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4)
2023(8566)
2022(7503)
2021(6820)
2020(5831)
2019(13482)
2018(13232)
2017(26172)
2016(14129)
2015(16313)
2014(16483)
2013(16662)
2012(15841)
2011(14598)
2010(14931)
2009(14147)
2008(14076)
2007(12824)
2006(11295)
2005(10250)
作者
(42148)
(35851)
(35534)
(34076)
(22699)
(16995)
(16474)
(13857)
(13226)
(12500)
(12182)
(11701)
(11383)
(11279)
(11073)
(11068)
(10855)
(10620)
(10276)
(10236)
(8902)
(8872)
(8610)
(8193)
(8071)
(8011)
(7825)
(7729)
(7235)
(7029)
学科
(83972)
经济(83917)
管理(43638)
(39339)
方法(32660)
(31140)
企业(31140)
数学(29223)
数学方法(29042)
(20348)
地方(19368)
(17297)
中国(16731)
(15072)
业经(14517)
(13673)
贸易(13670)
(13226)
地方经济(13036)
(12541)
农业(11716)
(10525)
环境(10185)
(9596)
财务(9579)
财务管理(9545)
(9355)
(9354)
金融(9352)
银行(9334)
机构
大学(217135)
学院(216774)
(103059)
经济(101112)
管理(84640)
研究(74459)
理学(72701)
理学院(71910)
管理学(70965)
管理学院(70524)
中国(55954)
(45469)
(44577)
科学(43392)
(38318)
(35863)
财经(35621)
研究所(34546)
中心(33934)
(32809)
经济学(32708)
(32048)
业大(30778)
经济学院(29304)
农业(28231)
北京(28104)
(26794)
师范(26566)
财经大学(26015)
(25743)
基金
项目(136474)
科学(107148)
研究(100047)
基金(99457)
(85532)
国家(84868)
科学基金(72446)
社会(65589)
社会科(62205)
社会科学(62183)
(53124)
基金项目(52528)
教育(44920)
自然(44856)
(43873)
自然科(43791)
自然科学(43777)
自然科学基金(43013)
资助(41011)
编号(40398)
成果(33062)
(30868)
(30561)
重点(30467)
(27958)
国家社会(27258)
课题(27249)
教育部(26689)
创新(26221)
人文(26113)
期刊
(118781)
经济(118781)
研究(65867)
中国(38749)
(37227)
(32759)
学报(31027)
管理(29824)
科学(28767)
大学(23316)
学学(22203)
农业(21951)
经济研究(20336)
技术(19005)
财经(18612)
(18312)
金融(18312)
业经(17940)
(16122)
问题(15832)
教育(15509)
技术经济(13446)
(12302)
统计(12117)
(11870)
世界(11447)
商业(11399)
(10783)
图书(10389)
理论(10174)
共检索到327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桂娟  
一、公共产品的特征和边界的可变动性公共产品这一概念始于萨谬尔森的一篇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产品具有两个本质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带来的益处;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即增加额外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温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基本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措施就是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的界定及其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指出加强政府供给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政策选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汉屏  柯法业  
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这一划分优于单一地由中央政府提供或者单一地由地方政府提供。我国政府职能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行使的。自实施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份额有了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决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雅俊  王书斌  
在产权制度的界定和规范引导下,生态资源经济才能实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为主题的科学发展。历史上"公有地的悲剧"的启示不单是对产权问题的反思,而是通过设立一套巧妙的制度,以达到"量体裁衣"之功效。生态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的产生是源于其稀缺性及非排他性的特质。但随着计量这种产权成本与收益的难度不断加深,环境资源体系的经济价值就越来越大。必须考虑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重新界定产权来保证市场与主体效率目标的实现。作为现代产权制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类产权,它有别于企业产权制度,且它涉及利益主体的范围之广,涵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保建云  
可以把自由产品以外的经济产品区分为国家自用产品、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三种类型;国家自用产品主要由本国生产和提供,跨国公共产品则需要由世界各国联合提供,跨国俱乐部产品则需要由多国联合提供;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总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比重会不断提高,跨国公共产品与跨国俱乐部产品的有效供给是跨国经济合作的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磊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公共产品供给分析,给出了供给公共产品的主体确定的理论模型,并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测算了中国公私部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部门交给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祁毓  
网络效应、语言的政策性和语言滥用的市场失灵使语言的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强化。语言是公共产品但不是纯公共产品,宜采用以政府供给为主、其他主体供给为辅的混合供给方式;语言的使用主体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因而语言的供给要采用分类供给形式;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其供给过程要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偏好和意愿;语言的调整是制度变迁的一种体现,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调整的路径依赖性,并将其纳入到制度变迁的成本中予以考虑。政府作为掌控资源的语言规划的决策者,在语言调整的博弈过程中,要做到中立,最大限度地反映主流文化和主流使用主体的意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甘行琼  
一、公共经济学的形成过程 公共经济学(当代西方财政理论的称谓)的形成过程一直伴随着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的比较研究。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的时候起,人类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学家以及经济学家就开始思考国家的原因和作用、政府的活动与职能,而且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进行类比。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就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提出了“利益赋税说”,其实质无异于承认个人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等价交换的财政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国琴  
参与式预算改革不仅彰显了民主的价值,而且还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学意义。参与式预算有助于实现公众偏好的表达、协调和统一,使公共资金的使用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提高公共预算的效率。参与式预算提高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矫正了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公众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政府的道德风险。我国参与式预算的改革模式契合了我国的改革路径,即地方探索和创新、中央认可和支持,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作博弈;参与式预算推动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又促进了参与式预算的纵深发展。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也为参与式预算的推进提供了相关的制度支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晓生  
本文从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关系入手,对国外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针对公共工程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的微观经济效益评价理论;针对公共工程项目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的宏观经济效益评价理论;针对公共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及其评价机制进行分析的社会评价理论。归纳起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福利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开  
公共产品是为整体意义上的社会成员而生产的,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由此决定了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政府经济行为的目标:一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现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三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红琼  
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品,具有公共品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征,其提供机制、政策目标的选择也区别于一般的公共品与私人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生态环境活动、如何干预、干预能否有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预期政策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鸣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梅  
内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价格表现,探讨了垄断价格形成的原因、产权、经济效率等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蔡琛  
[摘 要]我国建国以来预算管理制度变迁大体经历了产生、长期相对稳定,“供给主导型”和“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并存等四个阶段。今后,“中间扩散型”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模式将长期并存,随着制度变迁中新的“第一行动集团”的成熟,逐步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