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6)
2023(5559)
2022(4639)
2021(4541)
2020(3730)
2019(8900)
2018(8643)
2017(18582)
2016(9502)
2015(10451)
2014(10366)
2013(10538)
2012(9787)
2011(8898)
2010(8910)
2009(8670)
2008(8511)
2007(7783)
2006(6969)
2005(6545)
作者
(25404)
(21101)
(20773)
(20036)
(13283)
(9861)
(9669)
(8074)
(7934)
(7548)
(6999)
(6952)
(6564)
(6507)
(6501)
(6289)
(6179)
(6062)
(6026)
(5977)
(5218)
(4997)
(4910)
(4754)
(4746)
(4746)
(4638)
(4520)
(4218)
(3976)
学科
(43745)
经济(43698)
管理(28165)
(26393)
(19452)
企业(19452)
方法(17421)
数学(15784)
数学方法(15706)
中国(14170)
(12968)
(11288)
(11241)
(10030)
贸易(10023)
(9703)
(9384)
银行(9381)
(9103)
(8655)
金融(8655)
业经(7928)
农业(7872)
(7037)
(6223)
财务(6218)
财务管理(6204)
体制(5942)
企业财务(5881)
(5787)
机构
大学(139561)
学院(138759)
(65642)
经济(64433)
管理(54544)
理学(46039)
理学院(45639)
管理学(45190)
管理学院(44926)
研究(44709)
中国(38263)
(34414)
(28383)
财经(27254)
(24770)
经济学(21767)
科学(21371)
(21203)
中心(21018)
财经大学(20545)
经济学院(19865)
(19497)
北京(18489)
研究所(18348)
(16772)
(16621)
师范(16530)
(16098)
商学(15740)
(15683)
基金
项目(81787)
科学(65496)
研究(64992)
基金(61105)
(51089)
国家(50651)
科学基金(43772)
社会(43569)
社会科(41361)
社会科学(41351)
基金项目(31908)
教育(29589)
(29535)
编号(26941)
自然(25200)
(25191)
资助(24939)
自然科(24606)
自然科学(24600)
自然科学基金(24178)
成果(22821)
(19987)
国家社会(18391)
教育部(18009)
(17894)
(17742)
课题(17716)
(17687)
人文(17677)
重点(17677)
期刊
(75527)
经济(75527)
研究(47946)
(25233)
中国(24102)
(20934)
金融(20934)
管理(20491)
(15747)
科学(15336)
学报(14776)
财经(14489)
经济研究(13118)
业经(13053)
(12484)
大学(12350)
教育(12034)
学学(11592)
问题(11096)
(10266)
农业(10157)
技术(9932)
理论(9084)
国际(8478)
商业(8405)
实践(8078)
(8078)
现代(7073)
技术经济(6884)
经济问题(6628)
共检索到214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超  柳子君  肖辉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解释我国房地产市场"两难困境"的内在机制,提出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与房地产泡沫的制度逻辑: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开发商的垄断造成房价过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又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中央政府面临两者之间的权衡。本文提出,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地价和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开发商垄断是高地价和高房价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发展高端房市场是解决房地产市场两难处境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东胜  
在回顾以往房价调控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发现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所面临的控房价与保增长的两难选择困境。而房地产调控中的两难选择困境源于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的住房制度不完善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异。化解这种两难困境,需要跳出房价本身,把调控的着力点放在完善房地产市场制度上,同时通过结构调整减少经济增长对于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辅之以对囤积土地和投机炒作行为的约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怡建  朱大玮  
本文在梳理房地产税征收依据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尽管个人只拥有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但我国个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具有所有权同等拥有、支配、处置、收益权益,从而为征收房地产税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我国征收房地产税的意义还需从国家治理高度把握。本文从社会、民生、财政、税收、体制、转型、法治、开放等十个方面阐述我国房地产税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百三  王巍  
面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两难境地:大量信贷资金介入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支撑了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短期内迅速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另一方面形成了银行同业间的攀比竞争。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推动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指出银行巨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利弊得失,最后提出温和地平抑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化解银行潜在风险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方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定价的困境和定价的基本要素,论述了我国房地产定价陷入困境的根源和困境对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房地产定价的市场机制和调控体系,房地产收益的税收机制和分配体制,以及推动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和科学发展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呈先  
我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出现疲软的态势,国家在提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思想的同时,还提出了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措施。本文从供给侧的内涵、需求侧的引致、供给学派的理论和供给学派的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管理的理论分析,然后解析房地产市场需要进行供给侧管理的动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浩  
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来自商业银行,融资结构与渠道亟待破局。为撬动民间资本,调整房地产融资结构,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并拓宽投资者理财渠道,对我国在当前法律制度环境下推行REITs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从REITs专项与配套立法、组织结构模式、操作运行模式以及投资报酬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我国REITS发展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金艳  
房地产业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城镇化等因素推动下,不仅带来了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房价不合理高涨的泡沫风险。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宏观调控。在经历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长期无效或低效的尴尬之后,中央政府开始逐步采取长效性调控机制,以回归房子居住功能、稳定房价、保障民生为目标。该轮长效机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取决于对调控失灵根源的深刻剖析,进而才能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目前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分配上的关系之困、房地产市场发展及宏观调控中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书桂  
商品房价的高低影响政府住房保障的成本,但住房商品化不是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前提。劣质土地财政推高的普通住宅价格大幅度下跌,目前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公租房的增量建设才是中国住房保障的最佳选择。中国应该在维持商品住宅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大力完善优质住宅市场体系,实现普通住宅市场价格的平稳回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傅振光  
房地产市场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傅振光房地产市场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强土地供应计划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促进土地的开发建设,发展普通住宅建设,做好售后服务,加强中介服务市场建设等。经过近二三年调整后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国强  靳香玲  
我国房地产业难以走出低谷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体系不成熟等。为了使房地产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管理;加强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建设,使房地产市场逐渐向有序化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利娜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高投资、高房价、高利润和高税收"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此次调整既有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的成因,因地制宜出台审慎、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并借市场调整之机优化结构、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增福  黄倩烁  
基于房地产兼具生活必需品和投资品的特性,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的度量指标,即供给—有效需求比指标。通过供给—有效需求比指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分析发现:在20%的首付比例的假设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供不应求和供给过剩两个阶段,从1995年到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从2007年到2011年,逐渐呈现出供给过剩,2011年过剩尤为严重。构建的供给—有效需求比指标和研究结果对企业和政府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的态势、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