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3)
2023(11723)
2022(8783)
2021(7704)
2020(5898)
2019(12665)
2018(12150)
2017(23371)
2016(12222)
2015(13398)
2014(13068)
2013(13030)
2012(11674)
2011(10284)
2010(10561)
2009(10319)
2008(10414)
2007(9788)
2006(8797)
2005(8027)
作者
(34188)
(29296)
(28934)
(27147)
(18125)
(13826)
(12922)
(11227)
(10933)
(10268)
(9801)
(9566)
(9274)
(8890)
(8706)
(8494)
(8408)
(8399)
(8327)
(8274)
(7210)
(6984)
(6968)
(6735)
(6621)
(6564)
(6532)
(6332)
(5806)
(5663)
学科
(78763)
(62395)
企业(62395)
(60388)
经济(60315)
管理(49432)
(45434)
业经(31842)
农业(30469)
方法(20649)
(20078)
(15750)
财务(15746)
财务管理(15737)
技术(15014)
中国(14868)
企业财务(14864)
(13819)
(13531)
数学(13427)
数学方法(13359)
(11717)
(11634)
(11012)
农业经济(10643)
理论(10545)
企业经济(10513)
产业(10289)
(10133)
贸易(10128)
机构
学院(189034)
大学(177025)
(83753)
经济(82392)
管理(80543)
理学(69446)
理学院(68945)
管理学(68339)
管理学院(67988)
研究(54722)
中国(46378)
(44404)
(37179)
(35012)
农业(33253)
业大(30374)
(30106)
科学(29900)
财经(29385)
中心(26731)
(26647)
(25698)
经济管理(24703)
经济学(24052)
(23440)
研究所(22769)
商学(22156)
商学院(21961)
经济学院(21918)
北京(21000)
基金
项目(122244)
科学(99110)
研究(97454)
基金(89225)
(74900)
国家(73967)
社会(66247)
科学基金(66230)
社会科(62457)
社会科学(62440)
(50666)
基金项目(47113)
编号(41816)
教育(41450)
(38900)
自然(38119)
自然科(37262)
自然科学(37256)
自然科学基金(36642)
资助(32728)
(32577)
成果(31920)
(29390)
(28561)
国家社会(27921)
(27608)
(27285)
(26632)
课题(26401)
创新(26396)
期刊
(105095)
经济(105095)
研究(51305)
(50398)
中国(36724)
农业(33900)
管理(31011)
(30713)
业经(26240)
科学(24181)
学报(22634)
(19602)
金融(19602)
大学(19330)
学学(18623)
技术(18103)
(16982)
财经(14327)
问题(14202)
经济研究(14120)
教育(14072)
农业经济(13847)
农村(13782)
(13782)
(12479)
技术经济(12111)
世界(11369)
(10457)
经济问题(10402)
商业(10373)
共检索到28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亿武   李丽莉   郭红东  
传统农业是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要素投资回报率低下、高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向传统农业引进新质生产要素。工业生产要素的注入带来了显著的农业产出增长,并将自然经济状态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却也带来了农民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时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生产决策盲目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粗略问题、农民对接消费者困难问题、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数字化承接工业化推动农业再改造,通过赋能农民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直通直达消费者、农业公共服务集成供给,弥补了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实现农业数字化改造须同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采取措施为引进数字生产要素创造条件,既要建立适于农业数字化改造的制度体系,又要重点对数字基建、数字创新和农民数字人力资本进行公共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永江  袁俊丽  黄惠春  
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要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要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立足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传承传统农业文化,增强历史自信。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我国农业强国的历史地位与农业强国思想的演变过程;从理论逻辑出发,围绕动力来源、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实现路径四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强国的理论依据;从实践逻辑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本文提出通过双向发力、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系统提升等方面推动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并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包晓斌   朱小云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其关键在于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目前,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仍存在农业生态产品相关理念认识不深实践不足、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明晰、价值核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单一等问题。应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技术支撑,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畅通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流动渠道,推动生态农业多元化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逻辑包括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过程,也是在推进纵向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过程。在深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过程中,核心企业或核心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中坚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发育的机制和环境,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宁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实践中,“自上而下资源输入”与“自外而内资本下乡”的外源驱动模式难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需依托中坚农民实现向内生发展模式的转换。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组织发展逻辑、资源对接逻辑与利益联结逻辑三重理论逻辑。具体来说,中坚农民以其个体性发展引领激活农业农村整体性发展、以其关键群体的引领性发展重塑农村公共性以及以其高质量发展能力强化小农利益联结的系统性能力。为此,中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自内而外、联结上下”的整合型道路为引领,构建中坚农民发展联合体,发挥中坚农民的发展与稳定功能以及塑造中坚农民利益整合联结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娟  陈建成  
在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增加及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形势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所生产的农产品高质量,而且要求生产环境及生产经营过程高质量。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中的水、土、生物资源,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下发展,不仅所生产的产品具有生态优质的特征,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而且能够纾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取得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互促进。因此,应认真研究林下经济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太文  
现代社会的有机农业是一种以完全拒绝现代化学农业制品而闻名的农业形式,其形成的逻辑机理、发展脉络及影响因素可从价值、知识和文化三个角度阐述,首先,从农业生态价值的应然性与实然性问题上,区分了不同农业形式所遵循的生态哲学理念;其次,依据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有机农业区别与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其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现实反思性意义;最后从社会、农业与文化角度入手,对启蒙心态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进行反思,并探讨据此构建的社会氛围与有机农业的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有机农业从传统农业中脱离、衍生和发展的逻辑脉络既反映现代生态价值被重视的时代要求,又具有重新重视地方性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郝冰  
随着科技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和经济理论深化,美国政府不断修正农业支持政策,始终以矫正市场扭曲、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为指导思想,符合政府管制理论揭示的规律。从美国政府实施农业支持政策的实践来看,即使信息偏在、政策滞后和政府俘获会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但是由于农业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政府仍然必须实施适当的农业支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