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2)
2023(10979)
2022(9102)
2021(8634)
2020(7183)
2019(16282)
2018(15883)
2017(31292)
2016(16648)
2015(18533)
2014(18124)
2013(17443)
2012(15675)
2011(13885)
2010(13456)
2009(11657)
2008(10817)
2007(9271)
2006(7699)
2005(6180)
作者
(41775)
(35406)
(34874)
(33268)
(21958)
(16975)
(15818)
(13980)
(13462)
(12004)
(11830)
(11808)
(10733)
(10633)
(10582)
(10526)
(10513)
(10286)
(9985)
(9968)
(8542)
(8536)
(8526)
(8252)
(8046)
(7906)
(7754)
(7486)
(6994)
(6979)
学科
(66657)
经济(66587)
(51763)
(46117)
管理(41115)
(31026)
企业(31026)
农业(30627)
方法(30019)
数学(27445)
数学方法(27097)
中国(19497)
业经(18926)
(15422)
地方(12766)
(12327)
技术(11586)
(11455)
贸易(11450)
(11203)
(10735)
农业经济(10349)
(9864)
(9323)
理论(9292)
(9290)
(9212)
财务(9182)
财务管理(9163)
(9112)
机构
学院(220126)
大学(211919)
(93177)
经济(91495)
管理(89228)
理学(79057)
理学院(78321)
管理学(77011)
管理学院(76590)
研究(66691)
(51144)
中国(50288)
(41202)
农业(38975)
科学(38768)
(38536)
业大(37573)
中心(33915)
财经(31824)
(31247)
(31050)
(29449)
(28805)
师范(28572)
研究所(28376)
经济学(28094)
经济管理(26769)
经济学院(25648)
技术(24711)
农业大学(24468)
基金
项目(159257)
科学(128634)
研究(121889)
基金(117011)
(100362)
国家(99381)
科学基金(87570)
社会(79467)
社会科(75073)
社会科学(75056)
(64037)
基金项目(62718)
教育(57884)
自然(54764)
自然科(53579)
自然科学(53567)
(52941)
自然科学基金(52578)
编号(51353)
资助(45515)
成果(38308)
(36844)
(35769)
重点(35691)
课题(34342)
(34326)
国家社会(33283)
教育部(32171)
创新(31996)
(31974)
期刊
(97638)
经济(97638)
研究(55685)
(55321)
中国(41742)
农业(37815)
学报(30021)
科学(29286)
(28166)
管理(27508)
教育(26539)
大学(25039)
技术(24587)
学学(24062)
业经(23834)
(20168)
金融(20168)
(17185)
财经(14696)
问题(14498)
农业经济(13570)
农村(13560)
(13560)
经济研究(13408)
(12642)
职业(12594)
(11799)
世界(11285)
经济问题(10779)
技术经济(10219)
共检索到30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延恒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职业的流动特征及相应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入考察进城农民如何通过职业流动积累并逐步提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拓展的明瑟方程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收入水平与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职业流动方向(向上、水平与向下),进而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来测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年龄、职业流动次数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负相关;相对于被动流动,采取主动流动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实现向上流动;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翰青  谭明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比较频繁,并且多为水平流动和向上流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情况是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关的各种社会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社会关系网来说,"强关系"与"弱关系"都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过程中所利用的重要关系网络,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和具体功能并不相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缘  张广胜  
本文利用辽宁省大、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信息获取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职业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多、获取方法先进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次数多;运用网络求职、拥有较先进的信息获取方法以及多次的职业流动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的向上流动。因此,努力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方法、合理引导他们进行网络求职是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推进其市民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中建  郭晴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体,在向新市民过渡过程中,受到自身期望和能力差异的限制,面临着市民化动机强烈与综合素养低、职业期望高与人力资本薄弱、物质需求期望高与职业稳定性低的矛盾,难以与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相契合。应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优化,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破解三对矛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向上流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霓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原因、流动方向、流动成本、流动优劣势、流动特点,能借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及潜在的隐忧,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对我国社会管理新动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进行了调查,试图以点带面寻找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现状并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规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静  武舜臣  
本文基于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将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分为5大类,使用明瑟方程估算了各类职业的教育回报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职业流动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间教育回报率存在差异,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低教育回报率职业是导致该群体教育回报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向高教育回报率职业流动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打破低教育水平农民工只能从事低端职业,进而教育收益更低这一恶性循环,应建立一个职业流动无障碍的劳动力市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最终通过提升其教育水平来促进该群体的市民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奉越、庞学光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阐释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对转化学习的诉求,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转换学习的策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是指新生代农民工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其流动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流动频率高;2.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主要集中在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鹏  
作为"民工荒"现象背后的行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其群体特征和就业行为显著异于传统农民工,而这些差异导致了区域间劳动力供给和转移的不确定性增加。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生活质量(QOL)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做出探索,通过考察其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和效用最大化目标,测算2008年和2009年中国100座城市农民工的QOL数据,考察在城市差异化特征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流动行为。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并未给农民工带来城市地位匹配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中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差距缩小,对农民工生活就业吸引力日益增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江立华  
文章利用2012年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内部职业分割和流动的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30%左右的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呈现出"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职业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区隔。人力资本是农民工从事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对获取低端职业有意义,对中高端职业帮助不大;而政治资本对其职业获取几乎没有作用。尽管农民工向上流动存在较大障碍,但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城市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农民工更易实现基于职业的向上流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韶  王珊娜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更高质量的城镇化,其中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除了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推进,还在于农民工通过自身力量获取支撑其市民身份转变的职业发展。本文利用2014年最新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轨迹及职业向上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经历以及该群体城市就业的职业特征总体上呈倒"U"型分布,存在逆向选择和向下流动现象。农民工城市就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职业培训和"干中学"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农民工获取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有助于农民工获取低端职业而对该群体从事中高端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实现并无显著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群  唐芹芹  王茂祥  张宏如  
具有农民与组织成员双重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职业适应性既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前提,又是有效践行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研究发现,领导方式决定了个体职业成长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与机会,是增加个体职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考察新时代背景下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双重身份认同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德行领导与职业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辉  
本文采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经历的跟踪数据,将每次就业决策时进行的职业搜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保留工资设定、搜寻渠道选择、搜寻努力程度投入、就业决策,探寻职业搜寻过程对职业向上流动的影响。发现,农民工职业搜寻过程随流动次数而变化,首次非农就业决策多产生于进城之前,之后主动职业搜寻增多;搜寻渠道以社会网络为主,社会网络效果越来越具体和直接;搜寻努力程度不够,更多将精力用于社会网络维护而非职业搜寻投入;农民工职业搜寻对职业向上流动影响程度与城市居民显著不同;在通过职业流动和提高保留工资实现职业地位上升方面农民工群体更显著;在搜寻努力程度方面城市寻职者更显著;在搜寻渠道方面社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箭  
员工同工不同酬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内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时,会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流动意向,但是否流动还会进一步考虑流动成本以及就业率,当预期收益与迁移成本的差额大于原有企业的劳动报酬水平时,会选择流动,反之,则不流动。就业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决策,就业率越高其流动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军  冯乐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的劳动力。他们的社会流动呈现以下特点: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向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由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回流为辅;非正规流动渠道主导,组织化程度较低;流动驱动力以发展理性为主导。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特点,成人教育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其合理流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志伟  杨月圆  李婷  
我国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大变革的新时期,大批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村流入城镇。为更好地实现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场所学习提出了强烈诉求。本文拟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场所学习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流动中工作场所学习的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