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8)
- 2023(8386)
- 2022(7047)
- 2021(6171)
- 2020(5065)
- 2019(11436)
- 2018(11178)
- 2017(21100)
- 2016(11331)
- 2015(12747)
- 2014(12918)
- 2013(12964)
- 2012(12277)
- 2011(11431)
- 2010(11846)
- 2009(11406)
- 2008(11191)
- 2007(10270)
- 2006(9530)
- 2005(9113)
- 学科
- 济(70986)
- 经济(70904)
- 管理(38748)
- 业(31812)
- 企(26144)
- 企业(26144)
- 方法(21268)
- 数学(18526)
- 数学方法(18423)
- 地方(16778)
- 制(16043)
- 中国(15494)
- 农(14847)
- 财(14529)
- 业经(13661)
- 地方经济(12279)
- 学(11679)
- 体(11179)
- 环境(9917)
- 融(9770)
- 金融(9768)
- 银(9287)
- 农业(9285)
- 银行(9276)
- 行(8891)
- 体制(8501)
- 经济学(8266)
- 贸(8066)
- 贸易(8061)
- 务(7903)
- 机构
- 大学(179162)
- 学院(176311)
- 济(88671)
- 经济(86869)
- 研究(65757)
- 管理(64886)
- 理学(54724)
- 理学院(54135)
- 管理学(53424)
- 管理学院(53082)
- 中国(49044)
- 财(41674)
- 京(37114)
- 科学(33851)
- 所(32192)
- 财经(32133)
- 经济学(29489)
- 经(28936)
- 江(28679)
- 中心(28588)
- 研究所(28344)
- 经济学院(26064)
- 农(24304)
- 北京(23668)
- 院(23657)
- 财经大学(23619)
- 业大(21555)
- 州(21500)
- 范(21497)
- 师范(21321)
- 基金
- 项目(107825)
- 科学(86161)
- 研究(81507)
- 基金(79957)
- 家(68061)
- 国家(67547)
- 科学基金(58474)
- 社会(55985)
- 社会科(53247)
- 社会科学(53233)
- 基金项目(41198)
- 省(41085)
- 教育(37377)
- 自然(34384)
- 划(33706)
- 自然科(33542)
- 自然科学(33531)
- 自然科学基金(32943)
- 资助(32798)
- 编号(31546)
- 成果(26378)
- 制(26165)
- 部(25009)
- 重点(24580)
- 发(24262)
- 国家社会(24232)
- 课题(22945)
- 创(22413)
- 教育部(22234)
- 人文(21528)
共检索到28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姜国刚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循环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力和经济力的合力,其演进的核心障碍在于自然资源的不完全价格机制。本文基于自然资源不完全价格机制的经济学溯源,提出应由政府通过制度规制确立自然资源完全价格机制,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内生演进,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提出采用能值分析法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价值计量,并对自然资源重定价后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进行了经济分析。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内生演进 驱动力 价格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国刚 丁跃进
目前我国在循环经济推进与发展中,政府主导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总体上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循环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系统结构及其驱动力机理,提出了循环经济内生演进的系统结构,主张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选择应是依托适当、合理的制度规制,实现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的调节与改善,降低采用非循环经济模式的收益,以有效地反映资源与环境的供求关系,并将其作为循环经济内生演进的驱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换,在本源层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内生演进,实现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内生演进 动力机制 系统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尽管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未来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不稳定、不确定的外在约束,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特有的国情和内生动力,人口城镇化释放的巨大内需潜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拓展的经济潜力等,都将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城镇化 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思斌
以1992~2011年间经济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内生驱动力和外在拉动力进行对比,以人力资源投入和社会投资作为代表指标,寻找二者对经济的差异,结果发现,我国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内生驱动力对经济的长期弹性已经超过外资拉动力,但在短期内还存在负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显示内在驱动力和经济增长是双向因果关系的,但是投资对经济增长仅为单向拉动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生驱动力 外在拉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小东
本文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中的期望理论学说进行了分析评价,引入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动力受到创新收益、创新投入、创新成功预期与创新失败可能性四项因素的影响作用。由此重新构造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期望—风险内驱动力机制”理论模式。最后,对这一新的创新动力机制模式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动力 内驱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泽 李东
新古典增长理论发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找到经济长期增长的进路与方向。但是圉于经典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技术进步的作用被看作是外生的。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发现对于研究工作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经济外部性,确立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基础。它们具有总的边际报酬不变,甚至递增规律,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相当大的外部性又不致引起私人垄断的存在。在贸易理论和分工理论之后,新增长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德勇 张麒
研究目标:构建指标体系来测度2006~2018年中国不同类型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水平与差异,探究其演变规律及驱动力。研究方法:从融合基础、融合深度和融合绩效三个维度,采用AHP-Entropy组合赋权法构建融合指数,综合运用指数分解、对比分析法和σ敛散分析法,探究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城市的整体融合水平持续改善,其中技术进步是核心动力,发展方式转变是重要路径,环境治理强度是关键支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融合的演进及驱动力差异显著;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是资源型城市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以“增长极”为引领的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整体融合水平。研究创新:从融合的视角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发现了资源型城市和城市群融合水平的提升路径。研究价值:有助于厘清不同城市的融合水平和驱动力差异,对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精准施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指数 城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2012年外贸进出口受制于外需疲弱,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双陷入低迷。2013年的外贸在这两个主要因素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形下,难有大的起色,增速略有增长仍将是2013年外贸形势的主基调,我们应积极应对,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力。
关键词:
外贸形势 多重因素 驱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磊 欧向军 张洵
在归纳概括经济极化驱动力机制概念及其内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长三角地区经济极化驱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6,2001,2006和2012年4个典型年份,运用熵值法对其整体和25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极化驱动力和类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经济极化的驱动力与极化水平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极化形成与发展的动力逐步由工业化为主向全球化为主转变,进而转向城镇化和分权化多元并进的局面;②近10多年来,上海市的经济极化属于分权化带动型,但其经济极化的总驱动力在逐渐减弱,而江苏省各地区经济极化驱动力的类型多样,自北向南的层次感十分突出,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极化类...
关键词:
驱动力机制 经济极化 熵值法 长三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真平 谢印成
关注数字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演化发展,从数字乡村动态演化视角,整合乡村建设理论与数字经济驱动发展理论,从数据要素、产业转型、治理机制和公共服务4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驱动数字乡村演进模型,以江苏沭阳堰下村和浙江德清五四村为案例,通过梳理分析二手资料和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解剖数字经济驱动在数字乡村演进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数字乡村的初始发展阶段,数据要素价值化是演进关键,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演进支撑;在转型发展阶段,治理机制与公共服务提供演进的内外动力,治理机制完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和韧性,公共服务质量决定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成熟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和治理机制以及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组合推动数字乡村持续发展。其中,数字产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产业转型和公共服务组合发挥作用,如堰下村;数字治理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数据要素和治理机制组合发挥作用,如五四村。由此提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在宏观层面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在中观层面促进数字乡村分型发展,在微观层面促进创新与效率提高。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数字治理 数字产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厉以宁
高坚同学和我相交已经30年了。当时他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他的导师欧阳本先教授是湖南人,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比我高三届,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就和我熟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征驰 邹智力
文章基于共享经济市场结构演进的三个典型阶段,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技术赋能、用户规模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滴滴出行""、快的打车"和"Uber中国"之间的动态竞合过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起步阶段,市场处于局部垄断状态,平台企业技术赋能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共享经济市场效率;在发展阶段,市场进入竞争状态,平台企业间扩张用户规模的竞争将提升市场效率;在成熟阶段,平台间并购而形成"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此时市场效率可能再次得到提升。同时,技术赋能对市场效率具有"优化"和"挖掘"的双重效应,而用户规模则对市场效率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叶提芳 王军礼
本文以1978~2012年间我国双重转型为背景,研究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国有部门规模及劳动力流动成本对我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影响。通过对所建立的三部门模型进行一系列的反事实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在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影响劳动力再分配的力度最大,它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变化的解释程度分别为34.7%、24.7%和6.9%;其次,国有部门的规模缩小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变化的解释程度分别为10.7%、19.2%和14.9%;劳动力流动摩擦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我国经济结构变迁的进程,但力度并不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敏旋
人类由于无限度地生产和消费,破坏了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可持续性。而循环经济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而对传统线性经济的一种扬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孝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复杂性、开放性、空间层次性,使传统方法难以深入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集成空间经济计量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生驱动因素与多重耦合机制,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相邻经济区域的耦合关系,给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