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4)
2023(9654)
2022(7872)
2021(7309)
2020(5623)
2019(12971)
2018(12817)
2017(22328)
2016(13180)
2015(14899)
2014(15304)
2013(14556)
2012(14070)
2011(13274)
2010(13917)
2009(12246)
2008(12363)
2007(11111)
2006(10439)
2005(9857)
作者
(37636)
(30931)
(30917)
(29548)
(19907)
(15029)
(14202)
(12159)
(12118)
(11389)
(10562)
(10549)
(10276)
(10158)
(9873)
(9787)
(9336)
(9280)
(9101)
(9080)
(8268)
(7822)
(7535)
(7262)
(7193)
(7022)
(6991)
(6926)
(6484)
(6225)
学科
(52358)
经济(52311)
管理(30692)
(27285)
中国(24355)
教育(20229)
地方(19905)
(19805)
企业(19805)
(15867)
方法(13392)
(12969)
业经(12792)
(12459)
理论(11186)
农业(10975)
数学(10958)
地方经济(10778)
数学方法(10708)
(10303)
金融(10302)
(10206)
(9925)
银行(9910)
(9880)
(9715)
发展(9562)
(9434)
环境(8962)
(8794)
机构
大学(182689)
学院(181061)
研究(73146)
(66848)
经济(64899)
管理(59307)
中国(51157)
理学(48461)
理学院(47689)
管理学(46680)
管理学院(46292)
科学(43918)
(42406)
(38272)
(36639)
师范(36411)
研究所(34061)
教育(33159)
(32298)
中心(31815)
(31526)
师范大学(29654)
(29279)
北京(28694)
(26125)
(25393)
技术(24135)
财经(23944)
业大(23347)
(22480)
基金
项目(109636)
研究(88354)
科学(86376)
基金(73141)
(62986)
国家(62253)
社会(52712)
科学基金(51684)
社会科(49655)
社会科学(49637)
教育(46656)
(44852)
(39613)
编号(39093)
基金项目(36814)
成果(34998)
课题(31246)
(30886)
自然(30364)
资助(29888)
自然科(29446)
自然科学(29439)
自然科学基金(28875)
重点(26565)
(25913)
发展(25181)
(24712)
(24704)
规划(23604)
项目编号(22692)
期刊
(88041)
经济(88041)
研究(69239)
中国(57058)
教育(55019)
(28363)
学报(26427)
科学(24284)
管理(24009)
(23859)
大学(20646)
技术(20281)
(19695)
金融(19695)
农业(19638)
学学(17277)
业经(15219)
职业(13828)
经济研究(13702)
图书(13160)
财经(11678)
(11250)
论坛(11250)
(10933)
问题(10805)
(10503)
(10219)
书馆(10118)
图书馆(10118)
资源(9877)
共检索到31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群波  胡惠闵  
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被提上了重要地位,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和探索教育均衡发展。上海教育均衡发展始于对薄弱学校的关注,从经费、硬件、师资、管理等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底层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上海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正在面临走向优质均衡的新问题,通过"新优质学校"、"绿色指标"等对"好"进行重新定义,从学生角度重新反思教育,关注以教育内涵发展为核心的实质均衡。目前,上海已进入高位均衡阶段,正为新时期的均衡发展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学校内在的成长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和山  
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决定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课题组  
“和谐社会”的理念,正以其独具的理论和前景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在其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初,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八个民主党派合作进行“和谐上海的教育”决策咨询课题研究。各民主党派抽调或邀请党派内外的骨干力量、科研专家共同参与,历时十个月,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本刊分两期摘要刊发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供相关部门、研究人员参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小红  邓友超  
本文首先解说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就是将社会配给给基础教育的总资源相对平等地分配给各地的中小学 ,并分析其合理性 ;其次 ,详细描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财力和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表现及成因 ;最后 ,从政府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两个角度 ,提出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十一五"以来,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奉贤区教育局将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把提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要工作,特别是《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王振存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纯槿  郅庭瑾  
基于2006—2016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渐趋均衡化;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置条件的区域、省际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但普通高中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区域、省际差距明显;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呈"双低"状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突出。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加大对乡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政策倾斜,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数字鸿沟;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探索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新机制,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建立基础教育信息化质量标准并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布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余世琳  
重庆直辖十年,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然而,重庆基础教育的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推进。重庆被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的新特区,其政策空间为重庆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工作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通过重庆特色的凸显来冲破城乡基础教育各类瓶颈的制约,是新特区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唯一出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马艳芬  
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状态。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了解造成今天基础教育师资不均衡现状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师资非均衡发展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兴国  
现有有关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制订,多着眼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随着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这种仅仅立足于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观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与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和促进公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政策设计层面,都需要在关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更要关注对已有存量教育资源的激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潘鑫  
结合人口空间演变理论,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对人口空间演变的作用。结果显示: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郊区配置的速度滞后于人口郊区集中的速度;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心城区优于郊区,导致高学历、高收入的户籍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造成了人口社会结构的空间分异。因此,近期应通过补短板的形式,增加郊区教育资源,引导人口向郊区迁移;中远期应着重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以进一步优化人口的均衡分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群体四个方面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度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从整体上看正在趋向均衡。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总体出现缩小态势,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率,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地区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初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中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的绝对差异仍然在拉大;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正在随着时序变化在减小,各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差异正在逐步减小。但是,我国中小学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还相当大;不同群体之间接受基础教育还很不均衡。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政策制定过程中主体单一、资源充足度不够;政策评估过程中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对评价的长程关注;对特殊儿童关注度相对较低等。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参与力量未能完全调动;政策对象对基础教育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现行教育政策对基础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合理等。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持续增加基础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教育均等化机制;保障多元政策主体广泛参与,提高政策主体理性认识;统筹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配置,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乡村学校应利用好自身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启林  孔锴  
在全球化的视域下,基础教育面临着一种张力:它既是消除分化与差异的重要手段,又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面对张力,基础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文章从政策法律、经费、师资、弱势群体以及办学条件等五个方面总结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