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0)
2023(7606)
2022(5949)
2021(5449)
2020(4623)
2019(10535)
2018(10710)
2017(20166)
2016(10881)
2015(11831)
2014(11870)
2013(11602)
2012(10330)
2011(8939)
2010(9488)
2009(9402)
2008(9967)
2007(8796)
2006(8191)
2005(7891)
作者
(29111)
(24429)
(24378)
(23055)
(15923)
(11489)
(10966)
(9288)
(9221)
(8865)
(8275)
(8218)
(8190)
(7793)
(7759)
(7322)
(7192)
(6984)
(6978)
(6777)
(6160)
(6036)
(5927)
(5762)
(5570)
(5468)
(5447)
(5307)
(4788)
(4743)
学科
(70422)
(68514)
企业(68514)
(52652)
经济(52566)
管理(52359)
业经(25212)
(22709)
方法(20834)
(18830)
(17938)
财务(17933)
财务管理(17921)
企业财务(16984)
(15446)
技术(14644)
农业(14245)
理论(13162)
(13030)
(12967)
数学(12803)
数学方法(12720)
企业经济(12439)
体制(11793)
(11751)
(11351)
中国(11183)
经营(11180)
技术管理(9956)
决策(8961)
机构
学院(161925)
大学(155898)
(73712)
经济(72537)
管理(69467)
理学(58823)
理学院(58364)
管理学(57911)
管理学院(57590)
研究(47649)
中国(41256)
(38479)
(32400)
财经(29083)
(26395)
(26286)
科学(24468)
(23783)
(23008)
经济学(21893)
财经大学(21154)
商学(21089)
中心(21087)
商学院(20914)
北京(20594)
(20302)
研究所(19996)
经济学院(19585)
业大(19375)
经济管理(18960)
基金
项目(94160)
科学(76970)
研究(74680)
基金(69390)
(57546)
国家(56896)
科学基金(51995)
社会(49796)
社会科(47196)
社会科学(47184)
(37946)
基金项目(36407)
教育(33896)
自然(31377)
自然科(30684)
自然科学(30677)
编号(30372)
自然科学基金(30236)
(29433)
(27801)
资助(27173)
成果(24123)
(23793)
(21579)
(21323)
创新(21107)
重点(20610)
国家社会(20539)
(20472)
课题(20419)
期刊
(92342)
经济(92342)
研究(52872)
(35520)
中国(32893)
管理(32719)
(23439)
科学(18186)
业经(17368)
(17210)
金融(17210)
教育(16990)
技术(16799)
财经(15864)
农业(15742)
学报(15537)
经济研究(13931)
(13863)
大学(13552)
学学(12789)
问题(11540)
技术经济(10943)
(10848)
财会(10807)
现代(9565)
会计(9141)
世界(9128)
商业(8993)
(8688)
经济管理(8659)
共检索到256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翟林瑜  
与我国15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果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面对这种状况,人们普通认识到了既有的改革措施(如经营承包制)的局限性,在股份制的导入上取得了共识。然而,不可否认,在关于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方面还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解决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问题的一个可行之路是彻底实行国家所有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给企业自主经营权。这一认识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把眼光放到了放权让利的激励效果,而忽视了现行国有财产管理制度固有的制度缺陷。也就是说,这种看法只看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两权分离的表象效果,而没有注意到导致这一效果的必要条件和深层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建新  
The functioning mechanism of China'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is in essense a special commis sinned agency i, c.,the dual commission agency with three parties:nationals,governments and the executives of the enterprises. A comparison of dual comnussion agency and the regular commissioned agency in pr...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鸿翔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解决目前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就是改革现有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重塑所有权代理,即把原来由政府行使的国有产权转变为新的产权主体,形成新的人格化代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经营权代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保法  杨万才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能够积极地工作,最大限度的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淑敏  刘军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复杂,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产权论为指导,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建立政府企业、特殊法人企业和国有股份公司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然后以超产权论为指导,从理念上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精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鸿君  
从代理问题看国有企业改革·于鸿君·一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或一些人(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力,代理人在履行这种契约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这种契约关系就是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红亮  
一、引言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主题。在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献大量涌现。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至少经济学家们已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保利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确定,这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开始的试点到普遍实施,至今有近20年的历程。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正确的选择。未来的改革,仍然是继续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维迎  
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张维迎企业理论是经济学过去20年间最为活跃、最富有成就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nexusofcontracts)。换句话说,企业是个人之间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孟  
现代企业代理问题和国有企业改革陈工孟(香港理工大学商学院)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企业所有者(被代理人)授权企业经营者(代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的一种契约关系,由这种契约关系所产生的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或冲突问题被称为代理问题。由企业的代理问题而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向荣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从股权制衡的视角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制衡股东类型选择及持股比例的确定、国有资本参股企业的选择及国有股比例的确定,合资主体的选择等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引入合理的投资主体、适当增加国有股减持比例,慎重选择参股企业、控制国有资本的参股比例,精心选择合作伙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兰丽  
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看国有企业改革●王兰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历史性的课题已经被人们关注10余年了。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放在整个企业体系内考虑。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即它首先是一种政府政策工具,其次才是追求利润。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岳兵  
委托和代理是一种分工,是权利的重新配置。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分工范围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两权”分离的作用,使得委托人不得不向代理人授权,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我国的国有产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但是,国有企业不可能直接由全体人民经营,因而由国家代表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季娅倩  
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太高 ,尤其是国有企业特有的股东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代理层次多、监督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决策偏差大而成本高昂 ,成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净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阻碍了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的产生。同时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 ,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 ,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成本也要大大超过规范的股份公司。这些问题使得国有企业难以达到规范股份公司的效率。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培育真正的股东 ,同时要规范企业参与者的行为 ,政府也应当为此创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