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0)
2023(7466)
2022(6376)
2021(5910)
2020(5000)
2019(11056)
2018(11447)
2017(20460)
2016(11869)
2015(13630)
2014(13974)
2013(13316)
2012(12430)
2011(11359)
2010(11535)
2009(10466)
2008(10230)
2007(9583)
2006(8571)
2005(7687)
作者
(37939)
(31317)
(31234)
(29496)
(19573)
(15268)
(14039)
(12299)
(11863)
(11466)
(10797)
(10625)
(10460)
(9980)
(9969)
(9650)
(9641)
(9291)
(9211)
(9071)
(8024)
(7903)
(7763)
(7390)
(7301)
(7178)
(7140)
(6762)
(6741)
(6536)
学科
(40220)
经济(40163)
管理(29383)
(25806)
(19584)
企业(19584)
方法(15098)
(14081)
(12800)
(12676)
中国(12193)
数学(11388)
数学方法(11197)
地方(10768)
理论(10313)
(10303)
农业(10002)
业经(9601)
(8179)
教育(7490)
(7110)
银行(7065)
(6787)
(6662)
(6639)
金融(6631)
教学(6410)
环境(6194)
(6029)
贸易(6025)
机构
学院(167789)
大学(163842)
研究(62112)
(55597)
管理(54328)
经济(53965)
中国(46249)
理学(45154)
理学院(44459)
科学(43407)
管理学(43262)
管理学院(42966)
(36914)
(36513)
(34143)
研究所(31019)
农业(28995)
(28686)
(28613)
业大(28287)
中心(28033)
(25765)
师范(25310)
北京(23538)
(23529)
(23371)
技术(23020)
(23004)
财经(21434)
师范大学(19874)
基金
项目(109149)
科学(82948)
研究(76743)
基金(74649)
(68287)
国家(67664)
科学基金(55225)
(46328)
社会(44471)
社会科(41735)
社会科学(41721)
基金项目(39560)
(38466)
自然(37562)
自然科(36588)
自然科学(36574)
教育(36111)
自然科学基金(35866)
编号(32152)
资助(31893)
成果(26710)
重点(25621)
(24658)
课题(24539)
计划(22269)
(22084)
(21697)
科研(21169)
创新(20293)
科技(20147)
期刊
(71232)
经济(71232)
研究(47811)
中国(40805)
学报(34907)
(34062)
科学(29753)
教育(25296)
大学(25045)
学学(23539)
(22943)
农业(22914)
管理(20641)
技术(14721)
(13376)
金融(13376)
业经(12980)
(11824)
经济研究(10598)
(10297)
财经(10111)
业大(9611)
图书(9390)
问题(8898)
(8892)
(8652)
资源(8184)
职业(8146)
科技(7992)
农业大学(7948)
共检索到263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利红  唐文乔  张亚  
为探讨凤鲚和刀鲚溯河产卵洄游距离差异的可能原因,本研究从雌性繁殖群体体内脂肪储备和转移的角度,对这两个近缘种进行了分析。对凤鲚的研究结果显示,到达产卵场的个体中,5月份个体的体长、体质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大于6、7、8月份的个体,表明个体大、肌肉脂肪积累多的个体较早地完成了生殖洄游过程。与同一发育时期的刀鲚相比,凤鲚的平均肝体指数相对较大,Ⅲ、Ⅳ期卵巢指数GSI高出约5倍。表明在繁殖季节,凤鲚体内更多的能量集中到卵巢及更容易被转移的器官。脂肪含量分析显示,凤鲚的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约是刀鲚相同发育阶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明杰  姜涛  刘洪波  陈婷婷  杨健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2014年8月1日采自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信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江段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进行了锶和钙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表明,样品的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Sr/Ca×103<3),而且出现了对应于海水生活的高值(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涛   李鸿   杨健   陈修报   薛竣仁   刘洪波  
随着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长江刀鲚资源恢复效果已日益凸显,一些传统栖息地被发现重新有了刀鲚的分布。湖南湘江水域曾是洞庭湖水系内刀鲚的主要分布水域之一,但洄游型刀鲚长期被认为在该水域已绝迹。近期笔者对2023年6月13日采集自湖南湘江湘阴段的1尾刀鲚标本进行耳石微化学特征研究,以验证其所属的生态类型。结果发现,该个体耳石锶钙比生境特征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既有对应于淡水生境的SI(1.37±0.60)、SIII(2.80±0.16)和SV(2.47±0.62)阶段,也有对应于河口半咸水的SII(5.50±1.10)、SIV (4.52±0.94)阶段。此外SII阶段有部分锶钙比高于7,说明该个体还进入过海水栖息。锶含量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自核心至边缘亦依次呈现蓝色、黄绿色、蓝色、黄绿色以及蓝色的不同盐度生境变化的“分色图谱”特征。上述结果确证了所研究个体为典型的溯河洄游型刀鲚。这也首次客观证实了十年禁捕政策实施后,洄游型刀鲚不仅能够重新自海区经长江进洞庭湖,而且更能自湖上溯至湘江水域。为保护洞庭湖内及各支流洄游型刀鲚资源,同时也为持久守护长江十年禁捕的成效,亟需开展洞庭湖及各支流内洄游性刀鲚的分布和关键生境的调查以及其资源保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丽  唐文乔  张亚  
为阐明长江刀鲚体内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的转化规律,本研究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采自长江下游不同发育时期(Ⅲ~Ⅴ期)的雌性刀鲚洄游群体的脂肪酸进行测定,对各类脂肪酸在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雌性刀鲚从Ⅲ期发育至Ⅴ期,卵巢总脂肪酸含量上升了148.89 mg/g,而肌肉和肝胰腺总脂肪酸含量则分别下降了109.57和160.58 mg/g。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3大类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9种。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n9c)的含量最高,占各组织脂肪酸总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在Ⅲ期至Ⅴ期发育过程中,雌性刀鲚肌肉中的C18:1n9c下降了86.36%,卵巢中则增加了2.62倍;必需脂肪酸C18:2n6和C18:3n3在肌肉中分别下降了74.00%和82.26%,但在卵巢中分别增加了225.87%和183.96%;肌肉中DHA (C22:6n3,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减少了2.6倍,而卵巢中却增加了近3倍,表明这些脂肪酸与繁殖活动的关系很密切。研究还发现,Ⅳ期和Ⅴ期卵巢中ARA (C20:4n6,花生四烯酸)/EPA (C20:5n3,二十碳五烯酸)的比值均小于0.46,可能预示着长江刀鲚有较好的卵子质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衡  张波  金显仕  赵宪勇  
根据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黄海中南部水域的鱼(Engraulisjaponicus)样品,分析越冬和产卵期间鱼能量利用差异。结果显示,各个月份鱼性腺指数(GSI)和腹腔含脂量等级呈负相关。越冬和产卵期间鱼体脂肪消耗速率有显著差异,纯鱼体脂肪消耗速率也有相似变化。摄食期间(3~5月)黄海积累大量脂肪作为能量储备,产卵前期(5月)个别鱼全鱼体脂肪含量超过40%,平均脂肪含量达15%,产卵过后平均脂肪含量水平下降了10%~11%。然而,越冬期间(11~1月)脂肪含量变化幅度很小。产卵期间(5~7月)全鱼体脂肪含量与性腺重量(性腺成熟度为Ⅳ或Ⅴ期)呈显著正相关。叉长和性腺重量(性腺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广莲  徐钢春  顾若波  徐跑  
为研究鲚鱼幼鱼的机体代谢与营养情况,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幼鱼形体指标,消化酶的活力和含量以及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刀鲚幼鱼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比湖鲚幼鱼的低,脂肪酶活力是湖鲚幼鱼脂肪酶活力的3倍,肝脏内未累积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有害物质。(2)刀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达到16.13%,是湖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的1.5倍,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湖鲚幼鱼(P<0.05)。(3)刀鲚幼鱼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颖   姜涛   杨健   刘洪波   陈修报  
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 (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上述结果证实,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及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涛  杨健  轩中亚  陈修报  刘洪波  
实施好长江10年禁渔是国家“十四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跟踪和客观评价禁渔效果业已成为当下的重大需求。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是长距离溯河洄游型鱼类,在自海入江繁殖洄游过程中所受渔捞压力非常大,资源量已岌岌可危。长江禁渔已于2019年启动实施,以刀鲚为代表聚焦禁渔前后固定生境及相近渔季,对刀鲚资源群体及渔获量开展比较研究,可有效追踪和评价长江禁渔对珍稀濒危鱼类种群数量恢复的效果。本论文基于长达7年间的禁渔前(2014—2018年)后(2019—2020年)同期采样监测数据,开展了长江禁渔的效果追踪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禁渔前(2014—2018年)溯河洄游型刀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仅为0.81±1.73 [×10~(–5), ind/(h·m)] [即(1.13±2.42) ind/d],数量占比仅为(1.42±2.41)%;而禁渔后(2019—2020年)刀鲚CPUE高至66.14±69.74 [×10~(–5), ind/(h·m)] [即(92.60±97.64) ind/d],较禁渔前增长约82倍;数量占比亦增至(60.56±40.87)%,较前者增长约43倍。这些结果首次表明,受益于已实施2年的长江禁渔战略,鄱阳湖洄游刀鲚数量恢复的效果已经凸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柯福恩  危起伟  张国良  胡德高  罗俊德  庄平  
通过分析与比较,获得了能准确反映体重与体长、胸围关系的回归公式:雌鲟y=1.832×10~(-4)(x_1x_2)~(1.337)(n=29,γ=0.980,sd=12.095,C.V=5.28%);雄鲟y=2.490×10~(-5)(x_1x_2)~(1.527)(n=52,γ=0.965,Sd=5.601,C.V=6.4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徐东坡  段金荣  张敏莹  施炜纲  
在长江口长兴岛水域采集性腺发育至Ⅴ期的凤鲚雌鱼样本,对肌肉和卵巢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肌肉和卵巢水分含量分别为81.87%和56.7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06%和18.7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5%和20.96%,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98%和2.70%,能量密度分别为4.447 kJ/g和13.861 kJ/g,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92和65.89。凤鲚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4.40%和8.39%,卵巢则为80.64%和11.81%。肌肉和卵巢矿物元素含量最高的均为钾,最低的均为铜,肌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上述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广莲  徐钢春  顾若波  杜富宽  徐跑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刀鲚(Coilia nasus)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FAD6)的全长cDNA序列2 03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具有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HDXGH、HXXHH和QXXHH)、2个跨膜区和含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HPGG)的细胞色素b5结构域等典型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刀鲚FAD6与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等海水鱼类的相似性达75%~79%,而与淡水鱼类的相似性较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李增光  万荣  黄承伟  
根据2018年5—7月以及2019年5月和8月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凤鲚(Coilia mystus) 样本,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凤鲚的肥满度(K)均值为0.32%,雄性为0.37%;雌性凤鲚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均值为18.58%,雄性为7.47%。2018和2019年长江口凤鲚的卵径分别为0.68和0.70mm,与以往研究相比凤鲚的卵径有变小的趋势。2018和2019年的个体绝对繁殖力分别为11621和6131粒,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组成是繁殖力年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凤鲚的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性腺质量呈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_(W))与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显著相关。经逐步回归,绝对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为F=5059.5W_(1)+1009(R~(2)=0.73);体长相对繁殖力为F_(L)=27.71+22.77W_(1) (R~(2)=0.76);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F_(W)=412.41-40.67W_(1)+2614.35I_(GSI)(R~(2)=0.60),个体繁殖力与性腺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用核移位法得到长江口凤鲚2018和2019年的产卵分数分别为0.26和0.24,采样时间不同可能导致了产卵分数的年间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的繁殖力和产卵分数,可为采用日产卵量方法估算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生物量提供关键参数,以期为长江口凤鲚资源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君  杨彦平  马凤娇  姜敏  王红篮  刘凯  
为探究刀鲚(Coilianasus)生殖洄游过程中血清能量指标的变动情况,于2019年4月15日-6月5日,在长江崇明段、镇江段和安庆段使用刺网采集刀鲚,对49尾刀鲚血清样本的能量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自崇明至安庆的洄游过程中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镇江至安庆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现显著差异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崇明至镇江段,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19.36%和29.29%;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上升60.38%和23.65%;安庆段卵巢发育至不同时期的刀鲚样本中,Ⅳ期样本的甘油三酯含量于Ⅱ期和Ⅲ期样本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自崇明至镇江段,刀鲚血清样本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等血脂相关指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刀鲚在洄游前期脂质代谢活跃,脂肪应是其洄游及发育的主要供能物质;自镇江至安庆段,其代谢水平对洄游及性腺发育的能量需求逐渐适应,因此洄游后期刀鲚血清能量指标总体趋于平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向平  彭云鑫  方弟安  徐东坡  王小豪  任可成  
为揭示苏通江段刀鲚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本实验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累计进行84 d的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其中在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月份,各年采集到刀鲚受精卵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5日(4.96枚/100 m~3),6月16日(26.48枚/100 m~3),5月24日(26.11枚/100 m~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丰度分布江左岸(1.42枚/100 m~3)>江右岸(0.87枚/100 m~3)>江心(0.69枚/100 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断面;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丰度较高。结果表明,5和6月为长江苏通江段刀鲚产卵高峰期,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适宜刀鲚产卵,推测崇明岛绿华镇、海门市新通海沙、南通港闸区和如皋长青沙典园附近水域为刀鲚的潜在产卵场。本研究调查数据为开展刀鲚资源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向平  彭云鑫  方弟安  徐东坡  王小豪  任可成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地处河口段,紧邻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洄游性刀鲚的必经洄游通道,近年来研究显示刀鲚成鱼资源仍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而刀鲚早期资源作为成鱼资源的补充群体,对此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揭示苏通江段刀鲚(Coilia nasus)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概况,本研究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累计进行84天的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其中在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著高于其它采集月份(P江左岸(0.87 ind./100 m~(3))>江心(0.69 ind./100 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显著高于其它采集断面(P<0.05);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