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4)
- 2023(14991)
- 2022(12407)
- 2021(11442)
- 2020(9128)
- 2019(20762)
- 2018(20121)
- 2017(38138)
- 2016(20215)
- 2015(22704)
- 2014(22503)
- 2013(22467)
- 2012(21552)
- 2011(20102)
- 2010(20594)
- 2009(19500)
- 2008(18605)
- 2007(16503)
- 2006(15407)
- 2005(14626)
- 学科
- 济(105325)
- 经济(105231)
- 管理(53365)
- 业(51909)
- 企(39528)
- 企业(39528)
- 中国(37030)
- 方法(33266)
- 数学(29496)
- 数学方法(29259)
- 融(28976)
- 金融(28975)
- 地方(28729)
- 银(27275)
- 银行(27261)
- 行(26585)
- 农(26512)
- 财(22111)
- 业经(21793)
- 制(20877)
- 贸(20774)
- 贸易(20754)
- 易(20180)
- 农业(18027)
- 学(17338)
- 地方经济(16400)
- 发(15389)
- 环境(14920)
- 策(14126)
- 体(13939)
- 机构
- 大学(294222)
- 学院(293872)
- 济(142471)
- 经济(139764)
- 研究(114847)
- 管理(105535)
- 中国(94853)
- 理学(87843)
- 理学院(86818)
- 管理学(85754)
- 管理学院(85171)
- 财(65369)
- 京(64043)
- 科学(61812)
- 所(57936)
- 中心(51929)
- 研究所(51746)
- 财经(50291)
- 经济学(46470)
- 经(45765)
- 江(44968)
- 农(44176)
- 北京(42491)
- 经济学院(41585)
- 范(40717)
- 院(40604)
- 师范(40426)
- 财经大学(37150)
- 州(36264)
- 业大(35127)
- 基金
- 项目(179522)
- 科学(142746)
- 研究(137952)
- 基金(131115)
- 家(112612)
- 国家(111649)
- 科学基金(94908)
- 社会(91770)
- 社会科(87314)
- 社会科学(87301)
- 省(67145)
- 基金项目(66088)
- 教育(62233)
- 划(57151)
- 自然(55192)
- 资助(54956)
- 编号(54717)
- 自然科(53908)
- 自然科学(53894)
- 自然科学基金(52980)
- 成果(46844)
- 发(45239)
- 部(41410)
- 重点(41059)
- 课题(39716)
- 国家社会(39372)
- 发展(37903)
- 展(37315)
- 创(37123)
- 教育部(36304)
- 期刊
- 济(170412)
- 经济(170412)
- 研究(105895)
- 中国(66958)
- 融(48266)
- 金融(48266)
- 财(47738)
- 农(43107)
- 管理(42972)
- 科学(38303)
- 学报(37919)
- 教育(34576)
- 大学(30429)
- 农业(29189)
- 经济研究(29158)
- 学学(28105)
- 财经(26411)
- 技术(25257)
- 业经(24744)
- 经(23035)
- 问题(21939)
- 贸(20750)
- 国际(20436)
- 世界(19761)
- 业(15950)
- 技术经济(15797)
- 统计(14048)
- 经济问题(13616)
- 现代(13576)
- 坛(13547)
共检索到491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在本轮全球物价上涨以及随后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中,货币过度供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华尔街的问题只是浅层次的技术层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对美元供给没有约束。美国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将对全球包括中国产生重要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具有持续发展的内在有利因素,而且本次危机也给中国提供了促进消费、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应抓住机遇,主动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争取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更大的话语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中国经济 机遇与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2008年是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一年,上半年全世界还在担心物价上涨,下半年却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程实
本文以经济周期为切入点,对美国实体经济近百余年的周期演化历史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短、中、长三条周期弧线出现"相切"现象,并改变了周期"稳定性增强"的长期演化特征;预计NBER将于2010年下半年判定2009年6~10月中的一个月为本次经济收缩阶段的波谷;这个拐点之后,美国经济将同时进入新的短、中、长周期的扩张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结构要素深度调整,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和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短周期向中、长周期的过渡,复苏将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整体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辉
目前正在上演的美国华尔街风暴已将全球金融带入了一个恐慌的状态,并必将导致全球生产要素价格和增长格局发生演变,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这次金融海啸的实质,进而展望了金融海啸后强势美元归位的历程,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重回低利率低通胀时代,对此,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应当有所调整。
关键词:
金融海啸 低利率低通胀时代 政策走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本文构造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指数,从区域和个体角度分析了经济危机传递路径,探讨近年来经济周期联动性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周期联动性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并不是风险的传递载体,风险的传递链条集中在低联动性区域以及低联动性经济体。中国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危机中,均处于传染链条之外,相对独立。危机后,非关税壁垒和关税壁垒是降低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的主要原因。此外,贫富差距的扩大、贸易增长率放缓也对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表明:积极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增强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避免危机在局部扩大和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维持稳定有序的世界经济环境、形成非关税的贸易争端解决协商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子荣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金融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他国和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世界经济周期的趋势与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探讨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的影响,最后为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周期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世界经济周期 中国经济 双重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金全 隋建利 闫超
本文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识别和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以及经济周期阶段性变迁的可能性,并对未来3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趋势变化以及经济周期所处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研究发现,在步入2008年以后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并在未来3年中仍将处于这一阶段,这说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阶段"的可能性逐渐减小,而处于"适速增长阶段"或"快速增长阶段"的可能性不断加大。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在2009年第3季度达到经济周期的低谷,但在未来3年中总体将呈现出逐渐回暖的态势。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 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天德 宗建亮 熊豪
本文以1971-2005年的世界油价、世界经济增长率及美国等8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数据为基础,并利用单方根检验、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分析了石油价格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初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加深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幅度,拉长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周期,但在滞后期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正逐步减弱,并由最初的异向变动转为同向变动。
关键词:
波动影响 石油危机 世界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宗建亮 李天德 熊豪
石油危机或剧烈的价格波动初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有紧密的关联,加深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幅度,拉长了世界经济波动的周期,但在滞后期对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则逐步减弱,并由最初的异向变动转为同向变动。
关键词:
波动影响 石油危机 世界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小君
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两难境地:"通缩"还未退去,"通胀"预期便已抬头。货币政策该留出多少时间去观察经济复苏?货币政策要么调整过早,压制了经济复苏的势头,要么调整太晚,放纵了通胀火苗。笔者认为本轮流动性泛滥,更多的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不是来自实体经济复苏的带动。文章分析了本轮通胀预期的演绎链条、"通缩"的拐点以及通胀对中国影响的可能路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通胀"与"通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华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迅速发展,除有效利用欧美日等国的资本、技术、经营理念等因素之外,亚洲华人企业的贡献也不可忽视。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环境污染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大多数国家失业率提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政府财政赤字增大等。中国采取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引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前景仍不乐观。有西方研究机构认为,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处于"严重低迷"时期,已进入了经济周期的"谷底"。那么,什么是经济周期呢?它对全球经济走势会有什么影响呢?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勤
美国是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运作相对较为完善的国家。在应对本次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存款保险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不仅积极发挥传统功能,保护存款人利益,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而且对自身职能进行了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增强了功能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化解系统性风险方面的能力,为其他国家存款保险制度运行提供了借鉴。本文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中的有关发展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危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纵观人类的经济史,金融危机必然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剧烈波动甚至是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传统的周期理论却无法解释金融市场变化如何能够大幅度改变真实经济变量。伯南克等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为理解金融市场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本文在对金融加速器理论的思想源头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资产价格泡沫与产出波动、经济周期的非线性、非对称性特征以及信贷的超常增长与金融不稳定性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基于金融加速器的视角进行了透视。随着现代经济表现出愈来愈明显的金融经济周期特征,有必要高度关注金融加速器效应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俊妍 陈漓高
50年一个循环的长周期本质上可以说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周期。这样的周期分为繁荣与衰退两个阶段:在周期的繁荣阶段,创新占主导地位;在周期的衰退阶段,成本竞争成为主要特征。本文从长周期的发展角度说明了不同国家的创新活动及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并分别以美国二战至今的经济波动和技术创新的周期性变化,尤其是此次经济衰退以及东南亚国家曾创造的经济奇迹和1997年金融危机为例,说明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在长周期中的不同表现。最后指出,要避免经济衰退的发生,无论是先进国家还是后进国家,都应注重技术创新。先进国家的技术创新具有先导性的意义,后进国家的技术创新具有赶超意义。对我国在任何时候都应注重技术创新,以便能够充分抓...
关键词:
长周期 创新 成本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