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5)
- 2023(3558)
- 2022(2965)
- 2021(2834)
- 2020(2395)
- 2019(5352)
- 2018(5302)
- 2017(10583)
- 2016(5788)
- 2015(5990)
- 2014(5956)
- 2013(5856)
- 2012(5458)
- 2011(4837)
- 2010(4688)
- 2009(4123)
- 2008(4140)
- 2007(3728)
- 2006(3038)
- 2005(2769)
- 学科
- 济(21597)
- 经济(21558)
- 业(16522)
- 管理(16486)
- 企(13633)
- 企业(13633)
- 方法(12055)
- 数学(10741)
- 数学方法(10644)
- 财(6464)
- 农(5382)
- 学(5166)
- 中国(5126)
- 务(4621)
- 财务(4613)
- 财务管理(4604)
- 制(4526)
- 企业财务(4514)
- 银(4194)
- 银行(4183)
- 业经(4033)
- 行(3997)
- 融(3984)
- 金融(3984)
- 贸(3737)
- 贸易(3736)
- 易(3667)
- 技术(3628)
- 理论(3550)
- 农业(3365)
- 机构
- 大学(80601)
- 学院(79100)
- 济(32920)
- 经济(32347)
- 管理(31042)
- 理学(27797)
- 理学院(27484)
- 管理学(26946)
- 管理学院(26800)
- 研究(25989)
- 中国(19505)
- 科学(16415)
- 京(15962)
- 财(15668)
- 农(15238)
- 财经(13185)
- 所(13145)
- 业大(12922)
- 经(12202)
- 研究所(12160)
- 农业(12153)
- 中心(12125)
- 江(11143)
- 经济学(10726)
- 财经大学(10228)
- 经济学院(9729)
- 北京(9501)
- 范(9374)
- 师范(9219)
- 院(9212)
- 基金
- 项目(57262)
- 科学(46229)
- 基金(44672)
- 家(40171)
- 国家(39879)
- 研究(38117)
- 科学基金(34465)
- 社会(25868)
- 社会科(24626)
- 社会科学(24619)
- 自然(23897)
- 基金项目(23833)
- 自然科(23469)
- 自然科学(23462)
- 自然科学基金(23089)
- 省(20897)
- 资助(18555)
- 划(18354)
- 教育(17957)
- 编号(13770)
- 部(13394)
- 重点(12654)
- 创(11789)
- 教育部(11593)
- 科研(11500)
- 性(11416)
- 国家社会(11345)
- 人文(11074)
- 创新(11062)
- 成果(11002)
共检索到108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晖 李心丹
"波动性之谜"是证券市场著名的总量异象。本文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方法,在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AS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连续竞价机制,建立仿真股票市场。设定从众行为交易者以随机概率跟随市场指数操作,对比有从众与无从众行为的股市价格序列,运用基于对数线性RVF的VAR非线性Wald实证检验过度波动效应。结果表明,有从众行为的市场存在显著的过度波动现象,而无从众行为的市场的过度波动并不显著。由此可得,交易者个体的从众行为是市场总体过度波动的原因。此结论对稳定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披露,严禁操纵股价,减少直接调控市场,促进理性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谈友胜
文章使用2000年以来我国股市10年的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估计和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从众行为度,同时使用GARCH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进行了测度,并且将从众行为度与我国股市波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股市的从众行为度与市场波动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我国股市较严重的从众行为是加剧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直接动因之一。
关键词:
从众行为 波动性 相关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昌生 朱迪星
"资产价格波动性之谜"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就引起金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直至最近两年新的文献还在不断涌现。这些文献都是从标准模型的两个核心假设出发,也就是常系数相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和平稳的消费红利序列约束,不断地进行着更接近真实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行为状态的放宽和修订,构造出各种能产生总量过度波动的时变风险价格模型。本文以上述两假设条件为线索,回顾和梳理了相关理论发展,并重点对该领域近几年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波动性之谜 资产定价 效用函数 行为金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洪荣 吴卫星 周业安
本文使用Campbell和Shiller(1988)基于对数线性RVF的VAR非线性Wald检验方法对我国A股1994-2009期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A股股价相对其基础价值表现出"过度波动"的迹象,无论是常数超额收益率模型还是V-CAPM模型都无法对此进行解释。通过进一步定义市场情绪指数来分析这种"波动性之谜"现象的原因,结果发现市场情绪和股市"过度波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市场情绪能够对股价波动提供额外的解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波
"特质波动之谜",即"高特质波动股票对应低后期收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证实,但对此的质疑也大量存在。从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方面对特质波动定价效应及其经济解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对特质波动定价的实证研究并无定论,且基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解释各不相同:理性的解释认为"特质波动之谜"符合跨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ICAPM),非理性的解释则将其归因于投资者行为偏差与误定价;而特质波动与预期收益正相关也被证实,并被认为与投资者所担负的特质风险得到补偿的理性解释相一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学胜 周爱民
本文以"A+H"交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A股、H股股票的"收益率波动性比率之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两地市场是否存在"收益率波动性比率之谜",两地市场各自收益率波动的日内分时特征以及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信息因素是解释两地市场存在"收益率波动性比率之谜"的共同因素,交易时间以及信息不对称是两地市场收益率波动日内分时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收益率波动 交易机制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探讨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假说能否解释我国A股市场波动性与个股波动性。结果显示:(1)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所产生的市场超额交易量能够解释市场波动性;(2)大部分个股其超额交易量能够由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解释,其中又有38.2%的个股其波动性可由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解释,并且这些个股具有小市值、低换手率、低机构持股比特征;(3)过度自信投资者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但是与理性投资者一样充分理解了市场上公开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
投资者过度自信 市场波动性 个股波动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亮
本文从分析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入手,探讨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孙龙 舒立福 田晓瑞
应用美国阿拉斯加州1950—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1895—2001年及中国黑龙江省1980—1999年林火数据,分别计算出每年火灾发生的火场质心的经纬度坐标,用波谱分析研究其质心随年份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3个区域的林火的火场质心分别以一定的分布中心呈波动状态,其中火场质心在阿拉斯加州的分布中心为151·11°W、64·96°N,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分布中心为120·02°W、37·11°N,在黑龙江省的分布中心为127·07°E、49·59°N。火场质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经度方向上均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阿拉斯加州的林火火场质心在经度方向的周期为4·2a和6·25a;加利福尼亚州的林...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可燃物 全球变化 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鹏举
文章介绍了与股票市场收益异常波动相关的泡沫理论,反馈交易行为,股票收益的动量和反转等市场现象。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了股票收益的自相关,而收益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引起了异常扩散,由于扩散的方差大于标准布朗运动的方差,造成收益概率密度函数的厚尾现象,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共存的市场模型,可以给以上现象一个一致和完备的解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雪春 郑振龙
文章讨论了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实证结果表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并不是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一个好的估计值。所谓"特质波动率之谜"是由于研究者错误地使用滞后的特质波动率来取代预期特质波动率而出现的伪现象。文章采用对每支股票的对数特质波动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的方法提取预期特质波动率,并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即使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预期收益率 异质信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智明
利用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数据,采用半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法,研究了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中小板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两者负相关;当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为负时,中小板市场出现"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风险溢价 中小板市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亚仙 李洋洋
本文以A股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发现,中国股市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制换手率和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然后量化分解各控制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力,发现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和换手率的解释力占比高达70%,从而得出中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存在及投资者对彩票类股票的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