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4)
- 2023(11253)
- 2022(8864)
- 2021(8584)
- 2020(6584)
- 2019(15058)
- 2018(14348)
- 2017(27759)
- 2016(14893)
- 2015(16507)
- 2014(16170)
- 2013(16289)
- 2012(15294)
- 2011(14131)
- 2010(14156)
- 2009(13213)
- 2008(12978)
- 2007(11759)
- 2006(10713)
- 2005(9798)
- 学科
- 济(74675)
- 经济(74516)
- 农(49873)
- 业(44801)
- 农业(32994)
- 管理(32283)
- 方法(27723)
- 企(23896)
- 企业(23896)
- 数学(23423)
- 数学方法(23322)
- 中国(23275)
- 业经(22475)
- 制(15849)
- 贸(14540)
- 贸易(14529)
- 易(14262)
- 财(14081)
- 地方(13379)
- 发(13079)
- 学(12604)
- 农业经济(12516)
- 体(11744)
- 银(11649)
- 银行(11640)
- 行(11341)
- 融(11273)
- 金融(11272)
- 发展(10764)
- 展(10751)
- 机构
- 学院(218878)
- 大学(217248)
- 济(105755)
- 经济(104147)
- 管理(82289)
- 研究(82034)
- 理学(70765)
- 理学院(70000)
- 管理学(69163)
- 管理学院(68747)
- 中国(66986)
- 农(53063)
- 京(45441)
- 财(44970)
- 科学(44773)
- 所(40618)
- 农业(40056)
- 中心(37224)
- 研究所(36569)
- 财经(35925)
- 业大(34661)
- 经济学(33997)
- 经(33066)
- 江(31522)
- 经济学院(30639)
- 范(29194)
- 师范(29008)
- 北京(28928)
- 院(28210)
- 财经大学(26414)
- 基金
- 项目(142156)
- 科学(114363)
- 研究(108505)
- 基金(107558)
- 家(93308)
- 国家(92432)
- 科学基金(79001)
- 社会(75718)
- 社会科(70580)
- 社会科学(70559)
- 基金项目(56302)
- 省(51751)
- 教育(47228)
- 自然(46513)
- 自然科(45418)
- 自然科学(45409)
- 自然科学基金(44703)
- 划(43661)
- 编号(42988)
- 资助(42515)
- 成果(34718)
- 部(34516)
- 国家社会(32757)
- 发(32610)
- 重点(31848)
- 农(31231)
- 中国(29820)
- 教育部(29729)
- 创(29050)
- 人文(28714)
- 期刊
- 济(124732)
- 经济(124732)
- 研究(70830)
- 农(58705)
- 中国(47524)
- 农业(39919)
- 科学(33426)
- 学报(32903)
- 财(31950)
- 管理(27572)
- 融(27196)
- 金融(27196)
- 大学(26826)
- 学学(25573)
- 业经(24915)
- 财经(19228)
- 业(19052)
- 经济研究(18829)
- 教育(18630)
- 问题(17837)
- 经(16746)
- 世界(15985)
- 技术(15118)
- 农业经济(14886)
- 农村(14831)
- 村(14831)
- 贸(13476)
- 经济问题(12380)
- 版(12203)
- 社会(11901)
共检索到340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必良
农地流转是学界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且地块极为细碎的农业大国来说,农地经营及其产权流转有着特殊的性质及其交易含义。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信任机制以及关系网络,在农地资源分配与配置中不仅隐含着机理的特殊性,也表现出功能的重要性。尽管农地流转“差序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逻辑不一致,且可能抑制农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但其内含的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农村的基本人际网络和社会秩序,还在于巩固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和发挥小农户的组织优势,从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抑制农业经营成本过快上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必良
农地流转是学界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且地块极为细碎的农业大国来说,农地经营及其产权流转有着特殊的性质及其交易含义。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信任机制以及关系网络,在农地资源分配与配置中不仅隐含着机理的特殊性,也表现出功能的重要性。尽管农地流转“差序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逻辑不一致,且可能抑制农业经营绩效的改善,但其内含的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农村的基本人际网络和社会秩序,还在于巩固家庭经营的基本地位和发挥小农户的组织优势,从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抑制农业经营成本过快上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鲜有研究系统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从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节本增收、农地交易价值提升的传导途径,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10省份50个县(市、区)304个村4264个地块的混合截面数据,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出不同现实情境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减少了熟人间非市场交易,而且促进了地块租赁约定期限,增加了农地有偿流转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耕地质量水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和提高农地交易价值的方式,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村庄、自利偏好型的农户,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地权不稳定和外出务工经历弱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汪成云 赵亮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活跃农村要素市场,从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化和农地经营规模化,通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签订书面合同和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进粮食生产。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社会化服务会强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稳定地权、明晰界定地权边界的农业制度改革方向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兼容,应统筹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推动农地流转人格化交易向市场化交易转型,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农地规模经营需克服土地细碎化,这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前提。自发土地流转难以克服土地细碎化,"行政干预市场"又损害了弱势农民自主交易权利,这启示制度创新需在满足保障农户自主交易前提下供给低成本整合细碎化土地产权的机制。皖中宣州县经验表明可行的制度创新步骤是:首先建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新制度,重构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建立自下而上的农地流转组织和规范体系,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集体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克服东亚小农国家共同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
关键词:
农地市场 土地承包 土地细碎化 土地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可从转型视角评价农地流转的效应。基于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系统关联和互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弹性系数计算2001—2012年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转型(下文简称"三农"转型)中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三农"转型的效应具有非均衡性:农民转型、农村转型滞后于农业转型,但是三者总体演变和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并对省域农地流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转型效应计算并进行类型划分,共分为八大类。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农地流转动力的权衡、保护小农经济和中产阶层、"四化同步"发展和农地流转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农地流转"三农"转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永甫 杨祖德 韦赟
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村干部在农地流转中的经营人角色,探究其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作为村庄经营人,村干部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农地流转经营人角色主要表现为农地租赁中的"中间人"、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农业资本的合伙人。村干部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农地流转的有效配置。但是,作为村庄经营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行为逻辑受到正式权力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俘获,导致村干部经营行为的自利性。因此,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规范村干部的经营人角色,强化其公共身份,弱化其私人属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完善农地产权是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前提。但是,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产权对熟人间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忽视农地流转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型趋势。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不仅会激励非熟人间的流转和提高农地租金,也会激励熟人间的营利性交易,并提高该类交易的农地租金;农地产权对农地交易对象的影响有超过50%的部分可由农地租金解释。由此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助于激励农地流转市场化。在农地流转规模增长乏力的阶段,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应秉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同时,应正确认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新艳
目前关于如何推动我国农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极为广泛,但总体来看,缺乏一个逻辑自恰的整体性政策框架,结果在各种推论中,逻辑相互抵触的状况时有发生,无法令人信服。本文以异质性人力资本特征的农户为前提条件,以市场的形成为逻辑线索,推演出一个逻辑自恰的推动农地流转的整体性政策框架。从逻辑推论看,推动农地流转并不仅是农业内部问题,而是事关农内、农外的问题,需采取城乡统筹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市场形成 政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新民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效。纵观金华市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罗必良
本文将农地流转市场分为"关系型人情市场"和"要素型租赁市场",并构建"土地依赖-交易费用-农地流转非市场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集中表现为"关系型人情市场",农户对亲友邻居的农地流转存在非市场化的定价机制;2农户生存保障离不开对土地的依附和对亲友的依赖;3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专业性人力资本、专用性社区资本、交易频率以及对亲友信任度等因素,促使农地转出给亲友邻居,而社会保障水平、通用性人力资本以及合约稳定性则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给社会主体。
关键词:
土地依赖 交易费用 农地流转 非市场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詹舒琪 张小艳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由非正式“熟人市场”向正式交易市场的转型。已有文献聚焦于农地制度对此现象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注意到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拓宽了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半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向非熟人流转农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及缓解农地流转对象和地块领域的信息摩擦,推动农户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此外,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流转农地的租金水平,降低“零租金”流转农地的概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地流转 市场化转型 交易半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刘志彪
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障碍。自2011年开始全国试点的农地确权制度首次在实测基础上对农户承包地进行登记颁证,从而为农用地的大规模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为了探讨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约4.9%,平均土地流转量上升了约0.37亩(将近1倍),土地租金率则大幅上升约43.3%。因此,农地确权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土地流转;同时也增强了农地的产权强度,从而提高...
关键词:
农地确权 交易成本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帖明 于水 丁文
农地流转是"三农"研究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土地供求、资源配置、参与主体等多因素的复杂运行过程。本研究引入"人地系统—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运用利益博弈模型,尝试从生存到发展演化的逻辑思路全景阐释我国农地流转的生成逻辑与运行轨迹,明确农地流转面临人口迁移不完整、土地功能缺失与非正式制度作用的现实困境,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和资产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和缺陷,促进从人地分离、矛盾走向和谐共生的系统变化,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创造性的治理之道。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人地关系 资源配置 利益博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峰 齐巍巍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农地流转探索,但实施效果良莠不齐、社会反映也正负参半。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与中国大陆都极为相似的东亚国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农地流转背景、内在逻辑和效果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发掘有益经验以及应当汲取的教训,以期对我国农地流转的实践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