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5)
- 2023(8944)
- 2022(7117)
- 2021(6529)
- 2020(5571)
- 2019(12115)
- 2018(12000)
- 2017(23359)
- 2016(12599)
- 2015(14003)
- 2014(13765)
- 2013(14044)
- 2012(12901)
- 2011(11356)
- 2010(11824)
- 2009(11454)
- 2008(11782)
- 2007(11094)
- 2006(10068)
- 2005(9206)
- 学科
- 业(79345)
- 企(62704)
- 企业(62704)
- 济(58344)
- 经济(58262)
- 管理(52167)
- 农(45111)
- 农业(29738)
- 财(27645)
- 业经(26978)
- 方法(22437)
- 务(15954)
- 财务(15944)
- 财务管理(15924)
- 制(15656)
- 策(15470)
- 企业财务(15023)
- 数学(14964)
- 技术(14960)
- 数学方法(14894)
- 中国(14893)
- 体(13329)
- 理论(11609)
- 划(11482)
- 财政(11243)
- 和(10948)
- 体制(10518)
- 企业经济(10485)
- 经营(10056)
- 贸(9995)
- 机构
- 学院(194522)
- 大学(185509)
- 济(87959)
- 经济(86596)
- 管理(81404)
- 理学(69702)
- 理学院(69186)
- 管理学(68541)
- 管理学院(68182)
- 研究(58336)
- 中国(49827)
- 农(47231)
- 财(44440)
- 京(37417)
- 农业(35592)
- 财经(32630)
- 科学(32298)
- 江(31936)
- 业大(31598)
- 经(29460)
- 所(29087)
- 中心(27587)
- 研究所(25492)
- 经济管理(25456)
- 经济学(25356)
- 州(24387)
- 财经大学(23140)
- 经济学院(22954)
- 北京(22705)
- 商学(22500)
- 基金
- 项目(119065)
- 科学(95997)
- 研究(93331)
- 基金(87781)
- 家(73724)
- 国家(72826)
- 科学基金(64807)
- 社会(62971)
- 社会科(59334)
- 社会科学(59318)
- 省(48713)
- 基金项目(46813)
- 教育(40133)
- 编号(39216)
- 自然(38647)
- 自然科(37784)
- 自然科学(37776)
- 划(37476)
- 自然科学基金(37191)
- 资助(33679)
- 业(32550)
- 成果(30595)
- 创(28033)
- 农(27837)
- 部(27170)
- 发(26682)
- 制(26416)
- 国家社会(26156)
- 重点(25427)
- 创新(25229)
- 期刊
- 济(112556)
- 经济(112556)
- 研究(58570)
- 农(52465)
- 中国(39589)
- 财(38936)
- 农业(35459)
- 管理(31983)
- 业经(26160)
- 科学(25674)
- 学报(25045)
- 大学(20964)
- 学学(20204)
- 融(20142)
- 金融(20142)
- 业(18167)
- 技术(18096)
- 财经(17755)
- 问题(15523)
- 经(15328)
- 经济研究(15120)
- 农村(14215)
- 村(14215)
- 教育(14146)
- 农业经济(14054)
- 世界(13052)
- 技术经济(12614)
- 经济问题(11000)
- 版(10741)
- 现代(10657)
共检索到302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立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让农业强起来,既要确保国家农业与食物安全,更要牢牢把握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为研究什么是农业强国、如何建成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农业强国评价指标和主要类型的详细分析,可以明晰农业强国的内涵,并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提炼“大农业”“大安全”“大食政”理念,为建成农业强国找到中国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小衡
由传统产品农业迈向现代市场农业的实践曹小衡(湖南省安仁县人民政府423600)安仁县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安仁县主产粮食、生猪、水产、茶叶、水果、油料等,是郴州市人平贡献粮食最多的县、湖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和商品材生产基地县,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启
[目的]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农强国思想的重要论断,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要求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方法]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通过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农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教训、现实矛盾、中外经验以及强国要求等战略思想,系统分析了战略判断、战略重点、战略评估等战略要素。[结果]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粮食必须强,粮食强农民收入必须高,农民收入高必须以逐步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为保障。[结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好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速农业发展方式向精准农业方式以及数字农业经济体系转变,加快建成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当前要做好5方面工作:做好"两区"划建管工作,让各地政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种粮的规模效益;以五大振兴和"七个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总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向数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绿色兴农和质量兴农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宝瑞
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面对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削弱、进口农产品影响不断加深、粮食产业发展受到威胁;粮食安全面对增产潜力减弱、保障产能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粮食价格提升空间减小,进口快速增长、适度进口粮食安全战略面对挑战,种粮比较效益低、新型经营主体非粮化较为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面对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多、风险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确保我国农业安全,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安全战略,实施差别化的粮食安全战略,强化国内支持战略,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刘同山
在提出充分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梳理中国农业政策从强调粮食安全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调整完善,分析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食物供给安全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各界主要将粮食等同于谷物,较少考虑食物多样性,与“大食物观”下统筹考虑食物供给的要求仍有差距;食物生产供给管理存在“重粮轻食”的现象,基于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仍面临挑战;面对持续增加的多样化食物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食物浪费与过量摄入问题,受制于农业资源少、产后损耗高等因素,仅以国内资源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有不小压力。中国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时,需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树立大食物观”融入农业强国建设,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树立大食物观下粮食生产与其他多样化食物资源开发相协调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借助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食物生产供给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道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其发展速度取决于对农业的投入水平 ,有效途径是延伸产业链来拓宽其发展领域 ,需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 ,促进资源、环境和现代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彬彬 母丹丹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食物消费多元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从历史规律来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历史演进反映了食物结构的历史演变、生产方式的阶段变革、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从现实必要来看,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从基本要义来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集中体现为大农业大食物自然观、大农业大食物系统观、大农业大食物民生观、大农业大食物科技观、大农业大食物文化观五个方面。从实践进路来看,新时代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科技,发展农业文化,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关键词:
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基本要义 实践进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燕春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因此 ,这些难点也正是农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 ,正是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源。
关键词:
经济结构 产业调整 增加收入 世贸组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薇 王欣彤 戴姣
数字技术是农业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支撑,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以现实案例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对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阳西县“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数字农业实践发现,数字技术“主体—关系—结构”三重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赋主体以权利推动行动整合,赋关系以联动促进利益联结,赋结构以功能强化集约布局,从而打造农业新型数字化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要素、环境、主体和产业方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启杰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高启杰北京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在于农业技术推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长期以来既承担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任务,又承担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协助政府进行对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颜景虎 姜明文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出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与人均占有量的"四个下降",缺口逐年增大,2003年缺口0.5亿吨,如按人均400公斤计算,到2030年缺口将达两亿吨之巨,粮食安全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仅靠"土里抠食"的常规农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必须将之置于大农业的理论背景下,多方着手、多业并兴,从而加快粮食替代品的开发步伐,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