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92)
2023(4349)
2022(3738)
2021(3697)
2020(3018)
2019(6911)
2018(6684)
2017(13703)
2016(7654)
2015(8522)
2014(8613)
2013(8357)
2012(8025)
2011(7109)
2010(7672)
2009(7355)
2008(7530)
2007(7098)
2006(6838)
2005(6499)
作者
(21569)
(17884)
(17525)
(17138)
(11478)
(8382)
(7994)
(6798)
(6787)
(6712)
(6061)
(5880)
(5863)
(5824)
(5771)
(5486)
(5270)
(5261)
(5173)
(5108)
(4598)
(4446)
(4372)
(4110)
(4043)
(4042)
(4014)
(3968)
(3658)
(3507)
学科
(28794)
经济(28751)
管理(25118)
(24438)
(21941)
企业(21941)
(11003)
(10551)
(9376)
中国(9199)
业经(9177)
(8597)
方法(7731)
(6796)
银行(6796)
农业(6593)
(6586)
(6516)
财务(6494)
(6482)
财务管理(6481)
数学(6405)
(6348)
贸易(6343)
税收(6244)
(6197)
(6193)
数学方法(6161)
地方(6139)
企业财务(6129)
机构
学院(106528)
大学(104498)
(46794)
经济(45632)
管理(41312)
研究(38838)
中国(33905)
理学(33358)
理学院(33022)
管理学(32505)
管理学院(32294)
(26389)
(23398)
科学(20955)
(20122)
(19028)
财经(18504)
中心(18303)
研究所(17225)
(16530)
北京(16245)
(15724)
(14858)
(14252)
(14028)
师范(13968)
(13601)
财经大学(13276)
业大(13142)
经济学(13042)
基金
项目(58640)
研究(47206)
科学(46282)
基金(41162)
(34546)
国家(34204)
科学基金(29126)
社会(28463)
社会科(26918)
社会科学(26911)
(22579)
教育(21511)
编号(20514)
基金项目(20190)
(19192)
成果(18777)
资助(18288)
自然(17874)
自然科(17384)
自然科学(17380)
自然科学基金(17074)
课题(15033)
(13272)
(13237)
重点(13200)
(13052)
(12298)
(12233)
项目编号(12135)
(11686)
期刊
(63065)
经济(63065)
研究(39639)
中国(24364)
(21567)
管理(17784)
(17531)
金融(17531)
(15146)
教育(13826)
科学(12482)
学报(11791)
业经(11254)
大学(9636)
农业(9570)
财经(9409)
技术(9313)
经济研究(9241)
学学(8838)
问题(8381)
(8144)
(7386)
国际(6685)
(6565)
理论(5897)
世界(5448)
经济问题(5419)
现代(5417)
会计(5358)
经济管理(5248)
共检索到189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志达  韩华  段亮红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国有林区带来了新变化: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增长;林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职工生活得到改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局限性,林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反映在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富余人员就业难;后续产业发展受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等。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微  万志芳  
本文从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两方面,阐述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进历程;并运用区位商法理论对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应选择木制品制造业和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并对木材采运业、锯材木片加工业衰退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从培育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和推进科技创新,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方面,提出了林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耿玉德  万志芳  李微  刘珉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耿玉德  万志芳  李微  刘珉  
通过对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所属6个林业局、12个山上林场及6个山下社区中的180户职工家庭以及508个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林区停伐试点后林区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职工家庭就业困难。国有林区改革进展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当前改革面临问题及困难主要有:改革经济成本过高,改革转型阻力较大。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改革,需要合理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富余分流人员,加大财政支持,适度产权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一、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执行情况1.基本建设投资情况。1998年国家下达内蒙古森工集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基本建设投资计划37870万元,其中中央债券投资25770万元,地方债券投资12100万元。分项计划为:①公益林投资计划31177万元,其中中央债券投资19077万元,地方债券投资12100万元。②商品林投资计划6693万元,利用中央债券作为商品林建设的资本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拓  陈阳  毛飞  
通过实地调研,报告总结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政策扶持乏力、资金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扶持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惠农政策惠及国有林区林业人口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劳动就业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深化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有林区,尤其是森工企业,劳动力过剩一直是困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林业劳动部门的工作难点之一。通过调查实践证明,在林区发展农业经济是转移林区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军  
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内蒙古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和治理区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积大,投资少,工程建设内容单一;多数农牧民生产条件较差,对草地依赖程度高,转移人口面临巨大压力;补助年限较短、标准低等突出问题。今后需要在兼顾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资金,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和补偿标准,在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赋予农牧民发展的主动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桂艳  徐玮  包庆丰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实施后,国有林区的林木经济急剧萎缩,急需重构以林下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但改制后的森工企业适应林下经济产业环境变化的能力还较弱,对动态能力缺乏认识。文章基于森工企业产业发展的职能视角,在阐释森工企业动态能力维度构成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测量量表,对内蒙古森工企业进行调研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森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森工企业动态能力可分为环境感知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各维度子能力分别较强地依赖于对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的了解、产业上下游的关系协调、资源利用与配置转换等方面;不同维度间存在紧密的作用关系,环境感知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协调组织能力,影响系数为0.549;环境感知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系数为0.208;协调组织能力显著地正向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系数为0.691,说明森工企业动态能力是一个紧密结合的能力系统。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积极传递林下产业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信息、积极与产业上下游的优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资源配置转换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等政策启示,以提升森工企业动态能力水平,加快林区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型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刚  陈建成  
在对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再就业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林区劳动力城市就业不充分、林区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以及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等影响林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指出国有林区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内部转移途径和林业外部转移途径,提出促进国有林区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制度保障,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劳动者个人要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毅昌  蒋敏元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琳  刘美爽  徐永飞  刘俊昌  
【目的】探寻黑龙江省森工林区1981—2010年林地面积增减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有林地面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采用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疏林地面积、无林地面积、未成林地面积、非林业用地面积、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林地利用率、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反映林地面积变化,选取1990—2010年每隔5年的清查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并借助MATLAB计算软件对2025年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进行预测。【结果】1)1981—2010年30年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营总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呈现双下降的趋势,林区被...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宁攸凉  陈绍志  
通过构造产出导向、径向的DEA窗口模型,对2003~2014年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上都具有可比性的单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TE1与多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TE2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得出5个结论:⑴森工企业两种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偏低;⑵森工企业单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明显低于多属性综合技术效率指数;⑶森工企业综合效率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指数偏低;⑷森工企业之间的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差异较大;⑸多数森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后,对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兆君  曹兰芳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国有森工企业经营对象特殊性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国有林区森工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