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7)
2023(9617)
2022(7609)
2021(7091)
2020(5880)
2019(13351)
2018(13473)
2017(26261)
2016(14080)
2015(16093)
2014(16226)
2013(15493)
2012(13711)
2011(12105)
2010(12420)
2009(11701)
2008(11368)
2007(10083)
2006(8922)
2005(8199)
作者
(39996)
(33322)
(33212)
(31875)
(21265)
(15988)
(15031)
(13038)
(12788)
(11833)
(11520)
(11365)
(10643)
(10595)
(10279)
(10165)
(9987)
(9694)
(9685)
(9587)
(8251)
(8170)
(8067)
(7725)
(7424)
(7416)
(7338)
(7336)
(6735)
(6526)
学科
(60302)
经济(60233)
管理(39070)
(37008)
(30531)
企业(30531)
方法(25403)
数学(22009)
数学方法(21424)
(17082)
中国(16892)
业经(13987)
(13411)
(12647)
农业(10992)
理论(10893)
(10827)
地方(10572)
(9862)
贸易(9854)
(9585)
土地(9243)
(8971)
(8697)
银行(8683)
(8506)
金融(8504)
技术(8316)
(8268)
(8088)
机构
学院(198799)
大学(198526)
(77466)
经济(75710)
管理(75576)
研究(65427)
理学(64923)
理学院(64201)
管理学(62577)
管理学院(62240)
中国(50683)
(43066)
科学(40905)
(35201)
(33109)
(32746)
中心(30734)
(30544)
业大(29777)
研究所(29650)
财经(28225)
(27180)
师范(26916)
北京(26671)
农业(25934)
(25711)
(24333)
经济学(24033)
(24005)
技术(21690)
基金
项目(132957)
科学(105024)
研究(96559)
基金(96382)
(84538)
国家(83878)
科学基金(72243)
社会(61523)
社会科(58340)
社会科学(58321)
(51719)
基金项目(49764)
自然(46785)
自然科(45814)
自然科学(45806)
教育(45193)
自然科学基金(44921)
(43816)
编号(39663)
资助(39624)
成果(32199)
重点(30213)
(28941)
(28238)
课题(27492)
(27368)
国家社会(25749)
创新(25623)
科研(25098)
教育部(24806)
期刊
(87903)
经济(87903)
研究(56371)
中国(43687)
(31905)
学报(31273)
科学(30063)
管理(29161)
(26958)
教育(24583)
大学(24234)
学学(22618)
农业(21535)
技术(18722)
(17270)
金融(17270)
业经(15206)
经济研究(14102)
财经(13865)
(12084)
问题(11667)
(11415)
统计(10794)
图书(10582)
(10012)
(9964)
技术经济(9759)
资源(9457)
现代(9215)
科技(8985)
共检索到296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亚明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全球角度来看,尽管城镇用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总面积不足2%,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我国城镇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缓慢起步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飞  
由于政府一元主导的封闭决策管理体制、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运行机制、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非制衡配置以及土地制度与其他制度间不协调等原因,导致土地利用的静态效率与城镇化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拮抗效应、土地利用的动态效率提升有限、纵向政府间土地利用不公平和横向政府间土地利用低效率等问题。为此,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落后的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小勇  
在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发展,需要付出相应的土地资源代价,会遇到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西部地区一方面要做好保护,一方面又要利用,这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集约利用土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新路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晶  
协调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利用安全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与社会安定,是转型期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政策调控目标的秩序化重构、经济规制政策的适应性调整、生态规制政策的前瞻性设计、社会规制政策的公平性改良、政策实施路径的网络化布局等优化调控路径,解决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问题,拓展了土地调控政策回应社会转型、结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野,为转型期资源利用安全问题的政策调控研究提供了一点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阮松涛  吴克宁  
研究目的: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冲突的成因分析与土地价值博弈的模式构建,把握土地利用冲突本质,倡导土地价值重构与社会公共价值导向,探寻一种缓解冲突的内在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博弈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冲突即土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非合作博弈,博弈各方具有3种策略选择和4种支付效用组合,理论上博弈均衡最优解必然存在。研究结论:通过价值判断与价值重构,影响和调整博弈各方策略选择,以以公益为导向的规范构筑新型土地利用秩序,形成博弈最优均衡,缓解土地利用冲突,化解用地矛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正面临着诸多困境,由此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本国情与城镇化土地扩张的矛盾、土地利用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现行土地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困境与负面影响的生成因素。化解困境的路径选择需要进行全面统筹,即明确我国要走紧凑城市化道路,要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消除城乡二元壁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其制度性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战金艳  江南  李仁东  鲁奇  
20世纪90年代,城市用地扩展是我国区域土地利用演化的主导过程.城市土地利用所引起的地表景观格局的变化又是引起地表各种地理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Landsat TM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图斑,分析了20年代90年代无锡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态势。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的转移,林地向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以及草地、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基本农田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的趋势。土地利用快速变化也导致明显环境效应。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恶化和现代“城市病”等方面。因此,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中、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且呈现负相关,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在急剧增加;而产业结构、土地市场开放程度、土地价格以及单位土地资本投入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 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经营规模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雪君  黄忠华  
实现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再开发和更新再利用,是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两岸在城市土地更新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均取得丰富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比较分析两岸城市土地更新模式与经验,有助于创新城镇化进程中地尽其用、地利共享的实现机制。两岸城市土地更新的实践模式台湾城市土地更新的实践模式。台湾城市土地更新的主要措施是市地重划,已经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城市土地更新模式。台湾市地重划按其办理主体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政府主导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铮  金鑫  
土地聚集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镇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土地利用的空间转变。从时间维度上看,城镇化早期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问题。随着城镇的快速扩张,集聚效应、市场价格效应、外部性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等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既是城镇化进程的产物,又进一步对城镇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说,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个先恶化后促进的关系变化。应从加强土地监管、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市场化改革、发展集约型城镇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伟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论文简述了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分析了现阶段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探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走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进中  韩峰  张文静  徐荻迪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省、对全国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作为"两型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必然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进而在对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动态计量模型,采用协整分析与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地区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株潭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现出先平稳,然后急剧上升的倒"L"型变化趋势;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旭东  常青  刘筱  包慧敏  孙艺  吕春艳  张衍毓  
研究目的:探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碳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为优化城镇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nVEST碳储量修正模型、归一化不透水地表指数(NDISI)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2014年北京市三山五园地区碳储量为23.31×104 t,单位土地面积平均碳储量32.28 t/hm2;各街道碳储量差异明显。(2)以NDISI变化率表征土地利用开发强度,1992-2014年间上地街道开发强度最高,青龙桥街道(颐和园)开发强度最低。(3)该区各街道碳储量与其区位、用地结构及开发建设模式密切相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旭东  常青  刘筱  包慧敏  孙艺  吕春艳  张衍毓  
研究目的:探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碳储量的空间差异特征,为优化城镇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研究方法:InVEST碳储量修正模型、归一化不透水地表指数(NDISI)和层次聚类分析。研究结果:(1)2014年北京市三山五园地区碳储量为23.31×10~4 t,单位土地面积平均碳储量32.28 t/hm~2;各街道碳储量差异明显。(2)以NDISI变化率表征土地利用开发强度,1992-2014年间上地街道开发强度最高,青龙桥街道(颐和园)开发强度最低。(3)该区各街道碳储量与其区位、用地结构及开发建设模式密切相关,开发建设活动并非一定会降低城镇土地碳汇能力。研究结论:土地利用模式影响城镇土地碳储能力,加强城镇土地利用模式与生态效益研究,有助于合理制定城镇土地利用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