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6)
2023(10337)
2022(8292)
2021(7550)
2020(6469)
2019(14086)
2018(14074)
2017(27656)
2016(15003)
2015(16294)
2014(16186)
2013(16213)
2012(14780)
2011(13033)
2010(13402)
2009(12688)
2008(12892)
2007(11997)
2006(10692)
2005(9757)
作者
(42447)
(36013)
(35772)
(33647)
(22632)
(17314)
(16022)
(14031)
(13483)
(12886)
(12362)
(11902)
(11596)
(11388)
(11169)
(10705)
(10646)
(10453)
(10374)
(10164)
(9076)
(8772)
(8751)
(8411)
(8086)
(8061)
(8046)
(8026)
(7267)
(7259)
学科
(83827)
(67471)
经济(67383)
(67267)
企业(67267)
管理(54882)
(45166)
农业(29876)
方法(28702)
业经(27958)
(23001)
数学(21213)
数学方法(21080)
(17827)
财务(17817)
财务管理(17801)
中国(17240)
企业财务(16917)
技术(16274)
(15519)
(14533)
(12615)
(12138)
理论(11718)
(11429)
(11325)
贸易(11319)
(11064)
经营(10746)
企业经济(10663)
机构
学院(222276)
大学(212566)
(97842)
经济(96233)
管理(91520)
理学(79526)
理学院(78825)
管理学(77808)
管理学院(77409)
研究(67662)
中国(55852)
(53995)
(44444)
(42571)
农业(41158)
科学(39884)
业大(37768)
财经(35457)
(34879)
(34052)
中心(32277)
(32275)
研究所(30518)
经济学(29018)
经济管理(27525)
(26730)
经济学院(26415)
商学(25915)
北京(25727)
商学院(25699)
基金
项目(144484)
科学(116497)
基金(107710)
研究(106992)
(92604)
国家(91582)
科学基金(80929)
社会(71982)
社会科(67867)
社会科学(67850)
(58474)
基金项目(57435)
自然(51483)
自然科(50428)
自然科学(50416)
自然科学基金(49610)
教育(47103)
(46262)
编号(43129)
资助(42496)
(36596)
(33327)
成果(32946)
(32601)
(31602)
重点(31164)
(30847)
创新(30162)
国家社会(29898)
(29499)
期刊
(116731)
经济(116731)
研究(60672)
(58119)
中国(44872)
农业(39032)
(36875)
管理(35551)
科学(32499)
学报(32396)
业经(26770)
大学(26173)
学学(25543)
(23651)
金融(23651)
(20033)
技术(19565)
财经(18040)
经济研究(16556)
问题(15881)
(15553)
教育(15528)
农村(13925)
(13925)
技术经济(13615)
农业经济(13607)
世界(12749)
(12228)
商业(11459)
现代(11397)
共检索到330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承芳  张林秀  
该文从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分割状况出发,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不稳定性的基础上,阐述并强调了现阶段农业缓冲作用的重要性。用宏观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过去20年经济波动与农村非农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经济转型时期保护农业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认识和保全农业的这种缓冲作用,尤其是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以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计安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卞智勇  
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必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变迁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将以上两者同时加以考察,利用对农户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农村家庭中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对家庭采用农业生产技术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农民非农就业的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纯阳  吴小娟  
从农民类型、农民的非农就业趋势以及农业后继者培养三个维度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伴随着各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显著改变,农民的类型也表现出逐渐向多元化衍生的趋势;农民不断地向非农就业转移是工业化进程中各国的共同经验,但因国情差别,不同国家农民非农就业的趋势性特征也表现出较强的个体差异;农业劳动者中年轻人不断减少而中老年人比例不断提高的现象在各国都比较普遍,如何培养农业后继者队伍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文政  
农民交易条件波动的影响与成因胡文政农民的交易条件,是指农产品与城市下乡工业品的交换关系,其中的核心是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工业品销售价格的关系。本文试图依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宏观历史背景,借农民交易条件的波动或周期对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比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江一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2009年开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民非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参与非农业劳动的农民数量增加约6.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显著降低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比例,但并未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这表明,农地确权后增加的非农业劳动参与者主要来源于农村闲置劳动力。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既可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而促进非农业劳动参与,也可通过影响农业投资方式来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分配。此外,农地确权还具有通过促进土地流转而提高非农业劳动参与的微弱效应,但其尚不具有缓解融资约束而抑制非农业劳动参与的作用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凤瑞  
文章指出降低农业成本是增加在民收入的基础。其途径是:减少单位农产品的物质消耗;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来降低相对成本;按产品的最终用途组织生产;实行农业资源的转换和替代;减少单位农产品的活劳动耗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静  向勤  
一、引言自2004年1月以来,中央已发布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出台了很多强农惠农的政策,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对我国股市中的农业板块是一大利好,加之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胀预期明显,从而使农业板块受到广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文聪  吴连翠  
本文在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安徽省兼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就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非农劳动特征因素和农业政策因素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家庭社会政治地位、劳动比较报酬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对兼业农民非农就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管永昊  吴佳敏  贺伊琦  
本文以研究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企业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基于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不同工业企业创新类型与非农就业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工业企业创新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工艺创新对农村劳动力扩张效应大于劳动力替代效应,因此,能够通过非农就业间接影响农民收入;产品创新对农村劳动力替代效应大于劳动力扩张效应,虽也能促进农民增收,但并不是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实现的。考虑地区异质性,东部经济相对发达,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均能通过增加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在中西部地区,工艺创新能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但产品创新既不能增加非农就业,也不能显著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琛  罗军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即各种农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专业组织发展迅速,但受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这种组织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宁泽逵  宁攸凉  
基于陕西留守农民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区位、非农就业机会两大因素对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位因素对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方向由于中国独特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而不同于以色列等西方发达国家;个人非农就业机会可显著降低中国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个人生命周期对家庭农业代际传承有极重要的影响,45岁是一个重要拐点。化解中国农业接班人危机,不仅要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以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的吸引力,而且要重点加大对45岁及以上的壮年返乡农民的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以加大优秀农业接班人的育成概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全亮  
农民非农化的理论基础在于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消减二元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直至消失的过程,是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过程。其现实基础在于:首先,河南省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其次,收入的相对差异是农民非农化的直接动因,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表明迫切需要农民非农化。再次,政府对农民非农化转移的政策支持。最后,城市发展是农民非农转移的外部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经济波动:农业波动的后发性效应本刊专论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如何抑制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有害影响,是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发展是在经历了传统体制时期的5次波动周期之后,第六个波动周期开始时,进入改革开放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目前有关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都是采用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中忽略了一个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与其相邻的其他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对此,在对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机制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2001~200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考察了非农就业因素对一个地区农户平均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户平均农业投资水平。非农就业因素对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是逐渐增加的。从不同区域看,东北地区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其次,然后是中部与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