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8)
2023(3945)
2022(3504)
2021(3211)
2020(2750)
2019(6634)
2018(6508)
2017(12830)
2016(6751)
2015(7840)
2014(7783)
2013(7808)
2012(7454)
2011(6864)
2010(6908)
2009(6539)
2008(6685)
2007(5967)
2006(5555)
2005(5273)
作者
(21610)
(18171)
(18022)
(17048)
(11521)
(8724)
(8334)
(7122)
(7101)
(6559)
(6191)
(6075)
(6069)
(6032)
(5953)
(5538)
(5477)
(5364)
(5360)
(5322)
(4764)
(4507)
(4500)
(4262)
(4163)
(4114)
(3984)
(3956)
(3809)
(3686)
学科
(28267)
经济(28232)
(17201)
贸易(17190)
(16700)
管理(15878)
(14878)
方法(14802)
(12992)
企业(12992)
数学(12451)
数学方法(12353)
(12118)
银行(12090)
(11244)
(10927)
中国(7278)
(7206)
制度(7180)
(7155)
金融(7155)
业务(7047)
(6802)
关系(6397)
(6284)
(6281)
银行制(6071)
地方(5670)
(5582)
(5474)
机构
大学(100670)
学院(97461)
(44117)
经济(43266)
研究(38499)
中国(34093)
管理(33138)
理学(27889)
理学院(27522)
管理学(26946)
管理学院(26804)
科学(23293)
(22220)
(22021)
(20823)
(20091)
研究所(18957)
农业(17967)
中心(17135)
业大(15863)
(15741)
财经(15630)
(15496)
银行(14956)
经济学(14343)
北京(14214)
(14196)
(14134)
(14070)
经济学院(13024)
基金
项目(62084)
科学(47414)
基金(45762)
(41990)
国家(41688)
研究(41063)
科学基金(33684)
社会(25767)
社会科(24460)
社会科学(24452)
基金项目(23473)
自然(23291)
自然科(22783)
自然科学(22771)
(22727)
自然科学基金(22398)
(20367)
资助(20294)
教育(18840)
编号(14923)
重点(14622)
(14273)
(13374)
(12756)
科研(12666)
计划(12601)
成果(12344)
创新(12022)
教育部(11923)
大学(11601)
期刊
(46637)
经济(46637)
研究(33872)
中国(21440)
(21375)
金融(21375)
学报(20172)
(19085)
科学(16938)
大学(14839)
(14583)
学学(14124)
管理(13113)
(12249)
国际(11835)
农业(11524)
经济研究(9204)
财经(8188)
教育(8128)
问题(7498)
(6991)
(6768)
业经(6753)
世界(6525)
技术(6480)
(6132)
贸易(6132)
商业(5456)
业大(5267)
国际贸易(5213)
共检索到16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香港回归,任何有利于香港的政策和举措,一定会反馈到内地,内地每前进一步,香港必然会有感应。《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自由行保障香港继续繁荣,是给香港人民的大礼。《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自由行推动内地改革开放,促进内地与世界经济融合,也是给内地人民的大礼。随着时光流逝,《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自由行将进一步释放绚丽的光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浑仪  
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经济利益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共荣共促的局面。今年年初,内地与香港正式启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磋商。根据对两地经贸关系的分析,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在推动货物贸易及相关投资便利的同时,重点应是两地服务贸易及相关投资的便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厉力  
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香港CEPA)自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双边贸易和投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0年,内地已对原产于香港且已制定原产地标准的1587个税目商品实施零关税。原产地规则是判定一项国际贸易流通领域的货物原产地的所有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的总称,决定着一个区域贸易协定能否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本文以香港CEPA为对象,介绍了香港CEPA及其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在与我国签署的其他区域贸易协定的优惠原产地规则相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香港CEPA原产地规则的独特性,并对其在应用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存在问题作出了评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左连村  
2002年1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安民与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就董建华先生正式向中央提出建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在北京进行了第一次磋商,定名内地香港的未来合作模式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佛  
近年香港经济由于内外消极因素出现消费收缩、市场萧条、物业不景等现象。1998—2002年特区财政预算案对此也有反映。于是有团体提出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旋感名称不妥,改为“更紧密经济关系安排”。目的是在入世后的过渡期,某些行业可先入内地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探索和磋商,各方意见渐趋平实,认为在市场经济原则下、香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也能尽享内地开放下策的优惠,也能达到特殊安排的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维田  
自2001年年底香港特首董建华向中央政府提出希望内地与香港建立类似“自由贸易区” 以来,我国外经贸部与香港特区经几度磋商,将名称改为“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并达成一些原则性意见。中国大陆与香港同属WTO成员方,因此,任何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协议必须置于WTO法律框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华  洪银兴  
中国加入WTO后,外贸出口急速增长,有关各方也对中国外贸出口的激增产生了不信任感。中国出口增长的原因,除经济成长、贸易政策等内部因素外,在华跨国企业的生产—出口的增加是引起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同时,跨国企业的贸易活动促进了外资来源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一致性,进而推动了区域经贸一体化进程。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国是互补型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出口增长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是安全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金甫  刘寅  
从汇率入手,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实施紧密经贸安排前后两阶段的人民币与港元汇率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 ranger因果检验,重点研究两者汇率的波动性和相关性呈现出的新特点。结果表明,加强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之后,人民币汇率与港元汇率表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时间上的相互引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小雪  
中印两国是有着漫长陆上边 界的邻国。它们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过去的10年中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2003年,随着两国总理实现互访,两国关系有了全面提升。在2003年6月24日发布的联合宣言中,中印双方保证互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罗烈成  
1994年中国和拉美的进出口总额为47亿美元,其中,中国从拉美进口22.5亿美元,中国向拉美出口24.5亿美元,中方顺差2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中方首次由逆差转为顺差。巴西为我主要贸易伙伴,中巴贸易额为14.21亿美元,其次为巴拿马5.73亿美元,阿根廷5.60亿美元,秘鲁4.71亿美元,智利4.68亿美元,墨西哥2.95亿美元,古巴2.68亿美元,乌拉圭1.14亿美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泓  
在中美经贸关系陷入困难之际,本文回顾了历史,分析了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美关系甚至国际格局;从双边到多边、再到全球的规则和制度基础;战后的国际经济环境,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大潮。文章也分析了相对实力变化、中国积极开拓对外交往的姿态以及美国固守成规的做法所引发的中美经贸摩擦和挑战。本文的研究发现: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美经贸合作的基础;多边、甚至全球化的平台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保障。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中美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摈弃狭隘的单边思维,通过平等协商方式才能开创双边经贸合作、甚至全球经济的未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中国同联邦德国1972年10月 11日建交以来,作为双边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双边经贸关系,在高水平上保持了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现状 双边贸易迅速发展 据中方统计(下同),两国建交时,中德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德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苏美祥  
基于内生动力的作用,两岸经贸交流发展迅速,但受两岸关系的负面因素影响,经贸合作内生动力受到严重束缚。全面建构和落实两岸经贸合作机制,释放两岸经贸合作的内生动力,是ECFA时代推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武增奇  
1.中利贸易往来情况 中利贸易往来始于1951年,50~60年代,中利两国贸易额不大,70年代有了一定的发展。1974年我国对利出口额曾达5745万美元。但是,当时的贸易只有我国对利的出口。80年代,中利贸易发展比较稳定,1983~1991年中利贸易额一直保持在4000~7000万美元。90年代以来,中利贸易起伏较大,1991年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1992年贸易额高达1.76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1992年利受联合国制裁,为增加储备,大量进口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