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1)
- 2023(10469)
- 2022(8432)
- 2021(7710)
- 2020(6393)
- 2019(14282)
- 2018(14161)
- 2017(26661)
- 2016(14444)
- 2015(15532)
- 2014(15412)
- 2013(15299)
- 2012(13822)
- 2011(12324)
- 2010(12828)
- 2009(12292)
- 2008(12441)
- 2007(11178)
- 2006(10352)
- 2005(9308)
- 学科
- 业(79925)
- 济(66006)
- 经济(65916)
- 企(62999)
- 企业(62999)
- 管理(51072)
- 农(48901)
- 农业(32704)
- 业经(30014)
- 方法(24030)
- 财(21760)
- 制(17407)
- 数学(16889)
- 数学方法(16781)
- 中国(15895)
- 务(15778)
- 财务(15773)
- 财务管理(15760)
- 技术(15158)
- 企业财务(14881)
- 体(14555)
- 策(14155)
- 农业经济(12406)
- 地方(12204)
- 划(11993)
- 和(11472)
- 体制(11457)
- 发(11212)
- 理论(10878)
- 企业经济(10780)
- 机构
- 学院(210926)
- 大学(199884)
- 济(92689)
- 经济(91083)
- 管理(85601)
- 理学(73580)
- 理学院(72836)
- 管理学(71915)
- 管理学院(71516)
- 研究(69546)
- 中国(57684)
- 农(52416)
- 财(42216)
- 京(41900)
- 科学(40923)
- 农业(39453)
- 业大(35555)
- 所(35115)
- 江(34279)
- 财经(32421)
- 中心(32236)
- 研究所(31446)
- 经(29379)
- 经济学(26594)
- 经济管理(26533)
- 州(26166)
- 北京(25675)
- 范(25530)
- 师范(25354)
- 院(24438)
- 基金
- 项目(136686)
- 科学(110290)
- 研究(102746)
- 基金(100727)
- 家(87147)
- 国家(86170)
- 科学基金(75900)
- 社会(68739)
- 社会科(64804)
- 社会科学(64789)
- 省(55623)
- 基金项目(54350)
- 自然(47671)
- 自然科(46589)
- 自然科学(46581)
- 自然科学基金(45799)
- 教育(44089)
- 划(44064)
- 编号(42124)
- 资助(38316)
- 业(34493)
- 创(31703)
- 成果(31420)
- 发(31293)
- 农(30271)
- 部(30150)
- 重点(30129)
- 创新(28763)
- 国家社会(28714)
- 制(28459)
- 期刊
- 济(117884)
- 经济(117884)
- 研究(61446)
- 农(58005)
- 中国(44389)
- 农业(39336)
- 财(34528)
- 管理(33021)
- 科学(30938)
- 学报(28668)
- 业经(27623)
- 大学(23396)
- 学学(22648)
- 融(21847)
- 金融(21847)
- 业(20215)
- 技术(19002)
- 教育(15992)
- 财经(15918)
- 经济研究(15819)
- 问题(15779)
- 农业经济(14818)
- 农村(14711)
- 村(14711)
- 经(13860)
- 技术经济(12979)
- 世界(12868)
- 版(11913)
- 资源(11609)
- 现代(11538)
共检索到324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璐 罗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的居住地点只能紧邻农业生产地点。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农业生产的用工量下降,不再成为农民的主要活动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便利性取代了生产的便利性,成为农民选择居住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村空间将会由当前相对分散的状态,缓慢演变为一种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加强对农业发展的研究,是农村空间规划科学性的前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永永 米文宝 卜晓燕
在虚拟水战略背景下,以宁夏19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模型,借助Arc GIS 10.0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宁夏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现状,探讨宁夏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理想态势。结果表明:1宁夏县域人均农村人口虚拟水量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发达区域农村人口人均虚拟水量普遍高于欠发达区域,农业生产以北部平原地区为主体进行布局,中南部地区布局较少;2宁夏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北部地区高,中南部地区偏低的宏观态势;3农业生产布局合理型的县市有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红寺堡区、盐池县、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沙坡头区、中宁县和海原县;农业生产布局过密型的县市有银川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君 付双同 杨玉蓉 毛德华
鉴于当前我国虚拟水经济影响研究方面尚较少触及的现实,该研究用虚拟水战略的视角,通过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来探究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问题。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指标定量表征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现状,发现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北方多、南方少"特点,其中,高值区由展布在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组成;而主低值区则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沿海一带。然后,为探究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理想布局模式,提出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各省级区域的农业生产优势度。发现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整体上呈现北、西、南三面高,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地区布局的主要变化特征和原因,指出了农业生产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並由此推测了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未来变化趋向,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利林 王占岐 王建英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的成果文献,找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总体上,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要比结构优化研究充分;技术方法上,空间布局是以GIS技术支持下的定量研究为主,结构优化是以整理和规划背景下的定性研究为主。(2)GIS空间分析技术与景观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刻画长阳山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长阳农村居民点受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公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距离、居民点用地规模、土地规划等社会经济因素和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等生产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以加权Voronoi图为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壮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4卷,398~399页)这个论述精辟地概括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研究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必须把握住这个基本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刘洋 伦闰琪 张烁
[目标]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是构建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支撑。[方法]文章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数据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空间格局的现状、历史演变和存在问题,阐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结果]1978—2019年,我国农业生产重心逐渐向北推进,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北移和资金密集型农产品东移。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在农产品供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国际市场贸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结论]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高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四大核心要义,综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配置效率和乡村振兴等因素,研究提出了2035年全国“六区十一带”农业空间战略格局及其耕地保护利用格局方案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亮 陶卓民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行业,也是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由于具有贴近自然、参与性强等诸多优点,深受城市旅游者的青睐。通过对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进行探寻,分析影响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因素,提出农业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并对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业旅游 区位论 空间布局 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晋江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薄弱阶段,探究农业产业布局,确定农业优势产业,对优化配置区域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区位商模型,以山西省及各地级市2016年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总值为背景数据,并结合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来分析该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确定优势产业,并对优势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1)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是山西省的优势产业。(2)朔州、晋中、运城、忻州和临汾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种植业的优势产区为长治、晋中、运城和临汾。林业的优势产区为太原、阳泉、朔州、忻州、临汾和吕梁。牧业的优势产区为大同、阳泉、晋城、朔州、晋中、忻州和吕梁。渔业的优势产区为阳泉、长治、晋城、运城和临汾。农林牧渔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为太原、长治和运城。(3)各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山西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差异明显,针对现状,今后应重点发展种植业、牧业和林业,劣势产业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南国卫 孙虎 宋永永
基于虚拟水战略背景,以榆林市12个区县为研究区,运用定量分析模型和GIS技术,通过构建时间序列的农业调整指数模型,对榆林市的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各县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榆林市2000—2014年各区县的农村人均虚拟水含量在时间上具有波动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榆林市2000—2014年各区县的农业生产优势度空间差异明显,时空变化显著,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各区县农业生产优势度的空间差异逐年缩小。(3)榆林市区域农业生产布局分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军乐 靳世明 袁瑜 郑建宗
针对都兰县农业资源区域差异性大特点,选择影响生产主要因子,用数学聚类模糊分析方法对各生产单元进行了类型划分,同时结合利用现状采用土地自然适宜性方法做了利用系统适应级评价,从土地生产适宜性、经济效益以及生态保护角度考虑,提出了农牧业的基本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比较优势,优化资源组合,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建设小麦、青稞粮食生产基地,枸杞、紫皮大蒜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紫花苜蓿产品等生产基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
农业生产 战略研究 都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旭锋
本文从对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加拿大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布局概况、农业经营规模分析及农业资源区域布局演变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布局 区域农业 规模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甜 周伟
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对其布局进行调整是土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村庄用地集约程度和保护耕地有重要作用。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的景观指数计算功能,以西宁市为例,在市域尺度上探讨道路、河流、坡度、坡向、耕地等环境因素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相关关系,并对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西宁市农村居民点有较大的布局潜力,而且受耕地、坡度、道路、河流、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可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保留发展区、搬迁区。市域尺度上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县级、村级等小尺度斑块的破碎化,强化了相邻斑块的差异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西宁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叶军
一、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空间实体,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通过农业新品种的集中开发、引进和农业高新技术的集中投入,产生的一种融农业的精品生产、示范、带动、孵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农业组织形式。它与常规农业园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最大的区别是对区域农村经济与农业具有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因此在确定其空间布局时,我们以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凤荣 赵华甫 黄大全 李佳 赵婷婷
北京市总体上已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不断增加的财政收入使政府有能力实现反哺农业。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向着除食物消费之外的现代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转变。这使政府和民众不再仅仅关心经济发展,而更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对于有着约1500×104人口、水土资源都很紧张的北京来说,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对其生态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的开发,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市"服务。据此,本文根据北京市的水土资源禀赋和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4个"农业圈",即:城市花园农业圈、近郊平原景观绿化农业圈、远郊平原规模高效生态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特色农业圈等。这种农业圈层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近郊...
关键词:
农业 布局 宜居城市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