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9)
2023(7753)
2022(6107)
2021(5722)
2020(4747)
2019(10770)
2018(10776)
2017(20326)
2016(11422)
2015(12456)
2014(12569)
2013(12379)
2012(11581)
2011(10462)
2010(10736)
2009(9884)
2008(10017)
2007(8881)
2006(8127)
2005(7616)
作者
(32269)
(26870)
(26558)
(26172)
(17098)
(12788)
(12261)
(10177)
(10120)
(9843)
(9240)
(8988)
(8864)
(8767)
(8733)
(8437)
(7960)
(7850)
(7770)
(7647)
(7036)
(6631)
(6601)
(6240)
(6217)
(6106)
(6058)
(5811)
(5569)
(5270)
学科
(49174)
经济(49109)
(30680)
管理(30327)
(25836)
企业(25836)
方法(17137)
(15309)
数学(14574)
数学方法(14397)
中国(14338)
(13854)
业经(13540)
(13342)
地方(11911)
(10971)
产业(10626)
(10261)
银行(10249)
(10097)
(9875)
体制(9483)
(9142)
金融(9142)
农业(8374)
结构(8126)
技术(7773)
理论(7412)
(7402)
财务(7391)
机构
大学(155981)
学院(155918)
(68928)
经济(67554)
研究(58978)
管理(56988)
理学(47915)
理学院(47340)
管理学(46591)
管理学院(46253)
中国(45604)
(35226)
科学(34025)
(33715)
(29876)
中心(26970)
(26966)
研究所(26664)
(26651)
财经(26068)
(23561)
经济学(21787)
北京(21641)
业大(21538)
(21493)
(21271)
师范(21024)
农业(20639)
(20517)
(19916)
基金
项目(99680)
科学(79087)
研究(74082)
基金(72126)
(63057)
国家(62522)
科学基金(53290)
社会(48140)
社会科(45811)
社会科学(45801)
(39312)
基金项目(37312)
教育(33938)
自然(33024)
(32914)
自然科(32247)
自然科学(32237)
自然科学基金(31721)
资助(29413)
编号(28609)
成果(24591)
重点(23063)
(23052)
(22455)
课题(21374)
(21178)
(21065)
国家社会(20355)
创新(19845)
教育部(19334)
期刊
(82219)
经济(82219)
研究(54207)
中国(37140)
(28145)
(24793)
学报(24259)
管理(23686)
科学(22411)
教育(20986)
(20453)
金融(20453)
大学(18741)
学学(17380)
农业(15824)
经济研究(13988)
财经(13800)
业经(13757)
技术(13125)
(12155)
问题(10841)
(8234)
(8009)
技术经济(7636)
商业(7481)
(7194)
改革(7080)
(7080)
经济管理(7078)
经济问题(7021)
共检索到254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胜普  单佳蕾  马冲  李鹏  尤华  张宁宁  张朝明  张新玲  张杰  时建忠  
基于当前我国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屠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建议。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屠宰企业"多、小、散、乱、差"局面长期存在,成为制约屠宰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散屠宰的格局不改变,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屠宰方式就难以扩大,规模企业亏损及小微型企业数量减少的趋势就难以扭转,食品安全也很难保障。因此,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屠宰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屠宰能力提升空间大、分布广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胜普  单佳蕾  马冲  李鹏  尤华  张宁宁  张朝明  张新玲  张杰  时建忠  
基于当前我国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屠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建议。目前,我国屠宰行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屠宰企业"多、小、散、乱、差"局面长期存在,成为制约屠宰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散屠宰的格局不改变,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屠宰方式就难以扩大,规模企业亏损及小微型企业数量减少的趋势就难以扭转,食品安全也很难保障。因此,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屠宰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屠宰能力提升空间大、分布广泛,屠宰产业发展总体状况具备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屠宰产业转型升级的症结、推动屠宰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出了提高标准以严格屠宰加工准入条件、坚决取缔不达标的小型屠宰场点、提高规模以全面提升屠宰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配作用、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等措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佩峰  李宁  
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涵及税收着力点,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当前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税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陆  王晓艳  
该文认为,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上海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亟需加快,政府管理方式迫切需要转变。该文提出,上海地方政府必须深刻认识上海在执行中央"三去一降一补"方针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建议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动能的新旧转换,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和科创中心两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上海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中国经济的整体提质增效作出新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虞国平  徐春春  邬亚文  修晓杰  童汉华  
[目的]文章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水稻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关键环节、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制定我国水稻供给侧改革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水稻生产供求结构、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水稻生产的资源环境、市场调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泰国、中国五常大米政策特点和经验教训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在分析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措施:优化水稻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以项目带动水稻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和优化稻米品种品质结构、审定标准向抗性优质专用水稻品种倾斜,因地制宜调减水稻生产面积,调整国家收储稻米标准,延长水稻全产业链等。[结论]加速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稻米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有效破解稻米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增强我国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玲  张桂春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对与社会生产技术紧密相连的高职教育提出了“高需”。但从辽宁省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来看,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致使高职教育供给侧出现“低供”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辽宁要通过上延办学层次、调整专业设置、丰富办学形式、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对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供给就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推进商品和劳务生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国民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是企业,政府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提升综合国力的主动选择,是中央着眼于我国经济转型提出的重大举措。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性以及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辽宁成为经济下滑的重灾区,这表面看是速度问题,实际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工业结构,工业是辽宁的脊梁,所以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工业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是重振辽宁雄风的助力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提升综合国力的主动选择,是中央着眼于我国经济转型提出的重大举措。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性以及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辽宁成为经济下滑的重灾区,这表面看是速度问题,实际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工业结构,工业是辽宁的脊梁,所以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工业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是重振辽宁雄风的助力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季凯文  刘飞仁  
尽管江西供需整体保持基本平衡,但在不同程度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传统供给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内外需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等诸多要求。对此,应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有效投资,"反梯度"切入国际高端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利用市场和环境倒逼机制逐步化解无效供给,全面降低企业审批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实现供给同需求有效对接和匹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洪远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几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特别是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念到行动都做出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这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6年1月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晓山  
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利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需结构入手,着力分析了各类农产品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解决主要农产品阶段性和局部性过剩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其次,农产品因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无法顺价出售,导致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因此,调结构的关键是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再次,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是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利用价格信号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市场化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