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3)
2023(12681)
2022(10367)
2021(9455)
2020(7893)
2019(17450)
2018(17397)
2017(34138)
2016(18023)
2015(20324)
2014(20332)
2013(20734)
2012(19378)
2011(17611)
2010(18465)
2009(18062)
2008(18116)
2007(16754)
2006(15785)
2005(14553)
作者
(53392)
(44815)
(44761)
(42252)
(28284)
(21210)
(19962)
(17221)
(16808)
(16124)
(15422)
(14619)
(14478)
(14298)
(13681)
(13489)
(12915)
(12834)
(12816)
(12597)
(11297)
(11025)
(10751)
(10465)
(10083)
(10068)
(9867)
(9718)
(9028)
(8797)
学科
(107640)
经济(107518)
(85454)
(67277)
企业(67277)
管理(65379)
(49980)
方法(35601)
业经(33676)
农业(33248)
数学(27529)
数学方法(27349)
中国(26815)
(26712)
地方(23290)
(21778)
(17941)
财务(17922)
财务管理(17897)
(17237)
企业财务(16869)
技术(16746)
(16578)
环境(16375)
(16027)
(15882)
(15803)
贸易(15792)
(15343)
(14959)
机构
学院(286430)
大学(277618)
(138748)
经济(136326)
管理(114181)
理学(96636)
理学院(95757)
研究(95461)
管理学(94745)
管理学院(94232)
中国(79368)
(63745)
(57201)
(54454)
科学(51124)
财经(49632)
(47942)
(45483)
(44548)
中心(43995)
经济学(42694)
研究所(42130)
农业(40578)
业大(39901)
经济学院(38304)
北京(36581)
(35710)
财经大学(35703)
经济管理(34220)
(33405)
基金
项目(170296)
科学(136364)
研究(131966)
基金(124896)
(105146)
国家(104040)
科学基金(90953)
社会(90145)
社会科(85139)
社会科学(85117)
(67508)
基金项目(66132)
教育(56297)
编号(53735)
(53414)
自然(53020)
自然科(51653)
自然科学(51641)
自然科学基金(50743)
资助(49509)
成果(42741)
(39962)
(38428)
国家社会(37662)
(37440)
重点(37054)
(36861)
课题(35763)
(35364)
(34417)
期刊
(176928)
经济(176928)
研究(92176)
(58117)
中国(55120)
(50073)
管理(45030)
农业(38852)
科学(36917)
(33876)
金融(33876)
学报(33696)
业经(33421)
大学(27930)
学学(27080)
经济研究(26377)
财经(25889)
技术(25080)
问题(24016)
(22504)
(19166)
技术经济(18622)
教育(17952)
世界(17271)
(16759)
经济问题(15969)
农村(15879)
(15879)
农业经济(15613)
商业(15241)
共检索到454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益康  
人口和经济,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不同的人口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82页)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丝毫没有忽视人口对经济,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农业的人口状况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其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与现代社会人口生育行为的比较,分析农民多胎生育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农村人口控制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涛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开始实现了向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转化。这一转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农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秋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流出人口增加等原因而面临更加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特别是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提前和纯农业收入占比低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的显性影响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收入差距、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十分明显;从长期的隐性影响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农业、加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爱苏  
现实中 ,农村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沉重负担。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实现从负担到人力资源的逆转 ,需要巨大的成本 ,靠农民、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必须靠政府挥动“看得见的手”,推动利益回归 ,实现“反哺”农村 ,建立农村人口治理成本分摊的筹资体系 ,实施政府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宁淼  
中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是农村人口,因此所谓“中国人口问题”根本上是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人口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人口问题本质进行剖析发现,研究人口问题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则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问题折射在农业、农村问题上,故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着眼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荣胜  
我国传统农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根据国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传统农区被整体划入限制开发区中的第一类,即农产品主产区,其间又点状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什么地方转移以及如何实现转移,既关系到传统农区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也关系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达即至  宁海林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当地小城镇从事乡镇企业或从事商业服务业以及进入大中城市从事传统行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应该在深挖这两种途径的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以土地集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南  
自中国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结构问题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需要全面地进行利弊分析,并且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大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敬嘉  
本文从人口结构的不同功能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通过对农村人口矛盾的定性分析和量化评估,在更广泛和更明确的意义上反映农村人口矛盾的实质和关键环节,以探讨适合当前农村实际的人口经济的政策选择和目标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纯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不仅一般农村有很大变化,就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有不小的变化。在诸多变化中,农民离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