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4)
2023(6294)
2022(5261)
2021(5009)
2020(4133)
2019(9163)
2018(9122)
2017(16714)
2016(8761)
2015(9590)
2014(8880)
2013(8431)
2012(7969)
2011(7305)
2010(7614)
2009(7099)
2008(7299)
2007(6664)
2006(5923)
2005(5180)
作者
(24408)
(20797)
(20619)
(19215)
(13410)
(9756)
(8887)
(7799)
(7782)
(7387)
(7148)
(6972)
(6790)
(6500)
(6401)
(6316)
(6051)
(6015)
(6004)
(5728)
(5234)
(4957)
(4915)
(4914)
(4682)
(4558)
(4521)
(4431)
(4226)
(4058)
学科
(33097)
经济(33045)
(32670)
管理(32601)
(30153)
企业(30153)
技术(14698)
方法(13637)
技术管理(11522)
数学(9950)
业经(9822)
数学方法(9786)
理论(9286)
中国(9254)
(9074)
(8590)
(8581)
(7011)
(6438)
银行(6420)
(6192)
(6077)
(6041)
金融(6040)
农业(6000)
(5959)
(5685)
地方(5390)
(5385)
财务(5378)
机构
大学(130230)
学院(128138)
管理(53174)
(51971)
经济(50975)
理学(46607)
理学院(46077)
管理学(45345)
管理学院(45091)
研究(41768)
中国(31055)
(26928)
科学(25167)
(24251)
(20115)
(19700)
财经(19442)
研究所(18442)
中心(18353)
(18291)
(17697)
(17669)
师范(17528)
业大(17226)
北京(16611)
经济学(15800)
(15504)
(15013)
商学(14894)
商学院(14751)
基金
项目(86466)
科学(71152)
基金(64679)
研究(64249)
(56462)
国家(55981)
科学基金(49380)
社会(42585)
社会科(40309)
社会科学(40299)
基金项目(34639)
(34134)
自然(31793)
自然科(31190)
自然科学(31178)
自然科学基金(30701)
教育(30052)
(28755)
(24918)
编号(24804)
资助(24176)
创新(22118)
成果(20656)
重点(19573)
(19222)
(18194)
国家社会(17803)
课题(17524)
(17180)
(16964)
期刊
(57982)
经济(57982)
研究(38310)
中国(26887)
管理(22718)
科学(19699)
(18500)
学报(18454)
教育(17745)
(16232)
大学(14449)
学学(13446)
技术(11262)
农业(10854)
(10721)
金融(10721)
财经(10006)
业经(9169)
科技(9046)
经济研究(9006)
(8697)
技术经济(7539)
问题(6869)
(6266)
论坛(6266)
(6257)
(6248)
图书(6023)
商业(5963)
现代(5913)
共检索到18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国华  
泡沫经济的出现,困扰了西方一大批经济学家。人们试图用传统经济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泡沫经济,然而,传统理论的静态分析与线性结构对泡沫经济系统的分析显得无能为力,这为非线性经济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契机。传统经济理论与方法正面临强有力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投资人是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投资决策,人们会有效利用一切有用信息”提出质疑,并从心理学等角度对泡沫经济产生的微观基础进行研究,以新的视野对泡沫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文忠  杜建刚  
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研究从众对顾客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根据从众研究的现状,并在大量从众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从众理论及与营销有关的行为研究进行了述评,并对从众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对营销研究的启示予以说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雷声  
马克思以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前提,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析为基础,研究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在揭示特定社会条件下收入分配特殊规律的同时,也分析了人类社会收入分配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奠定了我们深入认识和研究中国现行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分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分配理论的中国化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成果。从新民主主义分配制度的确立,到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分配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习近平分配理论等马克思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孔新川  孔德洋  
通过对传统战略逻辑和价值创新战略逻辑的比较分析 ,指出两种不同的战略逻辑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结果。同时 ,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采用创新战略逻辑创造新的价值曲线从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成瑜  杨正  
行为经济学,顾名思义,是以人类的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目前较流行的定义是:行为经济学是一门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研究的科学。其中,“通过观察和试验等方法”揭示了其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革新和进步。行为经济学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它认为经济行为是行为人在其头脑的支配下,即在其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发生的,而经济行为是经济心理的外部表现。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之一就是打破了以往经济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文小禹  
本文分四部分探讨技术创新理论及其政策研究。第一部分:技术创新概念的介绍,技术创新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美国经济学大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潜在利润。他把技术变化定义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扩散。创新的概念包括:制造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供应源,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新的运行机制,必须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说明。产品寿命的基本形式,如果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裕梅  孟椤琰  张一  
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个人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个体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因素对个体创新性使用的研究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以53个小组(221个个体)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中的主观规范和群体规范均对创新性使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认同感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锡田  
很多学者把制度局限于市场交易契约进行分析,这是不适当的,交易费用不仅包括制度运行成本,还包括由于制度运行本身所附加的损失。交易成本理论重视了对制度本身的研究,但却忽视了制度创新对组织发展所产生的后续影响,而这些影响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进行评估和衡量的。考察制度成本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问题,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才会使得某项制度创新具有了超过交易成本节约的功能。在很多情形下,交易成本的存在是社会必要的一种制度安排或者是经济活动本身的一种必要形式。当选择某一个制度安排时,如果机会成本最小,这时候即使可能比原来的制度需要更多的交易费用,但仍然可以实现正的创新利润或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贵生   王洪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庆  杨华  
学习观念和思维模式转化是成人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机制创新的本质要求。本文在分析麦基罗转化学习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成人教育发展中观念转变、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教学改革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实现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和教育体系完善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啸坤   张树良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化和拓展,科研创新范式不断变化,传统的以事后评估为主的基础研究评估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范式变化对我国基础研究评估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开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基础研究评估新理论、新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基础研究评估体系、引导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上述需求,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基础研究创新潜力”这一概念,基于此,前瞻性地讨论了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理论及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完善我国基础研究评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六十余载。历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科学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创新提出实现生产目的有效途径,是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广大人民提出的新诉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研判当下,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阐释其新内涵、拓展其实现途径。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历史回顾基于对当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亮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研究亦取得了重要实证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共同揭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但共同缺陷是将欠发达地区广大传统农村和初步工业化的农村地区排斥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视野之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诸概念的异同 ,揭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 ,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创新教育的特性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