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
2023(1417)
2022(1213)
2021(1137)
2020(960)
2019(2390)
2018(2406)
2017(4892)
2016(2442)
2015(2120)
2014(2266)
2013(2139)
2012(2020)
2011(1930)
2010(1917)
2009(1745)
2008(1903)
2007(1645)
2006(1401)
2005(1265)
作者
(5571)
(4671)
(4561)
(4436)
(2983)
(2250)
(2196)
(1847)
(1658)
(1606)
(1585)
(1562)
(1548)
(1505)
(1442)
(1408)
(1395)
(1384)
(1316)
(1312)
(1196)
(1160)
(1149)
(1125)
(1016)
(989)
(974)
(967)
(904)
(896)
学科
(12556)
贸易(12553)
(12359)
(9983)
经济(9975)
方法(5002)
(4596)
管理(4472)
出口(4354)
出口贸易(4354)
(4354)
数学(3990)
数学方法(3950)
关系(3637)
(3445)
国际(2929)
贸易关系(2827)
(2720)
企业(2720)
进出(2696)
进出口(2696)
进出口贸易(2696)
概况(2678)
国际贸易(2543)
(2447)
各国(2432)
国贸(2398)
业经(2049)
中国(2022)
(1710)
机构
大学(32079)
学院(31732)
(18549)
经济(18352)
研究(11189)
管理(10593)
理学(9430)
理学院(9342)
管理学(9179)
管理学院(9128)
中国(7912)
(6770)
经济学(6708)
经济学院(6226)
(6125)
(5999)
财经(5782)
科学(5378)
(5304)
(5171)
研究所(4659)
中心(4637)
国际(4397)
财经大学(4367)
(4288)
(4198)
(4123)
贸易(4120)
北京(3722)
业大(3694)
基金
项目(20943)
科学(16399)
基金(15895)
研究(15767)
(13772)
国家(13678)
科学基金(11248)
社会(10883)
社会科(10429)
社会科学(10429)
基金项目(7834)
教育(6981)
(6869)
资助(6860)
自然(6459)
自然科(6317)
自然科学(6316)
自然科学基金(6206)
(6005)
编号(5998)
(5265)
国家社会(4970)
成果(4908)
中国(4890)
重点(4758)
教育部(4700)
(4636)
社科(4515)
人文(4467)
(4446)
期刊
(16873)
经济(16873)
研究(9382)
(7074)
国际(6231)
(4675)
学报(4311)
中国(4175)
(3875)
(3840)
贸易(3840)
问题(3732)
管理(3698)
经济研究(3619)
大学(3618)
学学(3470)
国际贸易(3276)
科学(3274)
世界(3221)
农业(2895)
财经(2883)
(2568)
经贸(2512)
业经(2439)
(2129)
金融(2129)
教育(1792)
(1762)
(1754)
世界经济(1745)
共检索到46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亮  
经济增速换挡的驱动力之一来自供给侧"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判断"刘易斯拐点"非常重要。笔者通过显示数据观察发现:即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于二元经济阶段,"刘易斯拐点"却已发生。从资本劳动匹配的视角计算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劳动力之间的协调性,论证"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结果发现:并非中国所有区域都进入"刘易斯拐点",其中东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资本深化加剧,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同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刘易斯拐点"也已出现;东北地区"刘易斯拐点"尚未出现,劳动力净流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后者则是加速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炜  王柯敬  
目前,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对"刘易斯拐点"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以工资水平和人口红利作为判断劳动力稀缺指标并不恰当。遵照二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用劳动者报酬变化速度和社会总产出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标准更为准确。经过测算,我国的"刘易斯第一拐点"将在2015年出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文龙  万颖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农地所有权的政府垄断也导致城市化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只有尽快改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治理旧思维,充分利用耕地红线神话破产、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历史新机遇,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磊磊  郭剑雄  
基于农业要素收益率变动的视角,对“刘易斯拐点”在中国的实现条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未完全释放的农业过剩劳动力、相对较高的资本收益率以及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等,均表明目前中国跨越“刘易斯拐点”的条件尚不满足。有必要采用政府采购等方式降低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未来农业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撑,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要素收益率在非农与农业之间收敛,提高全要素收益率的有利空间,为跨越“刘易斯拐点”提供动力,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侯东民  王德文  白南生  钱文荣  谢长青  周祝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玉冰  
刘易斯拐点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劳动力供给由无限转为有限,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的时间点。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将通过推高工资水平带来物价水平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快速的工业化发展、走过刘易斯拐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际工资上涨并不一定能够推高整体物价水平,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此轮通货膨胀主要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并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融资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蕊莉  
本文借助刘易斯拐点、沃尔夫森极化、ER指数、基尼系数等理论对收入分布变化及趋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但其改善收入分配的能力有限;收入分配仍在恶化,属沃尔夫森极化且速度很快,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2024年就会达到完全极化的状态。建议通过推动刘易斯拐点进程和遏制收入极化并举的形式"补低调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翟振武  杨凡  
本文从人口波动的独特视角对"民工荒"现象作出了全新的解读。我国人口的波动使劳动年龄人口自身的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动: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年轻劳动力比例不断下降,而企业则坚持只使用劳动力最年轻时期的浪费型用工模式,导致年轻劳动力供需失衡;另一方面,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迅速减少,破坏了企业每年劳动力更替的补给通道。高等教育的初次职业分流作用使本就日益减少的年轻劳动力中体力劳动者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所以"民工荒"问题并不主要是刘易斯拐点所描述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的城乡间流动问题,而是由于人口波动和高等教育扩招造成年轻的体力劳动者规模整体减少的问题,是伊斯特林所描述的人口长波对经济社会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宾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1978年至2010年为样本期,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差距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城乡差距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水平的确在逐步缩小,但原因在于中央的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参照变量的走势后可知,没有证据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  胡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