业教育发展变革中,需要首先谋求职业教育组织模式的变革。一方面,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组织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组织分裂 组织融合 组织变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齐书宇 黄丹宁
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校工程教育培养过程的关键指标,也是高校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但当前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普遍薄弱,能力培养面临着全面发展观与技术至上论的争议、技术性能力与非技术性能力的分裂、单一线性情境与复杂劣构情境的矛盾、标准孤立分散与能力交织协同的割裂等问题,针对当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争议,本文提出了从利益相悖到多元共治、从显性课程到隐性课程、从扁平理论到立体情境、从独立分散到协同整合的培养逻辑。
关键词:
本科生 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 工程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伟平 郝天聪
寻求本土创新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由于对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工作模式、经济模式等概念内涵及其对应关系的混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被定位于校企合作而非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思维之下,办学模式改革更多地被看作教育问题。而产教融合思维强调,办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扎根于经济模式,并以技能为中介实现内在关联。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不仅需要实现从校企合作思维向产教融合思维的转变,而且需要实现办学模式核心要素的系统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产业园区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聂强 聂蕊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既是对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理性顺应,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伴随“园区经济”的迅猛增长,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匹配的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更加精准的产教融合模式选择,并衍生出了“融合园载体”模式、“职教园载体”模式和“产业园载体”模式。然而,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实践情况进行审视后发现,组织层面缺乏专门机构推进、制度层面缺乏制度落地支撑、动力层面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等问题横亘于“园区模式”落实的道路上。未来,可从搭建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组建稳定可靠的工作团队、商定切实可行的融合任务、建立多样适切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园区模式”的全面深入落实。
关键词:
类型教育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园区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冬明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水平也日益提高。北京作为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地位,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完美演绎而迅速攀升,在此态势下,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是战略性的睿智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改清
智能化生产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要义。鉴于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影响,我国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及人才培养体系均无法适应智能化工作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工作模式的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万卫 石伟平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计划色彩浓厚的办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我国选择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离不开复杂的历史背景;我国改革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在现实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改革我国计划性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从转变办学思想、丰富办学主体、落实办学自主权和营造公平的办学环境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在传统的职业性模式基础上吸收模块化方案的长处,使专业富于个性化与动态性,并致力于构建专业间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开拓不同教育途径及教育评估体系间的相互结合,促进专业的及时更新与实时化,进而实现职业性与模块化的融合,是德国职教专业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在与产品相关的服务领域、与媒体相关的工业领域、与个人相关的服务领域、与环境相关的工业领域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服务领域所出现的新兴专业,在组织架构和内容架构上集中体现了这一融合具有的跨职业或跨专业方向的特点。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职业性 模块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雷
城乡一体化是指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动态过程。也是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一项伟大事业。因此,科学地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运作机制和制约因素,并且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
F320中国 城乡融合 城乡一体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慧 王继平 赵新宇
2020年,汉堡职业大学的创设为德国教育版图增添新元素,直观表征德国职业教育在高等层次,尤其是高校体系内的一种发展布局。为回应挖掘混合教育潜力的政策呼吁,依托“基于设计的研究”传统和新制度主义组织理论,德国学者开发了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等值,实现教育路径统筹设计的通用模型——高校学业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并继而以新成立的汉堡职业大学为机构载体,在法制保障和项目支撑下展开“四学年、三地点、两资格”的办学实践和模式验证。作为德国构建融通性教育体系的重要尝试和阶段产物,汉堡职业大学利用一种新的高校形式承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融合形成的混合教育,在坚守和强化原有类型优势的同时,建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融通共生新形态,基于对已有模式的回归与发展,拓展德国教育体系的结构格局,体现出教育体系调整和教育模式构建中理论、制度、实践的联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义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残疾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完全赶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国际倡导的全纳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兼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影响了残疾高职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潜能,进而影响其生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由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残疾人 高等职业教育 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袁德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职业教育要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必须构建"1+N"融合行动模式。一是要回归服务"三农"办学面向,通过增强"三农"人才的供给力度、丰富"三农"人才的供给种类以及按需分类供给本土人才,供给"1+N"人才结构类型;二是要建设"农业+"专业群,通过"1+N"专业集群、课程集群以及资源集群,培养"1+N"人才复合素质;三是要创新联动式培养方式,通过组建"学校+企业+乡村"合作育人主体、开发"项目+创新+创业"行动育人载体、延展"校园+庭园+田园"联动育人课堂以及搭建"线下服务+线上引导"混合育人网络,构筑"1+N"协同育人平台;四是要构建立体化帮扶网络,通过经济支援与社会支援相结合、个体支援与组织支援相结合、教师支援与学生支援相结合,组建"1+N"人才支援队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骥
"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项目进课堂、跟岗实习"3+2"模式、社会项目和工作室结合、轮岗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和创新创业等多方面举措,高职教学可以实现贴近项目生产的"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内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莉 黄晓萍
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双轨并行的分离状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德国采用了多种途径和模式来提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间的融通性,其中一种新的尝试是本科课程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它具有两层三向的框架模型,切中一部分学生的求学需求,其中,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协调互补,在课程设置方面深度融合。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突破了德国公立大学现有模式,使三类知识形成有机交互耦合,实现了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并且满足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该模式对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增加教育的公平性以及把握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