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4)
2023(5582)
2022(4578)
2021(4463)
2020(3583)
2019(8236)
2018(7863)
2017(14523)
2016(7682)
2015(8759)
2014(8352)
2013(8752)
2012(8247)
2011(7880)
2010(7574)
2009(7226)
2008(7038)
2007(5913)
2006(5207)
2005(4994)
作者
(22024)
(18461)
(18042)
(17542)
(11794)
(8749)
(8383)
(7191)
(6995)
(6420)
(6366)
(6093)
(6050)
(5953)
(5738)
(5648)
(5425)
(5385)
(5336)
(4907)
(4689)
(4441)
(4335)
(4258)
(4218)
(4049)
(3974)
(3665)
(3637)
(3617)
学科
(37738)
经济(37706)
管理(17566)
方法(16992)
(15973)
数学(15609)
数学方法(15478)
中国(12922)
(11457)
企业(11457)
(10275)
贸易(10269)
(10141)
(8972)
(7294)
(6860)
关系(6284)
(6283)
(6214)
金融(6214)
(6004)
银行(6002)
业经(5911)
(5892)
(5796)
农业(5438)
环境(5279)
(5272)
(4874)
(4802)
机构
大学(118413)
学院(113599)
(59286)
经济(58618)
研究(49265)
管理(40013)
中国(38979)
理学(34588)
理学院(34118)
管理学(33498)
管理学院(33265)
科学(27095)
(26674)
(25166)
(23963)
研究所(23144)
中心(20359)
经济学(20339)
财经(19780)
(19148)
(18526)
经济学院(18330)
北京(17818)
(17544)
科学院(15656)
(15535)
师范(15422)
农业(15216)
财经大学(15053)
业大(14681)
基金
项目(74508)
科学(60004)
基金(58615)
研究(53084)
(52599)
国家(52301)
科学基金(43698)
社会(37022)
社会科(35352)
社会科学(35347)
基金项目(29296)
自然(27129)
自然科(26560)
自然科学(26553)
自然科学基金(26127)
资助(25139)
教育(23502)
(22980)
(21855)
中国(19312)
(18942)
编号(18504)
国家社会(17472)
重点(17446)
教育部(16319)
(16081)
成果(15688)
人文(14791)
(14738)
科研(14451)
期刊
(61585)
经济(61585)
研究(39623)
中国(22490)
学报(17977)
科学(17634)
(17106)
管理(16549)
(16499)
大学(14063)
学学(13114)
农业(12621)
经济研究(11668)
(10785)
金融(10785)
财经(10543)
世界(10441)
(10380)
国际(10158)
教育(9520)
(9327)
问题(8557)
(8501)
技术(7808)
统计(6891)
业经(6602)
技术经济(5892)
资源(5803)
(5677)
决策(5266)
共检索到176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N·亚历山德拉托斯  王晓冬  
一、引 言 布朗在书中的观点很明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加速了食物消费的增长,尤其是畜产品的增长,而畜产品的增长必须建立在谷物产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谷物产量增长的潜力却很小,事实上还可能会下降。布朗预言,中国大陆会重演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历史——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几乎所有对小麦和粗粮需求的增长。因此,中国在今后会大量进口粮食,进口量将大大地超出其余国家净出口总量。其结果是粮食短缺,粮价全面上涨,从而导致一部分穷困人口的基本粮食需求,特别是低收入粮食进口国的需求将会由于高价而被挤出国际市场。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广,王晓方,王志学  
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博士撰文“未来谁养活中国”,提出中国2030年需进口2-4亿吨粮食,超过世界粮食贸易量,中国不仅自己要挨饿,还将使全世界挨饿。我们研究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尚有0.3-1倍的潜力,抓好政策与投入两个前提,建好资源与科技两个基础,通过八条开源途径、七条节流途径,力争十大技术体系取得突破,我国不仅能实现2000年农业发展目标,而目人口达到高峰值(16亿左右)时,食物仍能自给。中国人必须、也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中国粮食问题可忧不可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茹  
布朗的"粮食危机论"决非一无是处,至少对盲目乐观派敲响了警钟。展望未来,我国的粮食供求态势和品种地区失衡问题是相当严峻的,虽然不及布朗所言的那样可怕。布朗的局限主要在于没有挖掘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积极有利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佩成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先生,最近发表了《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动摇世界的粮食安全》一文(以下简称布文)①,断言:“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动摇世界的粮食安全”。对于这篇中国水祸论的文章,作为比较了解自己国家水事的一员,不能不指出其中的重大疑点和...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自新  
美国学者布朗再论谁来养活中国(一)对未来粮食缺口的预测中国人口于1982年达到10亿。预计2017年达到15亿,相当于1900年全世界人口的总数。在这之后,开始减缓增长,于2045年达到峰值16.6亿。1950~1990年,40年中人口增长5.71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雪  
谁来养活中国?(美)莱斯特·布朗美国《商业期刊》于1994年4月报告说,1994年头两个月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粮价上涨了41%。3月份,在抢购风和储藏风的驱动下,粮价上升的趋势有增无减。为此,中国政府拿出250万吨储备粮来平息粮价上涨。这一举动至少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百明  
本文从人口、耕地、单产潜力、消费水平等方面讨论和分析了“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提到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提出了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应该得到的有益启示。认为应唤起我们对发展农业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并采取切实措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养活自己,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粟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等人,今年初就中国的粮食前景问题提出报告.认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耕地不断转用于非农用途,人口迅速增加,收入以创记录速度提高,到2030年至少缺粮2亿吨.即使它有足够的外汇进口所需粮食,但谁也无法提供如此巨大数量的谷物.这个冲击波将在全世界经济生活中回荡.对此,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认为虽然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也在以每年净增1400万的速度增加,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但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还通过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来提高粮食单产,并且正努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对《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不同看法编者按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多次对中国粮食问题发表评论,集中其主要观点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的中译文,本刊已于1995第4期全文发表。布朗在其一系列的论述中,对未来中长期世界粮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岳云  
一、“谁来养活中国”及其引起的轰动“谁来养活中国?”首先以文章的形式刊登于美国《世界展望》1994年8月24日,随后以书的形式于1995年6月出版。在文章和书中,作者布朗认为: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迅速增长,必然引起对粮食需求的急剧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莱斯特·布朗  布瑞恩·哈勒维  杨芳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影响世界粮食安全*莱斯特·布朗布瑞恩·哈勒维中国农业灌溉水供给的急剧减少,向世界粮食市场的安全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12亿庞大人口所需粮食的70%产自需灌溉的土地,但是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在而且将耗用越来越多的水。河流干涸...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仁  
关于“布朗族风”及我国粮食战略的选择刘志仁自1994年下半年至今,我曾三次到国外参加国际研讨会,所接触的外国学者几乎都在问我: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中国粮食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若出问题,是出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中国如何保障粮食不出问题?………农村改革以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立  罗建章  方平  
"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布朗命题被提出已超过25年。虽然二十多年来中国很好地回答了这个命题,但是,面向21世纪,放眼全球,仍然需要回答"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这一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已经出现粮食危机。尽管中国短期内不存在粮食危机,但是存在三大结构性紧张,面临人口峰值、营养升级和老龄化的持续挑战。预期21世纪前半叶,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后半叶可能压力舒缓。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粮食民族主义和饥饿出口现象,使得中国更加不能过度依赖外国粮养活中国人。本文提出,应当在全球本土化视野中,重新反思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权利安全问题。未来中国食物体系中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和政府这四大主体,都需要"有组织地负起责任"。通过构建完整的食物主权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端好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养活21世纪的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