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6)
- 2023(13211)
- 2022(10845)
- 2021(10032)
- 2020(8707)
- 2019(19975)
- 2018(19652)
- 2017(37538)
- 2016(21078)
- 2015(24111)
- 2014(24534)
- 2013(24224)
- 2012(22374)
- 2011(19896)
- 2010(20688)
- 2009(19502)
- 2008(20607)
- 2007(18936)
- 2006(16608)
- 2005(15345)
- 学科
- 业(95422)
- 济(90570)
- 经济(90434)
- 企(87684)
- 企业(87684)
- 管理(81819)
- 方法(42103)
- 财(37074)
- 数学(32691)
- 数学方法(32406)
- 业经(30068)
- 农(29564)
- 务(29123)
- 财务(29096)
- 财务管理(29037)
- 企业财务(27529)
- 制(20929)
- 中国(20754)
- 农业(20562)
- 技术(18417)
- 理论(17814)
- 和(17244)
- 学(16464)
- 划(16222)
- 策(16137)
- 体(15727)
- 贸(15422)
- 贸易(15412)
- 易(14907)
- 地方(14513)
- 机构
- 学院(316489)
- 大学(310363)
- 济(127462)
- 经济(124786)
- 管理(123893)
- 理学(105505)
- 理学院(104440)
- 管理学(102871)
- 管理学院(102285)
- 研究(97304)
- 中国(79020)
- 财(67783)
- 京(65179)
- 科学(58449)
- 农(54106)
- 财经(52234)
- 江(51543)
- 所(50669)
- 经(46984)
- 中心(45431)
- 研究所(44740)
- 业大(44604)
- 农业(42512)
- 北京(40757)
- 州(40367)
- 财经大学(38035)
- 经济学(37898)
- 范(37772)
- 师范(37389)
- 商学(35536)
- 基金
- 项目(193274)
- 科学(152162)
- 研究(143894)
- 基金(139273)
- 家(119609)
- 国家(118461)
- 科学基金(102620)
- 社会(90339)
- 社会科(85426)
- 社会科学(85400)
- 省(77425)
- 基金项目(74018)
- 教育(66692)
- 自然(66094)
- 自然科(64534)
- 自然科学(64513)
- 自然科学基金(63449)
- 划(63356)
- 编号(59717)
- 资助(56683)
- 成果(49169)
- 重点(43523)
- 部(43239)
- 创(42753)
- 业(41760)
- 课题(40958)
- 发(40909)
- 创新(39181)
- 性(38171)
- 科研(37197)
- 期刊
- 济(150289)
- 经济(150289)
- 研究(92586)
- 财(62733)
- 中国(62486)
- 农(50423)
- 管理(48935)
- 学报(45826)
- 科学(42598)
- 大学(34977)
- 农业(33954)
- 学学(33102)
- 教育(31330)
- 技术(29570)
- 融(29369)
- 金融(29369)
- 财经(26895)
- 业经(26554)
- 经(23041)
- 经济研究(22595)
- 会计(21624)
- 财会(21396)
- 业(20591)
- 问题(19674)
- 技术经济(18216)
- 版(16494)
- 贸(15588)
- 商业(15459)
- 现代(15372)
- 通讯(14580)
共检索到482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英
上市公司会计丑闻与现代企业治理缺陷有着内在联系,公司生存理念偏差与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部根源,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失灵提供了造假图谋得逞的通道,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防治会计造假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
会计丑闻 治理缺陷 制衡 监督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理查德·钱伯斯 肖竞
东芝集团总裁田中久雄及8名公司其他高管由于涉及长期、系统的虚假财务报告,集体引咎辞职,事件倍受关注的同时也引起来人们对于日本公司治理文化的质疑。东芝作为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覆盖了从日用电子产品到核能技术的各个领域。然而,东芝却由于财务问题屡受攻击,并由此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东芝在2008到2014年总计虚报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聂华
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被托管关闭的案例此起彼伏,证券公司治理的话题开始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文章从内部和外部治理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治理的现状与主要缺陷,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适合我国证券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从股权结构、组织结构、内控机制、外部监管等角度给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具体路径。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治理缺陷 完善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红凤 孔宪香
一、西方国家财务丑闻爆发的必然性 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业界巨头的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去年震惊了世界,其涉及面之广,数额之大,影响之深,令世人骇然。据魏斯评级公司在调查了7000家公司后发布的报告说,有多达1/3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捏造盈利报告的问题。其中,“美国最大能源贸易商”安然(ENRON)公司2001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越
自2001年年末美国爆出安然公司会计假帐事件以来,接二连三暴露出一系列财务丑闻,像环球通信、世界通信、施乐、默克、奎斯特通信等许多大公司都榜上有名。这使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翼 马光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丑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被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一些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我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
关键词:
公司丑闻 股权 公司治理 法律效力 信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玉荣
一、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1.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或工人,即内部人往往会获得对本企业相当大的控制权。如果内部人利用掌握着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便利,在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合谋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损害所有者权益,内部人控制现象就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名义上的国有产权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进入企业的问题尚未解决,能真正对国有资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占恒 余伟萍 王春娅
笔者通过对近5年品牌丑闻事件的梳理,借助内容分析法对丑闻后企业社会责任特征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品牌丑闻事件发生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相比,丑闻后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更高;(2)品牌丑闻事件发生后,企业更倾向于以社会责任匹配度较低的慈善捐助方式来开展活动;(3)与公司道德型和道德——性能复合型品牌丑闻事件相比,产品性能型丑闻事件发生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开展更为频繁。
关键词:
品牌丑闻 企业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美国富国银行是一家以稳健经营见长的大型商业银行,但2016年9月却曝出账户信息造假丑闻。考核机制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全球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严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业务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监管不足,是富国银行丑闻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金融监管政策有放松的倾向,短期内大公司欺诈事件可能会被掩盖,但长期而言大公司欺诈行为必将导致危机。富国银行丑闻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带来的启示是:金融机构要完善长期薪酬机制,谨慎使用交叉销售模式,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美国富国银行是一家以稳健经营见长的大型商业银行,但2016年9月却曝出账户信息造假丑闻。考核机制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全球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严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业务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监管不足,是富国银行丑闻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金融监管政策有放松的倾向,短期内大公司欺诈事件可能会被掩盖,但长期而言大公司欺诈行为必将导致危机。富国银行丑闻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带来的启示是:金融机构要完善长期薪酬机制,谨慎使用交叉销售模式,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力度,加强系统性风险与单个机构风险监管的有机结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彭兴庭
奥林巴斯是日本公司治理大变革中的一个具体样本。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何以能够掩盖20余年?在微观上,是独立董事、监事和会计监察等制度的失灵;而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则与日本企业中主银行关系的削弱以及法人持股、交叉持股有关;然而,在这些因素的背后,奥林巴斯丑闻还有其文化基因。丑闻的发生意味着,在旧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下,奥林巴斯仍在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架构中运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黎翠梅
一、美国上市公司丑闻暴露出其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和漏洞 2002年,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假帐丑闻,令业界一片哗然。不久,世界著名的威斯评级公司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盈余报告的问题。假帐现象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暴露出美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淑彩
1993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随着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应建立制度的稳定性和应变性相结合机制,加强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体系。
关键词:
会计制度 财务处理 金融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顾浩东 袁帅 楼天阳
因为丑闻性质的不同和消费者对于丑闻的理解差异,消费者对于企业丑闻的反应各不相同。本文以情绪和归因为理论基础,以品牌价值为中介变量,解释消费者对于企业负面信息的反馈模式。本文收集了290名国内在校大学生对于2011年塑化剂丑闻和涉及丑闻的知名饮料品牌的看法,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由丑闻而产生的情绪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其次,在已有文献中被认为产生重要作用的消费者归因对于购买意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弱于情绪;第三,产品的质量感知、品牌信任在消费者反应模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丑闻的影响,提出了情绪和归因的双路径模型,以品牌价值为核心要素,对企业在危机公关中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丑闻 品牌价值 情绪 归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伟萍 赵占恒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引发丑闻事件,致使其品牌形象受损。那么,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否修复已受损的品牌形象呢?文章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品牌丑闻事件发生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其品牌形象有着显著的修复作用;丑闻责任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丑闻品牌形象的修复效果,责任越大,修复效果越弱;就品牌形象修复效果而言,慈善捐助始终是最佳选择,在丑闻责任较小情况下商业赞助显著优于事业关联营销,在丑闻责任较大情况下两者无差异;丑闻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交互作用对丑闻品牌形象的影响受利他性归因的部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