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2)
2023(11145)
2022(9679)
2021(9236)
2020(7638)
2019(17782)
2018(17621)
2017(34622)
2016(18597)
2015(20650)
2014(20616)
2013(20312)
2012(18328)
2011(16312)
2010(15994)
2009(14409)
2008(13738)
2007(11628)
2006(9906)
2005(8340)
作者
(52050)
(43134)
(42896)
(40861)
(27301)
(20628)
(19483)
(17052)
(16362)
(15169)
(14846)
(14330)
(13492)
(13486)
(13250)
(13084)
(12943)
(12915)
(12243)
(12155)
(10607)
(10418)
(10326)
(9686)
(9639)
(9484)
(9421)
(9386)
(8587)
(8470)
学科
(71933)
经济(71851)
管理(53692)
(50782)
(43178)
企业(43178)
方法(34808)
数学(30178)
数学方法(29786)
(19575)
(18797)
中国(18073)
业经(16388)
(16097)
地方(14755)
(12892)
(12585)
贸易(12579)
农业(12397)
理论(12382)
(12228)
(12211)
财务(12157)
财务管理(12138)
(11902)
企业财务(11505)
技术(11486)
环境(11229)
(10092)
(9951)
机构
大学(258509)
学院(257048)
管理(106583)
(99869)
经济(97699)
理学(93794)
理学院(92792)
管理学(91258)
管理学院(90807)
研究(82045)
中国(58708)
(54096)
科学(52268)
(44496)
(39810)
业大(39113)
(38762)
中心(36945)
财经(36804)
研究所(36747)
(34712)
(33913)
北京(33838)
师范(33601)
(33597)
农业(30434)
(30351)
经济学(29622)
(28852)
财经大学(27676)
基金
项目(185292)
科学(146031)
研究(135965)
基金(134774)
(117002)
国家(116026)
科学基金(100435)
社会(84997)
社会科(80542)
社会科学(80521)
基金项目(72433)
(72213)
自然(66088)
自然科(64544)
自然科学(64531)
自然科学基金(63385)
教育(62085)
(60771)
编号(55556)
资助(55217)
成果(44323)
重点(41008)
(40696)
(39025)
(38678)
课题(37492)
创新(35979)
科研(35468)
教育部(35139)
项目编号(34688)
期刊
(104048)
经济(104048)
研究(73555)
中国(41540)
学报(40756)
管理(37668)
科学(37466)
(34611)
(32122)
大学(30905)
学学(29103)
教育(27865)
农业(24565)
技术(21728)
业经(17962)
(17888)
金融(17888)
财经(17099)
经济研究(16891)
(14481)
图书(13979)
问题(13595)
理论(13072)
科技(13064)
技术经济(12175)
实践(12141)
(12141)
(11802)
现代(11730)
商业(11483)
共检索到352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春丽  陆江源  
优化初次分配结构、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注重供需联动、协同发力。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成为劳动者报酬的主要来源,但技能服务业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需求结构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劳动者报酬都呈现上升趋势,单位消费拉动的劳动者报酬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初次分配结构中存在部分行业劳动者报酬被挤压、劳动者报酬的部门填补缺位、部门收入错配等问题。为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发挥需求结构优化对供给结构的牵引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需求的支撑作用和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形成以供需结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来促进初次分配结构改善的格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瑾  
基于双重结构视角,利用2000~2013年间资金流量表,对中国中等收入阶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原有资金流量表低估了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重,高估了政府和住户初次分配占比;(2)2000~2013年期间,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幅度并不显著,政府而不是企业挤占了住户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3)在分析期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再上升,整体上呈现出U型演化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张伟  
构造了考虑产业结构影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跨产业部门时间系列数据,采用岭回归的方法计算出三次产业比重对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以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有助于改善初次分配恶化的局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刊  范德成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是指调整国民收入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深入透析投资倾向的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中各项目的影响,以及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作用。研究表明,投资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的影响与各产业的项目系数、生产直接消耗系数,以及国内收入总额密切相关;在现有的要素价格和投资结构情况下,提高投资倾向会使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的比例降低,会使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比例提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双胜  
初次分配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初次分配公平内涵、价值、制度变迁及实现途径等切入点,探析这一领域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进步的同时,其规范性、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建设方面须进一步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凯明  王钰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下中国既要优化供需结构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又要改善分配结构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而供需结构优化与分配结构演化又是紧密关联的。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分配结构演化分解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转型上,提出了需求结构通过影响供给结构进而影响分配结构的理论机制。本文对近三十年全球四十余个经济体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溢价的演化进行了发展核算,展示了中国分配结构演化的特征事实、供需动因与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分配结构演化道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劳动收入份额转为上升,供给侧(需求侧)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持续提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消费品)的劳动密集程度;另一方面,技能溢价不断扩大,供给侧(需求侧)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持续提高的产业内部(消费品)的技能密集程度;供需结构转型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基于历史趋势定量预测了未来中国分配结构的演化趋势,为实现2035年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红叶  郝枫  
本文综合利用UNSD、BEA和NBS的国民核算资料,对中外初次分配格局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的内在特点及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2004年前后中国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数据可比性调整之后认为:以国际经验判断,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偏低,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程度很高。中国初次分配结构中,劳动份额(sl)与人均实际GDP(y)呈反向变动关系。这既与"要素收入份额具有时间稳定性"之"典型事实"不符,更与大量研究中二者具有同向关系之经验结论大相径庭。根据国民经济sl形成机制进行因素分解,发现sl与y的长期反向关系主要由产业结构变化引起;而短期反向关系则揭示出我国经济增长以sl...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初次收入分配的劳动份额通常随经济持续增长呈现一种U型变动的趋势。然而,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劳动份额呈现出一个前期稳定提高,后期逐步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这种趋势表明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还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造成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如此演进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两种转型形成了影响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特殊机理。为此,在努力实现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转型的道路上要立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要加强国家调控中的劳动者保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霍红亮  桂园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养老已成为每个家庭都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但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却较为滞后,养老产业提供的服务明显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存在差距,如何对中国养老产业的供需结构进行优化便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参考了由朱玥颖编写、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养老产业供需测算与结构优化研究——以城乡融合为视角》一书,对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化养老产业供需结构的路径,以为中国居民安享老年生活提供便利。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成龙  王周飞  
本文通过构建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税收累进性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整体税制及主要税种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的直接税发挥了收入分配的正效应,间接税发挥了收入分配的负效应,受税制结构影响,我国整体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为负。因此,逐步提高直接税比例、适当降低间接税比例,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双主体"税制模式是我国今后税制改革的重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怀中  丁梓楠  
文章从产业层次的角度提出了初次分配的福利系数指标和产业福利系数模型,丰富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研究认为,产业层次越高,产业福利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社会相对总福利水平增长越快。同时发现,现阶段中国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福利系数暂时低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社会相对总福利上升迟缓。通过福利效应分析发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福利增加是提高社会总福利的最佳路径,以福利系数为标准的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科学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曹利战  
本文借助马克思初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地位论"假说,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化所受到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由此揭示劳动者地位受此影响而变化的机理,进而选择相关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与劳动者地位的变化高度相关。所以,改变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地位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家珉  林原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平是导致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变动的理论分析,探寻经济转型期工资价值量变动和实际工资变动的规律,可以对目前在初次分配领域所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矛盾有更深刻的认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晓鹏  刘继广  张目纲  
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关系的 理论探讨 理论上讲,国民收入的分配具有两种分配形式。一是初次分配,一是再分配。前者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当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作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后者则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对初次分配后的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则称为派生收入。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