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8)
2023(7053)
2022(5708)
2021(5469)
2020(4509)
2019(10448)
2018(10774)
2017(22029)
2016(11896)
2015(13260)
2014(13444)
2013(13270)
2012(12554)
2011(11606)
2010(11875)
2009(11490)
2008(11403)
2007(10281)
2006(9702)
2005(8975)
作者
(32146)
(26522)
(26366)
(25750)
(16956)
(12305)
(12232)
(10097)
(10081)
(9862)
(8878)
(8630)
(8583)
(8573)
(8389)
(8253)
(7875)
(7705)
(7688)
(7646)
(6929)
(6523)
(6487)
(6169)
(6130)
(6054)
(5961)
(5855)
(5312)
(5133)
学科
(52452)
经济(52397)
管理(33108)
(32237)
(25449)
企业(25449)
方法(17805)
中国(17478)
(16477)
(16072)
数学(15830)
数学方法(15662)
(13655)
业经(13613)
地方(11628)
(11361)
银行(11358)
(11027)
(10747)
产业(10632)
(10460)
贸易(10454)
(10293)
(10220)
农业(9809)
(9414)
金融(9414)
(9317)
体制(9148)
税收(9009)
机构
学院(170492)
大学(167599)
(80423)
经济(78804)
管理(65470)
研究(60005)
理学(54725)
理学院(54216)
管理学(53626)
管理学院(53272)
中国(48487)
(41436)
(35641)
科学(30868)
财经(30598)
(29552)
(27521)
(27316)
中心(26668)
研究所(25856)
经济学(24954)
北京(23635)
经济学院(22483)
(22409)
(22383)
财经大学(22294)
师范(22266)
(21563)
(21482)
业大(18984)
基金
项目(98054)
研究(79940)
科学(77897)
基金(69321)
(57388)
国家(56867)
社会(51287)
科学基金(48867)
社会科(48737)
社会科学(48727)
(38311)
教育(36468)
基金项目(35312)
编号(33904)
(31643)
成果(29440)
资助(28977)
自然(27375)
自然科(26614)
自然科学(26607)
自然科学基金(26142)
课题(24441)
(23697)
(22851)
重点(21800)
(21467)
国家社会(20719)
(20700)
(20655)
发展(20631)
期刊
(97978)
经济(97978)
研究(62307)
中国(36083)
(29721)
管理(26417)
(24216)
金融(24216)
教育(22400)
(21416)
科学(18128)
业经(17420)
学报(16587)
经济研究(16401)
财经(15621)
技术(15239)
大学(14059)
农业(13975)
(13659)
问题(13583)
学学(12831)
(11608)
国际(9868)
商业(9470)
理论(9363)
改革(9133)
(9133)
技术经济(8968)
现代(8836)
经济问题(8681)
共检索到278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君  周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改革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重塑市场激励,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市场化产业政策就是尊重市场主导地位,推进市场化改革,用市场方式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就是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自主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君  周振  
相关论争分析表明,产业政策研究不能过度关注政策有效性的论证,产业政策实施要遵循市场机制作用规律,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要与经济发展等宏观背景相结合。当前我国产业政策应该由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市场化产业政策转型,由推动特定产业规模增长向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转变,由特惠式产业扶持向普惠式维护竞争、激励创新转变,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有益补充,构建包括供给提升式和需求激活式的双向型政策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律律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历经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已基本形成体系,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这一政策体系在培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尚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灵芝  
文章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特征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与产能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错配"特征,近几年来则开始趋于"收敛"。出现这种变化态势,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干预市场的产业政策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力争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来实现"去产能",例如严格控制源头、创新方式方法、扩大贸易市场、实施差别政策、实施要素改革、明确退出机制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在"三去一降一补"所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是优化产业政策。本文以电力行业为例,阐述了优化产业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确立竞争政策在产业政策中的优先和基础性地位,并据此对市场结构进行适当的干预和重组,以充分发挥好市场竞争的作用;二是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从约束企业行为层面开展必要的供给管理,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有效性;三是完善财税政策,从激励企业行为层面开展必要的供给管理,科学引导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在"三去一降一补"所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是优化产业政策。本文以电力行业为例,阐述了优化产业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确立竞争政策在产业政策中的优先和基础性地位,并据此对市场结构进行适当的干预和重组,以充分发挥好市场竞争的作用;二是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从约束企业行为层面开展必要的供给管理,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有效性;三是完善财税政策,从激励企业行为层面开展必要的供给管理,科学引导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万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原财政部长楼继伟,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厉以宁等研究学者创作的《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一书,明确分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改革的策略和方向进行了研究。本书由简入深,用大众化的语言进行表述,无论是学生,还是研究人员、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结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是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飞涛  李晓萍  
改革开放之初,日本成功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在中国引起各界关注。随后,中国开始制定实施产业政策,并以此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与选择性产业政策混合的产业政策体系向以选择性产业政策为主体、以功能性政策为辅助的产业政策体系转变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开始重视功能性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的运用。总体上看,中国的产业政策越来越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仍保留了大量直接干预市场的措施,由此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突出。当前,中国应转为实施以功能性政策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重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绿色与包容性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文月  任保平  
产业政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对产业技术、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又因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失效风险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失灵阻碍产业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府利用产业政策不断培育并积累高端要素、优化国内外市场环境,积极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但特惠性产业政策与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模式也造成了较大的政策实施成本,制约了产业升级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业升级,需要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措施、构建以竞争政策为基础的政策体系以及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体系等方式,保障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与价值链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煜  曹大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国实现产业政策的低碳化转型,其中包括降低碳排放的狭义转型和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广义转型。其基本思路是,以产业组织政策为核心,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的发展为重要条件,通过加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普遍性减税、重点实施产业组织政策、大力实施新型产业政策,以及配套实施综合性产业结构政策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任继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制度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产业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定位、作用方式、工具手段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应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聚焦市场失灵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任继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时代背景、制度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产业政策的目标导向、功能定位、作用方式、工具手段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应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聚焦市场失灵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