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1)
2023(9008)
2022(7984)
2021(7502)
2020(6735)
2019(15962)
2018(15763)
2017(30916)
2016(17382)
2015(19858)
2014(20312)
2013(20187)
2012(19284)
2011(17234)
2010(17829)
2009(16937)
2008(17445)
2007(15999)
2006(13973)
2005(12480)
作者
(52847)
(44966)
(44497)
(42555)
(28535)
(21751)
(20510)
(17464)
(16720)
(16085)
(15325)
(15173)
(14236)
(14233)
(14193)
(13883)
(13815)
(13203)
(13059)
(12954)
(11279)
(11245)
(11013)
(10191)
(10161)
(10125)
(10048)
(9972)
(9263)
(9120)
学科
(77225)
经济(77133)
管理(53079)
(52315)
(44371)
企业(44371)
方法(40160)
数学(35677)
数学方法(35270)
(22538)
(19174)
(17360)
中国(16634)
(15161)
财务(15130)
财务管理(15096)
(14710)
业经(14354)
企业财务(14351)
地方(14160)
(12850)
贸易(12846)
农业(12845)
(12444)
(11574)
理论(11121)
(10687)
银行(10639)
技术(10592)
(10443)
机构
大学(264802)
学院(260534)
(105573)
经济(103291)
管理(99996)
研究(87578)
理学(86332)
理学院(85341)
管理学(83670)
管理学院(83191)
中国(66353)
(56308)
科学(55955)
(50441)
(48046)
(46535)
研究所(42264)
业大(40941)
中心(40565)
财经(40106)
(40004)
农业(38149)
(36282)
北京(35328)
(34269)
师范(33897)
经济学(32265)
(31407)
(30673)
财经大学(29660)
基金
项目(168457)
科学(131553)
基金(122630)
研究(118089)
(107670)
国家(106823)
科学基金(90457)
社会(74186)
社会科(70275)
社会科学(70246)
(65505)
基金项目(65051)
自然(60144)
自然科(58786)
自然科学(58763)
自然科学基金(57754)
(55729)
教育(55429)
资助(51838)
编号(47280)
成果(39646)
重点(38255)
(38166)
(34920)
(34029)
科研(32969)
课题(32777)
教育部(32283)
创新(31941)
计划(31658)
期刊
(114745)
经济(114745)
研究(73463)
中国(48879)
学报(45404)
(42659)
(42593)
科学(40424)
管理(35017)
大学(33568)
学学(31703)
农业(28592)
教育(25160)
(23076)
金融(23076)
技术(22074)
财经(20561)
经济研究(17731)
(17564)
业经(17388)
(16077)
问题(15500)
统计(14771)
技术经济(14414)
(13939)
(13195)
财会(12388)
(12297)
理论(12184)
决策(12119)
共检索到38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汤谷良  徐晓利  
一、案例简介2006年年初,伊利股份经审议通过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在追加对价安排中有如下规定:参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若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设定目标,将分别向流通股股东追送一次股份,否则把应向流通股股东追送的股份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并且分别对2006年和2007年进行以下两次追送安排:如果公司2006、2007年度报告正式公告时,出现下列两种情形之一:1、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长江  巩娜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以伊利股份为例研究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费用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且股权费用摊销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修改其股权激励的方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钜  
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涛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制度环境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经理人代理理论分析了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案例,认为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没有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反而成为经理人实现私利的工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春玲  任莉莉  
本文以伊利股份和深振业A两家公司为样本,对比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并从激励方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激励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针对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了的解决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闻陈力  傅颀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燕  
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管理层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对企业剩余的分享。伊利股权激励事件在资本市场的反应使我们有必要重新考量我国新股份支付准则的恰当性,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引起重视。同时企业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股权激励实施的基础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林  
伊利股份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批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权激励计划自2006年4月推出以来就饱受争议,先是由于表决程序违规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后又因多个条款不合理被中国证监会要求修订,包括提高业绩考核条件、增加首期以后行权条件、取消加速行权、不得MBO等。本文将对伊利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晓立  
文章阐述了上市公司中必然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激励效果的影响,继而针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问题,探讨国有上市企业的激励机制,其中重点分析股权激励,随后结合股权激励在伊利和蒙牛公司的应用及表现作对比分析,提出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尝试性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增加国有上市公司激励效果的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强  
在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动态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微观契约条款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过一年的滞后期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表现出了持续三年的提升作用,且呈现了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限制性股票的短期效果更好,股票期权的长期绩效提升作用更佳,持续时间更长;激励力度越大、激励对象越广,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越强、持续期也越久,激励性较弱的契约则不存在明显的动态效应;激励条件严格、激励期限较长的契约能实现更强、更持久的绩效提升作用,缺乏约束性的方案仅存在短期效果,且在实施后的第四年出现业绩反转,显现出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是通过利益协同效应、风险承担效应和金手铐效应三个可能的渠道驱动企业绩效的动态增长,但具体的驱动机制因契约条款设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华,徐达,银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海燕  
股票期权在授予和行使的过程中会随着公司利益与高管自身利益产生矛盾,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利润的提高及企业所得税的降低与高管利益和其个人所得税的降低处于对立状态。本文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了什么情况下分别对公司和高管自身有利,其高管是否对股价进行了操纵或是有意地选择时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肖飞  张摄  李欣  
本文选取了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大华股份和远光软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采用相同股权激励方式下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的影响,并对这两家公司作对比研究,得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使用股权激励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给股东带来更大收益。但是,如果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不合理,这样不仅不会给公司带来收益的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弢  韩德宗  
股市全流通本质上就在于股权分置这个不合理制度及其派生的一系列不合理机制所造成的制度缺陷的改革,其中股权激励已成为股改后公司结构治理改革中最重要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国内证券市场上股票期权激励第一股——中捷股份的模式分析认为,作为“浙江模式”代表的中捷股份股权激励模式对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着特殊的示范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栾毅  
企业经营绩效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我国国有股份制企业低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股权激励是解决股份公司委托代理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基础 ,对股权激励效应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国有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激励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