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9)
- 2023(8440)
- 2022(7046)
- 2021(6597)
- 2020(5539)
- 2019(12446)
- 2018(11854)
- 2017(23280)
- 2016(11870)
- 2015(13566)
- 2014(13169)
- 2013(13354)
- 2012(12508)
- 2011(11455)
- 2010(11635)
- 2009(11318)
- 2008(10141)
- 2007(8841)
- 2006(7986)
- 2005(7239)
- 学科
- 济(54878)
- 经济(54715)
- 业(31944)
- 管理(31392)
- 企(27107)
- 企业(27107)
- 融(26487)
- 金融(26486)
- 中国(25192)
- 方法(24676)
- 银(23760)
- 银行(23754)
- 行(23158)
- 数学(20664)
- 数学方法(20558)
- 财(14809)
- 制(13771)
- 农(13378)
- 贸(13264)
- 贸易(13251)
- 易(13056)
- 业经(12517)
- 中国金融(11289)
- 地方(10243)
- 理论(9411)
- 务(9098)
- 财务(9073)
- 财务管理(9061)
- 体(8911)
- 农业(8803)
- 机构
- 大学(171481)
- 学院(167510)
- 济(83139)
- 经济(81842)
- 研究(62706)
- 管理(62132)
- 中国(56827)
- 理学(53225)
- 理学院(52621)
- 管理学(51932)
- 管理学院(51626)
- 财(38787)
- 京(36083)
- 科学(32378)
- 财经(31216)
- 所(30502)
- 中心(29531)
- 经(28688)
- 经济学(28616)
- 研究所(27579)
- 经济学院(25852)
- 北京(23745)
- 财经大学(23585)
- 农(22372)
- 江(22286)
- 融(21935)
- 院(21923)
- 金融(21580)
- 范(21102)
- 师范(20977)
- 基金
- 项目(108270)
- 科学(87199)
- 基金(83244)
- 研究(81428)
- 家(71625)
- 国家(71048)
- 科学基金(61103)
- 社会(58329)
- 社会科(54545)
- 社会科学(54533)
- 基金项目(42594)
- 省(37023)
- 教育(36628)
- 自然(35816)
- 自然科(35104)
- 自然科学(35095)
- 资助(34655)
- 自然科学基金(34554)
- 划(32171)
- 编号(30696)
- 部(26450)
- 成果(26217)
- 国家社会(25606)
- 重点(24475)
- 中国(24292)
- 教育部(23721)
- 发(23327)
- 创(22653)
- 人文(22403)
- 性(21774)
共检索到266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小军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而这一挑战的应对,最终要落实到当下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与科学定位,因为,任何经济发展模式本质都是由一定的人与社会关系所支撑的。文章以伦理学为研究视角,回顾了支撑现当代中、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伦理架构,进而铺陈了当代中国在这一问题研究中的基本路向,这对消解当下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都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对金融界的伦理关系的理论研究却刚刚开始,本文尝试从金融伦理关系的本质入手,总结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伦理关系出现的新特征,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伦理 本质新特征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民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由于缺乏吸引流动性的新兴产业,本次调整有可能是长期的;由于有国际货币金融乘数效应和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必须全球共同救市。中国近期所做的价格调整是失败的,刺激内需的经济政策也是无效的,投资与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为此,需要进行产量调整,并通过恢复利率平价、降低税率平价来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是被美元渗透的货币,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国际货币,再加上人民币缺乏微观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海秋
东亚金融危机是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件大事,它对理论界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虽然中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封闭性侥幸与这场危机擦肩而过,但其经济和金融结构中存在的与东亚国家类似的问题却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试图从金融结构角度剖析危机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易建华 成钢
在去年冬季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韩国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焦点。韩国金融危机带有显著的外债型特点。到1997年,韩国外债额高达1530亿元,60%以上为短期外债,其中400多亿美元外债今年一季度到期。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与企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呆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振岩 张燕萍 胡仕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 ,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 ,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 ;此外 ,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洪江 周中之
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超出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或者超过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时的消费行为。从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奢侈消费无疑是拉动内需、带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从实质上来看,奢侈消费会造成严重的浪费与挥霍,会使人们陷于物质享受的状态,最终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因此,在当今时代要限制奢侈消费,倡导适度消费,以适度消费引领当下的社会消费风尚。
关键词:
奢侈消费 适度消费 伦理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自去年7月起,东南亚一些国家货币相继贬值,由此发端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整个亚洲经济发展。笔者认为,韩国危机的产生决非偶然,这次危机暴露出了在政企关系、政银(行)关系、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管理体制和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一)政银(行)间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碚
中国不仅要发展高技术产业,也必须长期努力将传统产业发展为"精致产业",培育更多"精致企业"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次严重的危机。危机发生于美国房地产的贷款领域,迅速伤及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辉
全球金融危机下保险核心业务表现稳定这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金融业影响巨大。同时,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保险业务在此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谈儒勇 李猛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与检讨中美两国政府在应对当前由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中的得与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与今日美国金融危机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以史为鉴,在百年一遇的危机面前,各国政府应携手并进,同舟共济,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当前的局势为中国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大萧条 国际合作 金融监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慧 项卫星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双边经济关系,已经转变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里,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已经趋于弱化,而竞争性则开始凸显;双边投资关系的发展深受美国政府的选择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自特朗普执政以来更是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双边金融关系在总体上有所发展,但竞争和博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相互依赖而不是相互扼杀,应该而且必须是中美两国的唯一选项或"宿命"。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林卿
危机的根源既有市场失灵也有政府失灵,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不断积累的有效需求不足孕育了经济周期动荡;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市场无限制竞争同时加剧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全球化与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为美国的透支消费,以及将债务与风险转嫁给全球提供了条件,既掩盖了美国经济增长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加剧了危机积累的隐蔽性与危机爆发的强烈性。在经济周期动荡已是全球性的全球经济时代,迅速建立有利于全球经济平衡发展的全球经济新秩序,形成全球范围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宏观调控机制,是全人类应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有效需求 经济秩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岩
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导致近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加强金融监督、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应对问题。本文在国际、区域等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了这些应对之策 ,并提出我国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法律措施。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军 高谦
全球养老基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新世纪以来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国的养老基金遭受了重大损失。DB型养老基金的筹资率大幅下降,筹资不足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负担;DC型养老基金的投资损失对即将退休的缴费人有长期负面影响。危机后养老改革需要继续朝着建立多支柱养老体系的方向,推进养老基金多元化,增强养老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