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9)
- 2023(5818)
- 2022(4708)
- 2021(4569)
- 2020(3649)
- 2019(8094)
- 2018(7936)
- 2017(15236)
- 2016(8330)
- 2015(8913)
- 2014(8732)
- 2013(9034)
- 2012(8412)
- 2011(7615)
- 2010(8023)
- 2009(7623)
- 2008(7595)
- 2007(7220)
- 2006(6592)
- 2005(5920)
- 学科
- 农(48100)
- 济(40536)
- 经济(40509)
- 业(32310)
- 农业(32172)
- 管理(17750)
- 业经(15146)
- 农业经济(12284)
- 企(11613)
- 企业(11613)
- 方法(11259)
- 数学(10317)
- 数学方法(10265)
- 中国(9983)
- 财(9842)
- 发(9413)
- 村(9397)
- 农村(9379)
- 地方(9094)
- 制(8941)
- 发展(8403)
- 展(8389)
- 建设(7293)
- 土地(7234)
- 策(7102)
- 收入(6945)
- 劳(6823)
- 劳动(6823)
- 及其(6789)
- 体(6763)
- 机构
- 学院(121101)
- 大学(116308)
- 济(54433)
- 经济(53394)
- 管理(47651)
- 农(43747)
- 研究(42336)
- 理学(41035)
- 理学院(40691)
- 管理学(40181)
- 管理学院(39967)
- 中国(33695)
- 农业(32795)
- 业大(25139)
- 财(23723)
- 科学(23584)
- 京(23423)
- 所(21371)
- 中心(20431)
- 农业大学(19894)
- 研究所(19012)
- 江(18987)
- 财经(17905)
- 经(16317)
- 经济管理(16214)
- 业(15934)
- 省(15538)
- 范(15289)
- 师范(15198)
- 经济学(15110)
- 基金
- 项目(78010)
- 科学(61383)
- 研究(61323)
- 基金(56496)
- 家(48858)
- 国家(48273)
- 科学基金(40852)
- 社会(40505)
- 社会科(37897)
- 社会科学(37885)
- 省(31179)
- 基金项目(30258)
- 农(27175)
- 编号(27159)
- 教育(25520)
- 划(24891)
- 自然(23646)
- 自然科(23059)
- 自然科学(23051)
- 自然科学基金(22633)
- 成果(21746)
- 资助(21228)
- 发(18502)
- 部(18099)
- 国家社会(17058)
- 课题(16883)
- 重点(16811)
- 制(16673)
- 业(16309)
- 性(16299)
共检索到19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仁福 张林秀 赵启然 黄季焜
使用101个样本村的3期面板数据和2007年2000户农户的截面数据,本文在详细描述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变迁的同时,结合村民对当前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投资意愿,系统地讨论了今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和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在最近10年有显著的改善,然而不同类型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很多基础设施仍难以满足村民的需要。结合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的变迁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投资意愿,今后农村公共投资需要继续投放于道路、灌溉和饮用水等领域。在投资区域上,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扶持和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投资体制和提供机制。在道路投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乡村道路,村组道路的硬化工作和田间生产和机耕道路的改善;在灌溉投资领域需要加强农村灌溉水源清淤和灌溉渠系的维护和防渗防漏工程建设;在饮用水领域需要为那些存在饮用水质量安全隐患的农户寻找新的水源,鼓励和引导村民使用过滤消毒设施,逐步将分户供水转化为集中统一供水。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变迁 公共投资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由政府和各类经济组织实施和推进的。20世纪后半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偏低;一度较大幅度增加比重来自灾害教训、被迫调整。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仍是基础设施,必须大幅度增加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不仅要保障资金来源,还要有得力的组织承接、合理规划,并与农村金融支持和村民责任相结合。投资形成的经济实体要有明确的产权责任和管理。新农村建设、反哺农业的重点应该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加强与体制改善。
关键词:
农村 基础设施 投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锐
本文讨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特征 ,构建了测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益的计量模型 ,并对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进行了量度和实证分析 ,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 投资 效益 数量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振德 赵伟
通过选取1992~2011年各省、市、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人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各省、市、区人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量区域差异,总体来说有逐步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仍然很明显。3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政府更倾向于向乡村人口密集的地区投资基础设施。
关键词:
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庞钊珺 张恒
1.健全农业投资法规和政策体系。以《预算法》、《农业法》为基础,抓紧制定《农业投资法》,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长远、科学、系统的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投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各项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投资增长的长效机制,规范投资、建设、管理、监管行为,完善考核制度。2.解决各部门利益条块分割导致的财政投资缺乏效率,重点在于减少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精简财政支农的渠道,对分散的支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朝阳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城乡协调发展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由于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特性及其他种种原因,决定了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担当起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在此基础上,从税费、政府债券、转移支付、政府补贴以及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投入等五个方面,对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具体筹资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非盈利性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筹资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林 韩彦平 孙志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坤 符正平 邝婉桦
新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稳定而持续的资金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银行和农民自身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但也面临经验不足、法律依据不充分、存在潜在风险等现实困境,为此,有必要结合现有困境选取化解策略,在政策、法律、管理、技术等方面推动社会资本的有效参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涛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对农业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差距的形成。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方面的差距较大。通过基于回归的方差分解,运用1994~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间的区域差距,能够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上的差异所部分解释。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过大的现状,倘若政府持续执行沿海侧重型的投资发展策略,则区域差异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必须提高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农村的投资,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代彦
本文指出,乡镇道路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但与通常的看法不同,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却增加了农业生产支出,降低了农民收入,原因可能在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太高。因此有必要降低农业技术服务的收费标准,以降低农业生产支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支撑着这三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是农业和农民,财政支出对其没有显著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2012年至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群众保障粮食供给,端住中国的饭碗,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农村农民群众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权益,促进现代产业化、基地化生产规模经营,全方位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方略包括十一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同心协力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要求;三是努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林牧渔各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秀芝 侯军岐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普遍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成本过高,从而使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