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
2023(380)
2022(237)
2021(231)
2020(181)
2019(363)
2018(399)
2017(582)
2016(363)
2015(509)
2014(526)
2013(370)
2012(274)
2011(235)
2010(243)
2009(211)
2008(227)
2007(199)
2006(163)
2005(212)
作者
(836)
(714)
(670)
(631)
(442)
(358)
(343)
(279)
(254)
(241)
(232)
(227)
(224)
(218)
(201)
(197)
(192)
(191)
(185)
(181)
(175)
(172)
(161)
(160)
(160)
(157)
(153)
(144)
(144)
(142)
学科
教育(964)
中国(935)
(926)
经济(924)
(610)
管理(597)
(585)
理论(449)
教学(422)
农业(415)
业经(404)
(372)
企业(372)
(369)
(336)
发展(323)
(323)
地方(312)
(263)
农业经济(243)
(238)
计算(237)
算机(232)
计算机(232)
机化(230)
计算机化(230)
(229)
方法(196)
(195)
(194)
机构
学院(4578)
大学(4506)
研究(1832)
教育(1663)
(1269)
(1257)
师范(1254)
经济(1224)
管理(1066)
师范大学(1044)
(1027)
职业(1020)
科学(1016)
中国(979)
技术(898)
(885)
理学(878)
理学院(862)
管理学(838)
管理学院(830)
(804)
研究所(780)
(710)
北京(704)
职业技术(699)
教育学(661)
中心(653)
(619)
研究院(597)
(586)
基金
项目(2703)
研究(2679)
科学(2275)
教育(1682)
基金(1633)
社会(1612)
社会科(1504)
社会科学(1503)
(1341)
国家(1315)
编号(1304)
课题(1244)
成果(1218)
(1162)
(1078)
(1075)
科学基金(1062)
规划(837)
(789)
项目编号(766)
重点(765)
(757)
(757)
(723)
基金项目(708)
年度(699)
(676)
(672)
阶段(669)
现代(668)
期刊
教育(2769)
研究(2113)
(1818)
经济(1818)
中国(1542)
职业(897)
技术(879)
技术教育(651)
职业技术(651)
职业技术教育(651)
(605)
学报(561)
大学(513)
科学(513)
农业(477)
管理(470)
(450)
业经(416)
(407)
论坛(407)
学学(384)
经济研究(344)
(340)
发展(298)
(298)
职教(288)
高等(273)
远程(265)
远程教育(265)
社会(264)
共检索到7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崴  
从传统到现代:中西方主体性教育思想历史走向评析黄崴主体性教育思想指的是把教育看作是以教育的主体性方式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的观点或主张。这既反映了现实主体性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应具备的主体性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水平。从历史来看,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莫丽娟  
在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职业化两条路径。农民身份的裂变也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展开:一是从农民到市民,二是从身份农民到职业农民。然而现代性思维下的农民教育片面追求技术中心取向,文化的断裂导致了"失根"的农民和"失意"的生活。走出二元对立的现代性思维,走向后现代的农民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改变农民漂泊无依的状态,重新寻回逝去的家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康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裴娣娜我国教学论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转换研究主题和方法,以促进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为构建跨世纪的教学论学科体系寻求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武器,这是我们面临世纪之交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现代化与主体性——基础教育实验选题的一个基本取向●杨小微“现代化与主体性”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选题的一种基本取向,这一取向不仅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同向,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潮相符相伴。我们有必要探明,现代化与主体性何以成为教育实验的研究...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高照成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强调民族主体性,同时认为只有以历史主体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阐释,才能揭示文本的意义。夏志清运用"新批评"与自由主义观念,在其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肆意评判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因而使得阐释主体与被阐释的中国文本之间没有形成历史主义主客体关系。特里·伊格尔顿称这种批评为"个体自由主义"的现代复归。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主张以历史主义的民族主体性来揭示文本意义,才是真正具有现代价值的阐释方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兴  
中西传统道德与现代教育钱兴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的,而人的素质不仅仅包含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且包含道德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耀引  任新宇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反映在传统器具设计中则是一种整体意识、一种友好的环境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在传统灯具中表现为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考虑,表现为对产品、人、环境整体关系的全面思考。从宏观上对设计要素进行全方位考量,作为一种系统的设计思维对现代设计仍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具体发展为更系统的绿色设计方法和流程。在现代灯具设计中则表现为设计者对灯具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以及对产品生命循环系统的整体统筹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鸿  
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周鸿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在过去,人们往往片面地注重传统与现代相对抗的方面,在教育改革中多是以现代否定传统而放弃反映民族特色的传统,忽视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互补互动而必须整合这个重要方面。在当今世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祝爱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铁军  
1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声浪中主要有三种声音:一是一批批判现实主义的新老作家仍然以冷峻的批判现实的笔触进行创作,这类作家包括乔治·肖伯纳(1856~1950)、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罗曼·罗兰(1866~1944)、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等。二是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如马丁·安德逊·尼克索(1869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光明  黄铭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思想翁光明,黄铭(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浙江医科大学)战后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发展,虽然显示出欧美的先进技术的长处和优点,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也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和总结传统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温福华  
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江泽民同志高瞻远 瞩,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又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依赖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法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因此,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强化。而基础教育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教育是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社会活动。它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依归,在展现其社会价值和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术传统,饱含浓郁的人文气质和道德品格。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范式渐趋成熟,研究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学术研究被误读,甚至被窄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现象。在扬弃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回归教育的学术传统,这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提,也是教育实践的呼唤。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文华  杨艳燕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它的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以主体间性理论观照图书馆活动,建构馆员、文献与读者之间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图书馆活动的本质在于主体间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馆员角色应定位于这种多元对话的策动者、组织者、建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