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4)
- 2023(2490)
- 2022(2097)
- 2021(2071)
- 2020(1697)
- 2019(4168)
- 2018(4076)
- 2017(8427)
- 2016(4421)
- 2015(5077)
- 2014(5101)
- 2013(5038)
- 2012(4533)
- 2011(4046)
- 2010(4150)
- 2009(4104)
- 2008(4418)
- 2007(4006)
- 2006(3577)
- 2005(3385)
- 学科
- 企(23764)
- 企业(23764)
- 业(23539)
- 管理(22650)
- 济(20398)
- 经济(20354)
- 财(12127)
- 方法(11913)
- 务(10703)
- 财务(10700)
- 财务管理(10686)
- 企业财务(10408)
- 数学(9327)
- 数学方法(9265)
- 制(5549)
- 理论(5387)
- 业经(5344)
- 公司(5188)
- 体(4462)
- 体制(3990)
- 学(3980)
- 和(3544)
- 人事(3520)
- 人事管理(3520)
- 划(3401)
- 策(3396)
- 农(3356)
- 中国(3158)
- 经营(3110)
- 银(3007)
- 机构
- 大学(72055)
- 学院(70016)
- 管理(32278)
- 济(29949)
- 经济(29439)
- 理学(28643)
- 理学院(28443)
- 管理学(28199)
- 管理学院(28080)
- 财(17386)
- 研究(17319)
- 中国(15361)
- 京(14198)
- 财经(14054)
- 经(12842)
- 财经大学(10791)
- 商学(10321)
- 商学院(10265)
- 江(9281)
- 经济学(9066)
- 北京(8848)
- 科学(8262)
- 经济学院(8023)
- 经济管理(7927)
- 中心(7865)
- 所(7716)
- 州(7515)
- 范(7478)
- 师范(7415)
- 工商(7285)
- 基金
- 项目(41717)
- 科学(34678)
- 基金(33478)
- 研究(30699)
- 家(27893)
- 国家(27660)
- 科学基金(25609)
- 社会(21311)
- 社会科(20196)
- 社会科学(20192)
- 基金项目(18140)
- 自然(17176)
- 自然科(16828)
- 自然科学(16823)
- 自然科学基金(16584)
- 教育(14867)
- 省(14376)
- 资助(13788)
- 编号(12207)
- 划(12167)
- 部(10548)
- 成果(10381)
- 教育部(9838)
- 人文(9727)
- 重点(8872)
- 创(8749)
- 国家社会(8627)
- 性(8523)
- 大学(8474)
- 项目编号(8421)
共检索到99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信
本文用股息的代理理论分析我国A股、H股和红筹股公司的派现行为。由于股东保护法制不完善 ,公司“内部人”对股东的剥夺导致A股公司低派现。香港法制健全 ,股东能利用法律手段争取高派现 ,因此H股和红筹公司派现水平较高。此外 ,股权结构对公司派现行为也有显著影响。最近证监会有关公司派现的指导性规定是必要的 ,但也有副作用。长远来看 ,建立法治是保护投资者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股息 代理理论 投资者保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华
出于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初衷,中国证券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现金分红的措施,由此也引发了市场中异常派现问题的产生,使得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目标渐行渐远。本文对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和低派现的行为进行探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金分红 异常派现 股利政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卓雅心 郑蓉 干胜道
现金分红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我国资本市场不派现、超能力派现等分红"乱象"久治不愈。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超能力派现与不派现两种异常派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监事会和基金持股能够制约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薪酬的增加,能够制约上市公司不派现行为;减少高管持股和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有助于制约超能力派现和不派现行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是制约分红"乱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异常派现 超能力派现 不派现 公司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常 刘笑松 黄蕾
对于公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多角度考察与实证检验,发现高额现金持有公司具有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股利支付少、高管持股低、代理成本小等诸多公司特征;通过融资约束分组检验发现,高融资约束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显著为正,融资约束使得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现金积累倾向与偏好。实证研究表明:与委托代理理论相比,融资约束理论更适用于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
关键词:
高额现金持有 融资约束 委托代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至文
文章在理论上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将大股东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为了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代理成本,建立了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公司控制机制 代理理论 掠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宏
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运作机制的重要因素 ,MM定理奠定了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公司股权结构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公司股权的适当分散和内部股权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资本结构选择与公司业绩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资本结构 代理成本 内部股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莉 关宇航 顾春霞
本文突破委托代理理论,以控制幻觉理论为基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是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显著抑制了过度投资行为,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另一方面来自控制幻觉的减弱,缓解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独立董事对过度投资行为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董事会规模及股权集中度对过度投资行为不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公司治理基本功能的解读,完善了公司治理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文达
本文通过对2002~2009年我国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股票市场股权集中度水平较高、"一股独大"明显,以致我国上市公司出现股东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控股股东与债权人三个代理问题,由此引申出了审计需求代理理论,并结合有关文献,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代理理论 审计需求 股权结构 股权集中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奇 程婧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备受争议,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派现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界定过度派现行为的标准,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过度派现行为,有些正常的高派现并不等同于过度派现。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过度派现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 派现 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守国 李竟成
本文综述了MM定理及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新进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所处的经济现实条件与MM定理前提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结构 MM定理 上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平 刘西友
以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审计质量对业绩—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审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为审计质量代理变量的检验表明,前十大事务所的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事务所,审计质量显著影响会计业绩在薪酬契约中的作用。这些证据表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
关键词:
业绩—薪酬敏感性 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洁 谭加劲
关联交易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非公允关联交易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越不健全,发生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大。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诸多漏洞,我们建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法律法规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以规范关联交易,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关键词:
关联交易 公司治理 委托代理理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彭桃英 周伟
对上市公司为何会连续几年持有大量高额现金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财务理论上有代理理论和权衡理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本文以174家在1998—2000年连续3年持有高额现金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验证高额现金持有的决定因素及其给企业业绩的影响,来回答我国企业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可以用何种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与代理理论相比,权衡理论更适合用来解释我国企业的高额现金持有行为。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维护现金安全,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解决我国企业高现金持有问题,今后更多的应该是从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渠道入手。
关键词:
高额现金 代理理论 权衡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振兴
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共同构成内部人,内部人共同分享控制权利益带来的好处。监管政策的出发点是降低控制权利益,减少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