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0)
- 2023(15066)
- 2022(12676)
- 2021(11703)
- 2020(9851)
- 2019(22409)
- 2018(22287)
- 2017(43243)
- 2016(23324)
- 2015(25935)
- 2014(25532)
- 2013(25383)
- 2012(22928)
- 2011(20321)
- 2010(20157)
- 2009(18901)
- 2008(18758)
- 2007(16561)
- 2006(14458)
- 2005(12885)
- 学科
- 济(96773)
- 经济(96664)
- 业(95327)
- 企(87608)
- 企业(87608)
- 管理(84236)
- 方法(43040)
- 数学(33442)
- 数学方法(33116)
- 业经(32445)
- 财(30201)
- 农(29686)
- 中国(23690)
- 务(23116)
- 财务(23058)
- 财务管理(23035)
- 技术(22284)
- 企业财务(21840)
- 农业(20949)
- 理论(19195)
- 制(19113)
- 和(18313)
- 地方(17702)
- 学(17270)
- 划(17105)
- 策(16201)
- 贸(15857)
- 贸易(15845)
- 易(15361)
- 环境(14742)
- 机构
- 学院(329546)
- 大学(325229)
- 管理(138991)
- 济(132502)
- 经济(129759)
- 理学(120057)
- 理学院(118879)
- 管理学(117243)
- 管理学院(116638)
- 研究(101613)
- 中国(78303)
- 京(68994)
- 科学(61729)
- 财(61091)
- 农(50771)
- 所(49437)
- 财经(48944)
- 江(48641)
- 业大(47463)
- 中心(46148)
- 研究所(44650)
- 经(44496)
- 北京(43209)
- 范(40749)
- 师范(40432)
- 农业(39549)
- 州(39305)
- 经济学(38505)
- 商学(37736)
- 商学院(37372)
- 基金
- 项目(222099)
- 科学(176918)
- 研究(166879)
- 基金(161595)
- 家(138648)
- 国家(137373)
- 科学基金(120765)
- 社会(105769)
- 社会科(100198)
- 社会科学(100173)
- 省(88194)
- 基金项目(86306)
- 自然(77895)
- 自然科(76124)
- 自然科学(76110)
- 教育(75367)
- 自然科学基金(74826)
- 划(72337)
- 编号(68511)
- 资助(64892)
- 成果(54274)
- 创(50840)
- 重点(48618)
- 部(48461)
- 发(47622)
- 创新(46578)
- 课题(46111)
- 业(43773)
- 项目编号(42999)
- 国家社会(42884)
- 期刊
- 济(149239)
- 经济(149239)
- 研究(96208)
- 中国(61244)
- 管理(56197)
- 财(49964)
- 农(47133)
- 学报(45538)
- 科学(44608)
- 教育(36157)
- 大学(35459)
- 学学(33392)
- 农业(33108)
- 技术(30983)
- 业经(27425)
- 融(27045)
- 金融(27045)
- 财经(24061)
- 经济研究(22787)
- 经(20613)
- 业(19624)
- 问题(18963)
- 技术经济(18700)
- 科技(17324)
- 现代(16731)
- 商业(15887)
- 图书(15749)
- 财会(15524)
- 理论(15510)
- 版(14108)
共检索到480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树文 罗瑾琏 胡文安
随着数字情境的不确定性日益骤增,企业与客户间价值关系也逐渐从产品主导逻辑的价值交易转变为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这种价值转型前后的特征差异,但关于创新型企业如何从价值交易转变为价值共创缺乏深入理论探讨。本研究以容智信息科技公司为调研对象,构建出创新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从价值交易到价值共创的转型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企业从价值交易转向价值共创需依次经历连接迭代与赋新迭代两个过程;(2)在连接迭代中,企业依次通过前瞻性认知、适应性重构、创造性搜寻打破资源受限,形成数字资源优势,实现从产品提供商到数字化赋能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3)在赋新迭代中,企业依次通过数字资源能力的聚合、数字产业链的衍射、数字生态的共生突破优势选择,发展智能生态,实现从满足客户现有需求到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变;(4)创新型企业的价值转型表现出一种在数字战略认知中的持续迭代与数字跃升逻辑,分别在连接与赋新迭代中解决资源受限与优势选择问题。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解构了数字战略认知框架,建构了创新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逻辑,而且延伸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能力理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悦 沈蕾 王圣君
本文基于过程导向理论,分析了数字创意企业多主体价值共创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的过程机制。通过对396家数字创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创造性过程投入在多主体价值共创和企业数字化创新过程中产生了中介作用。其中,多主体价值共创通过个体的问题识别和创意产生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多主体价值共创通过个体的信息搜索和编码并未显著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本文结论对于数字创意企业深入探索多价值共创基础上数字创新的实现路径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本文最后从完善对话、拓宽渠道和鼓励试错等角度提出了数字创意企业提升数字化创新的相关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瑶 肖静华 谢康 廖雪华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正在逐渐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思想,但对企业与消费者交易产生的价值提供模式如何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产生的价值共创模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1)企业与消费者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资源基础;(2)企业与消费者合作演化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能力基础,具体由识别资源、共享资源和对接资源3种能力构成;(3)企业与意见领袖、平民化中心两类特殊消费者的协同演化,构成两种营销转型路径:一是与意见领袖合作构建交易媒介,强化普通消费者的能力信任,二是与平民化中心合作构建交流媒介,提升普通消费者的情感信任。由此,本文基于协同演化视角提出了企业营销转型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强化了服务主导逻辑下企业与特殊消费者的价值共创理论研究,并使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营销转型领域得到深化和推进。结论对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转型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瑶 肖静华 谢康 廖雪华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正在逐渐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尽管现有研究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的思想,但对企业与消费者交易产生的价值提供模式如何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产生的价值共创模式缺乏理论探讨。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1)企业与消费者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资源基础;(2)企业与消费者合作演化形成的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成推动面向价值共创营销转型的能力基础,具体由识别资源、共享资源和对接资源3种能力构成;(3)企业与意见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琼琼 罗公利
企业价值共创体系是现代企业为适应超竞争环境而建立的价值创造复杂巨系统。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具有两层四网结构的企业价值共创体系结构模型,并分析网络层级间的关系、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涌现过程,建立企业价值共创体系能力演化涌现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模拟仿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并提出企业价值共创体系的管理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德强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企业的竞争力相对减弱,而与此同时,国家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创新优惠政策迫使传统企业不得不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但目前对创新型企业的定义和价值评估仍存在争议。创新如何被量化和定义及如何评估创新型企业的价值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孙晶所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型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立足于创新型企业的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依绍华 梁威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企业承担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功能。近年来,受电商冲击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影响,传统商业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如何转型脱困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百货企业较早开始以数字技术融合传统业态探索转型路径,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王府井集团和天虹数科2家百货企业为典型案例,从价值链理论与服务主导逻辑相结合的视角,构建以“价值共创平台网络”为核心概念的系统理论框架,阐释百货等传统商业企业转型的微观机理,提出企业间由竞争向竞合转型的价值共创路径。研究发现,传统商业企业借助数字技术与数据资源优势,以服务主导逻辑为核心,通过由内向外迭代价值创造能力、建立新联结点推进价值共创、构建立体式价值共创平台网络三个阶段,与顾客、供应商和同业企业共创价值并形成差异化的“媒介”方式。通过从解构、结构到重构价值创造路径的转型过程,传统商业企业由单一价值链增值转变为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增值。本文丰富了传统商业企业转型、价值共创、服务主导逻辑等理论研究,将企业内部能力与组织更新牵引式解构、外向自发式结构、与参与者协同式重构的价值共创过程具象化,为传统商业企业的转型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帆 陈燕
价值共创时代,建设适应我国上市企业的价值评估体系,需要从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上进行突破。基于顾客增加值(Customer Value Added,CVA)理论,本文结合传统的股东价值评价系统(EVA)说明了CVA价值系统的整合与构建过程,并利用沪深A股上市的100家企业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企业CVA价值与EVA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企业的CVA价值水平整体滞后于EVA价值水平3年,说明我国的企业对于顾客需求的把握能力较差,企业发展受到股东的过度制约,导致了企业在价值供给与价值共创角度存在较大偏差。发展企业CVA价值系统,是企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举措。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晶
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构建全面、可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创新能力的起点。利用2010~2014年沪深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研究创新能力对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进一步测度和检验我国目前创新型企业创新子能力的作用和质量发现,人力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价值贡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厘清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更可为进一步完善与推行全面创新引导工程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中兵 谭力文 赵满路 曲世友
现有的关于企业共享经济的主流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多边市场理论,在解释集群企业共享经济模式时具有局限性。本文采用多学科研究范式,可以整合企业共享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社会创业理论,对集群企业共享经济的环境诱因、影响集群企业共享经济过程的环境规制力量以及实现可持续共享经济的有效战略路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这对于促进或规范集群企业共享经济模式,从而在产业集群中推行供给侧改革、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升级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集群企业 共享经济 共创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只靠孤立的企业创立价值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认识到价值共创的重要作用,并用区块链技术来促进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实现。因此,文章从传统价值共创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间价值共创,总结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说明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企业间价值共创,并分析区块链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共创价值。最后对此提出应用困难与建议,帮助企业克服障碍。
关键词:
区块链 价值共创 联盟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焦娟妮 范钧
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是指顾客通过参与企业社会责任(CSR)活动,与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共同创造。顾客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价值的主要受益者,具有与企业开展社会价值共创活动的便利性和积极性,但传统研究对顾客在企业社会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较为忽视。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企业社会责任、顾客参与等理论和企业实践,提出了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的概念界定、维度构成和主要类型;从顾客自身、CSR项目、顾企互动、共创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的主要驱动因素;从社会价值和其他(顾客、企业)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的主要作用结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的初步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五个主要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岩
近年来,创新生态系统与价值共创行为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基于双元创新的视角,讨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影响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相当有限,其内在的机理还没有得到清晰的探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引入双元创新这一调节变量,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双元创新与价值共创的关系模型,利用189家信息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对双元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价值共创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对价值共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双元创新 价值共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管军 陈艺丹 赵学存
本文对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借鉴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一般规律,引入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按照这一框架分别提出了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的具体的计量方法;引入AHP法确定了权重,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创新计量方法,从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合理计量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乔艳芬 卢鑫
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价值共创的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实践中,顾客参与企业在线社区共创价值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新趋势,一方面顾客可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共创过程识别顾客的潜在需求。文章基于已有的现实背景,立足于价值共创视角,以MIUI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为情境,探讨了在线产品创新社区共创环境,以及在线产品创新社区的主要参与主体间是如何共创价值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