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0)
- 2023(6757)
- 2022(5030)
- 2021(4817)
- 2020(3622)
- 2019(8096)
- 2018(8395)
- 2017(14044)
- 2016(9148)
- 2015(10409)
- 2014(10912)
- 2013(9593)
- 2012(8841)
- 2011(7990)
- 2010(8255)
- 2009(7483)
- 2008(7637)
- 2007(7221)
- 2006(6666)
- 2005(6404)
- 学科
- 济(26933)
- 经济(26897)
- 教育(19614)
- 管理(19003)
- 中国(16909)
- 业(16625)
- 企(13103)
- 企业(13103)
- 理论(9716)
- 农(9561)
- 学(9461)
- 方法(8018)
- 发(7880)
- 教学(7833)
- 业经(7826)
- 发展(7179)
- 展(7056)
- 财(6267)
- 农业(6208)
- 数学(5956)
- 地方(5929)
- 制(5873)
- 数学方法(5742)
- 技术(5065)
- 体(4757)
- 策(4673)
- 研究(4665)
- 银(4374)
- 银行(4364)
- 产业(4356)
- 机构
- 大学(123727)
- 学院(118505)
- 研究(46103)
- 济(36740)
- 经济(35511)
- 管理(34701)
- 教育(29975)
- 京(29132)
- 理学(28866)
- 中国(28841)
- 理学院(28359)
- 科学(28114)
- 范(27954)
- 师范(27778)
- 管理学(27407)
- 管理学院(27165)
- 所(23565)
- 师范大学(22853)
- 研究所(21237)
- 江(20999)
- 中心(19827)
- 北京(19410)
- 农(18448)
- 财(18256)
- 技术(18079)
- 院(16467)
- 州(16415)
- 职业(15913)
- 业大(15609)
- 农业(14201)
- 基金
- 项目(71331)
- 研究(59553)
- 科学(56735)
- 基金(47047)
- 家(40554)
- 国家(40025)
- 教育(35585)
- 社会(34490)
- 科学基金(32910)
- 社会科(32180)
- 社会科学(32173)
- 省(29166)
- 编号(27627)
- 划(26497)
- 成果(26349)
- 基金项目(23257)
- 课题(22699)
- 年(19529)
- 自然(18910)
- 资助(18510)
- 自然科(18494)
- 自然科学(18490)
- 自然科学基金(18135)
- 重点(17918)
- 发(16903)
- 部(16717)
- 项目编号(16590)
- 规划(16515)
- 性(15963)
- 教育部(14845)
共检索到200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王旎娜 代雅新
当代教育学的理论构造与生活实践已经与“文化”这个词密不可分,中国教育学的深化发展很有必要追溯早期“文”的观念以接续自身的思想根源。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人形“文”与交错“文”的两类特征就存在着发展融合的轨迹。“文”的初义可能有两种不同走向但又彼此联系的起源,分别是表达与祖先神、上帝沟通的能力或状态的“通神”义,以及来自图腾、甲骨兆纹、礼器纹饰所代表的神秘图案的“纹理”义。春秋战国文献中“经天纬地”“因天之生也以养生”的“文—武”之“文”,以及赞颂圣王德行及其开创传统的“文—德”之“文”,有可能是由“通神”义所演化而来;与此同时,表示贯通隐显、具有信息指示作用的结构纹理的“文—明”之“文”,表达内在理据、法则、结构的“文—理”之“文”,以及表达显化、装饰等功能的“文—质”之“文”,有可能是由“纹理”义所演化而来。对先秦“文”观念的梳理,有助于中国教育学对本土“文—化”传统的自知自明,彰显“文”与“心”的关联意义以优化诠释“以文化之”,提炼“文—养”的观念来深化诠释“文而化之”,发掘“观—文”的思想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拓展对“文”“道”关系的讨论。
关键词:
文化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观念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先秦经典 以文化人 文化自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许露
儒家的"比德"是艺术性地师法自然,它以具体事物的某些特点描绘人类抽象的精神品格,使人从天地万物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其实质就是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发现人生的意义。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教育意涵相当深远:既奠定了先秦儒家厚德的文化基础,又增加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更凸显了全面完善的君子人格之美。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比德 君子人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梦成 林立涛 齐月 黄水清 王东波 刘浏
[目的/意义]挖掘和组织先秦典籍中的植物知识,构建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对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社会和生活状态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先秦典籍中植物词进行详尽标注与计量分析;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比较分析各模型性能以确定最优模型;设计面向知识图谱的古汉语植物知识组织模式。[结果/结论]基于古汉语预训练语言模型SikuRoBERTa构建的古汉语植物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性能最优,调和平均值达85.44%,为基于实体的植物知识挖掘提供了有效方法;所构建的先秦典籍植物知识图谱可实现对先秦典籍中植物实体及其关联知识的聚合与可视化呈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华
伴随我国内陆文明的不断演进,海洋文明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早期人们形成的海洋观念影响到中国先秦哲学体系的建构。先秦诸子通过以海譬道、以海譬人、以海譬政来阐释其哲学观点的不乏其例。以海譬道表现为海洋成为探索天道的平台,进而成为抽象哲学之道的重要物象。以海譬人主要是通过海与陆的空间存在图景的不同来区分人的认知和境界的差异,以及用海洋喻道德的培养。以海譬政是以水譬政的延伸,表现出规范统治者谦下、仁爱的政治诉求,彰显了先秦政治哲学的特色。先秦哲学中的海洋观体现了先秦海洋文化中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表现形式。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以审美的方式去认知海洋,这一点区别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
关键词:
先秦哲学 海洋 观念 譬喻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骅
先秦时期的私主要解释为人之偏私,指人的私心、私情、私欲等。春秋以前,人之偏私虽然也是思想家们努力摒弃的对象,但私本身并没有被赋予奸邪的道德贬义色彩。到战国时期,私被赋予道德贬义色彩,人之偏私也被打上奸邪烙印。在这个进程中,法家起了关键作用。先秦时期私观念的道德贬义化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私观念 先秦 道德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月华
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主要方法、数据挖掘的流程等。在回顾远程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远程教育的不足 ,并提出了在远程教育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步骤。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先秦"说"体在春秋之前为祭祀之辞,其主要义界为"攻责",形式上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文言"。春秋末期至于战国,"说"由祭祀之辞发展成游士游说之辞。逻辑关系上,"说"用来解释"经"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和根据。《韩非子》所载诸"说"(尤其是所存"异闻")等战国文献,表明以《韩非子》诸"说"为代表的"说"体文献已包含了大量民间口传故事性材料,即后世"小说家"的材料。事实上,战国末期,《荀子》《吕氏春秋》等一些篇章,开始有意识地辨正"世俗之说"或民间"传语";这种观念发展到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汉书·艺文志》,
关键词:
先秦 “说”体 汉代 “小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华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和灵魂,坚定践行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而云冈文化不仅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也是其文化自信独特的精神标识。文旅融合是游客感悟文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文章经过长时间调研,深入挖掘云冈文化资源,指出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云冈文化 文旅融合 存在的问题 创新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勇 欧志梅 黄格 郭尚窈 杨思敏
为揭示数字文旅领域关键技术,促进文旅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系统挖掘数字文旅技术专利,运用TF-IDF、LDA主题模型、ROST等方法和工具,从专利计量、技术热点、技术主题、技术关联四方面展开研究并预测其趋势。研究发现:数字文旅技术现处于成熟初期;专利主题可分为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电子导航技术、智能传感技术、3D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五类;发展方向以挖掘5G信息技术潜力、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游客体验、突破信息壁垒为主。
关键词:
数字文旅 专利挖掘 LDA主题模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盖晓芬
校友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办学发展中,校友是文化的因子;在课堂教学中,校友是专业对口的因子;在职业实践中,校友是职业桥梁的因子;在学生成长中,校友是示范的因子;在教师工作中,校友是无形帮手的因子;在社会影响中,校友是质量的因子。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校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稳胜,匡宏波,谢邦昌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lationship rule and its effects judging standards and the realization procedure through computers.The paper fully introduces to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bout relationship rule.
关键词:
关联规则 支持度 置信度 增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红隽
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记录,是客观自然形成,具有凭证价值。档案文化是人们创造并围绕档案所展开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人在从创造到使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规则、观念、习性等物质及精神成果。挖掘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创新价值的档案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方式,都起到了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关键词:
文化 档案 档案资源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宋江春 陈文林
现代远程教育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远程教育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利用Web使用挖掘技术,构造一个个性化远程教育的系统模型,通过对学生访问行为、频度、内容、停留时间等的分析,得出学生访问行为和方式的一般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向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钱增瑾 孙东平
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研究生招生、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和就业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并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从原始数据到建立关联规则库的过程,介绍了应用关联规则辅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教育管理 信息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