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9)
- 2023(4150)
- 2022(3711)
- 2021(3692)
- 2020(3091)
- 2019(7121)
- 2018(7151)
- 2017(12287)
- 2016(7623)
- 2015(9047)
- 2014(9492)
- 2013(9176)
- 2012(8598)
- 2011(7732)
- 2010(8182)
- 2009(7233)
- 2008(7560)
- 2007(7046)
- 2006(6440)
- 2005(6191)
- 学科
- 管理(20997)
- 济(20102)
- 经济(20056)
- 业(18873)
- 企(16041)
- 企业(16041)
- 教育(10530)
- 制(8904)
- 理论(8893)
- 中国(8584)
- 农(8574)
- 财(8383)
- 教学(8058)
- 研究(6552)
- 方法(6315)
- 业经(5907)
- 度(5711)
- 制度(5702)
- 学(5499)
- 务(5388)
- 财务(5368)
- 财务管理(5341)
- 农业(5256)
- 学法(5219)
- 教学法(5219)
- 银(5070)
- 银行(5053)
- 生(5046)
- 企业财务(5022)
- 行(4726)
- 机构
- 学院(103124)
- 大学(101964)
- 研究(35591)
- 管理(33665)
- 济(32342)
- 经济(30889)
- 中国(27569)
- 理学(26509)
- 理学院(26136)
- 管理学(25453)
- 管理学院(25256)
- 京(23307)
- 科学(20822)
- 江(20231)
- 财(19675)
- 所(18818)
- 范(17370)
- 师范(17223)
- 中心(16986)
- 农(16985)
- 州(16411)
- 研究所(16034)
- 北京(15885)
- 技术(15674)
- 省(14701)
- 教育(14417)
- 职业(14387)
- 财经(13709)
- 业大(13465)
- 师范大学(13244)
- 基金
- 项目(55427)
- 研究(46708)
- 科学(41068)
- 基金(34090)
- 家(28465)
- 国家(28073)
- 教育(25796)
- 省(24413)
- 社会(23838)
- 编号(23142)
- 科学基金(23034)
- 社会科(22108)
- 社会科学(22100)
- 成果(21059)
- 划(19766)
- 课题(18084)
- 基金项目(17265)
- 年(15660)
- 资助(15015)
- 自然(14337)
- 自然科(13958)
- 自然科学(13954)
- 自然科学基金(13666)
- 项目编号(13312)
- 重点(12990)
- 性(12765)
- 规划(12155)
- 部(11907)
- 大学(11689)
- 发(11484)
共检索到18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张君 陈智峰 赵张耀 周煦炎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学习方式、获国优论文年龄、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课题和参加学术交流等基本背景情况调研,探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则温 陈智峰 张君 赵张耀 周煦炎
通过分析调研资料,归纳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成功的主要因素,从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出发,探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韩启德 郭述贤 侯卉
本文通过对北京医科大学96届9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分析,评出1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的主要特征是在科学或技术上都有一定的探索性,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思路上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得到了新的而且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结果。在未获奖的84篇论文中,约有80%的论文在不同层次上取得创造性成果,但创造性不够;还有约20%的论文是属低水平、低层次的论文。创造性不够的主要特征是:一是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二是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因果关系;三是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四是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其共性是尽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孙莉 李艳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博士生培养的心得体会,借助NVivo 12.0软件,围绕“优秀博士生培养何以可能”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博士生培养路径视角,系统挖掘了这些导师在培养理念和关注点上的个性经验和在指导方式、育人模式、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共性规律,并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中一些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晓娟
通过对四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所长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所长江桂斌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研究员的访谈,总结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
博士生 创新能力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安邦 潘武玲
笔者回顾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5年来的总体情况,考查了这一活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指出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同时分析了在评选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积极建议。
关键词:
优秀博士论文 评选 作用 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林梦泉 李恒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戚兴华 汪华侨 高久群 周云 郑华 宁黎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回顾,以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为切入点,分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布特征,探究优秀博士生的培养规律。在理性认识和有效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以论文评选工作促进学校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元互补、多层有序的博士生培养资助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体系优势。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建设 博士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建树 丁辛 陆嵘 舒慧生
选择纺织学科2003到2009年获选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导师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为行业背景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导师 博士生培养 工科 优博论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瑞龙
介绍了作者担任博士生导师期间指导博士生学习与科研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坚持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导向;力求把学生带到学术最前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
博士生 博士学位论文 学术前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扬 雷庆
博士生对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是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要因。本研究对典型工科研究型A大学的博士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他们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博士学位论文价值感的主要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科博士生的年龄、研究兴趣、未来发展方向、课题关联度、导师指导满意度等因素对其博士学位论文的价值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针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和改进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维海 李树岳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识别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共同、典型特征构建群体画像模型,是甄选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服务有效教与学的新手段。基于1500份毕业博士样本,本研究构建出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群体画像,党员身份、父母高学历、高学习投入、高能力素养、学科竞赛获奖或获得综合性奖励是两类群体画像的共有特征,体育锻炼习惯、前置学校双一流、实习实践的经历是人文社科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较好的家庭经济水平、高课堂投入、高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则是理工农医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基于画像模型的发现,选拔优秀博士生需要认识到党员身份、获奖的信号作用和家庭资本、高学习投入的支持作用,培养中要重视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统整融合,将课堂开设在广阔的大地上加强实践锻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莉 青颖
本文以1999年-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分布、机构分布、指导教师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优博"的数量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息息相关;"优博"的各学科表现与学位授予规模并不完全直接相关;"优博"数量与学科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部分一级学科甚至表现为高度相关;高等学校是"优博"的绝对主体;博士生导师的学术影响对"优博"的数量有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培养质量,建议如下: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教育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水平;重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提升导师学术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张连 杨文婷
师生间的知识传承能继承、发扬学术思想,对精英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以1995—2015年共7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类博士学位获奖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获奖者的师承效应。发现"师承效应"与"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博士学位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随着"师生关系步长"的增加,"博士学位年龄""成果产出年龄""获奖年龄"分别下降1.14岁、2.73岁、2.86岁。诠释了师生间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显著缩短博士生做出科研成果和获得学术认同所需的时间,最终促进人才的成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奕虹 李宁 武夷山
以1999~2011年127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按论文作者毕业年份统计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比例;统计了对应年度全国博士毕业生学科分布的比例;将上述两个百分比的比值,称为"学科获优能力"。通过"学科获优能力"排名以及对高校和科研机构按学科门类进行的获优能力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理学、农学和教育学学科获优能力排名前三;工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排名第1,但其获优能力排名第5;医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排名第3,但其获优能力却排名第7;对高校来说,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属于获优能力薄弱级学科;对科研机构来说,哲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四门学科,属于获优能力薄弱级学科。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获优能力 学科门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论文获奖者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统计表(1999~2003年)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我校医科类获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与思考
2004-2014年“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分析
我国非“211工程”院校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国际视野、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导师指导频率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博士生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
科学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年龄结构分析——以199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