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
- 2023(1315)
- 2022(1099)
- 2021(901)
- 2020(797)
- 2019(1638)
- 2018(1569)
- 2017(3104)
- 2016(1579)
- 2015(1779)
- 2014(1674)
- 2013(1707)
- 2012(1422)
- 2011(1308)
- 2010(1322)
- 2009(1399)
- 2008(1438)
- 2007(1263)
- 2006(1042)
- 2005(998)
- 学科
- 业(6266)
- 企(6195)
- 企业(6195)
- 管理(6118)
- 济(5812)
- 经济(5805)
- 财(2718)
- 方法(2611)
- 务(2403)
- 财务(2403)
- 财务管理(2403)
- 企业财务(2305)
- 教育(2002)
- 数学(1912)
- 数学方法(1894)
- 业经(1794)
- 学(1578)
- 理论(1572)
- 中国(1381)
- 制(1276)
- 和(1259)
- 思想(1236)
- 政治(1222)
- 思想政治(1126)
- 政治教育(1126)
- 治教(1126)
- 德育(1102)
- 贸(1087)
- 贸易(1087)
- 易(1067)
- 机构
- 大学(23355)
- 学院(23324)
- 管理(9036)
- 济(8602)
- 经济(8424)
- 理学(7964)
- 理学院(7865)
- 管理学(7804)
- 管理学院(7747)
- 研究(6135)
- 京(4815)
- 财(4644)
- 中国(4565)
- 财经(3779)
- 范(3548)
- 师范(3532)
- 经(3412)
- 江(3375)
- 科学(3326)
- 北京(3025)
- 师范大学(2856)
- 财经大学(2796)
- 经济学(2784)
- 所(2742)
- 商学(2732)
- 州(2716)
- 商学院(2704)
- 中心(2692)
- 经济学院(2488)
- 业大(2475)
共检索到3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从人的价值角度探讨德育的价值,可以看出德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上,更重要地体现在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上,因为社会是由人来构成的。德育的价值体现为为社会服务和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双重功效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价值 人的价值 德育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艳敏 彭献军 沈世华
构树属于桑科构属多年生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自从3 000多年前有记载以来,人类祖先在多个方面对构树进行了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文献史料、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的收集整理,发现构树在人类文明之初被用来制作树皮衣,为人御寒保暖;在汉朝以来被用于造纸,记载传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北宋时期被用来制作世界历史上第一张纸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汁、叶、皮、果实等均可入药的构树,更是在治病救人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如今,构树传统应用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必将迎来构树文化推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
构树 树皮布 楮纸 楮币 园林绿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筱薏 赵宏
生态消费模式主要主张适度消费、消费正义和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模式的三方面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它拨正了消费主义所蕴含的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的物化倾向和消费至上的观念,在肯定人的效用价值的同时肯定和高举人的类价值,并摆正了人类与非人类成员的价值地位,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真正回归。
关键词:
生态消费 价值 人的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峻杉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无"、"德"与"一"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之后,老子思想中"天德"的意义和地位才能突显出来。"天德"是人德的内在决定力量,人在婴儿阶段都曾丰厚地拥有过,而随着人的成长,"天德"不断消耗,人也愈难与之相应。"天德"支配善恶又超越善恶。"德"的系统性和"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决定了"天德观"视野下道德的开放性。老子"天德观"有助于重树道德信仰,呼唤德育"修身"范式的实质性回归,并指向了德育生活化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
德道经 道德信仰 天德观 人德 天人合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传宝
德育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出不同的轨迹。对德育形态的分析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展开。德育的历史形态包括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与现代学校德育三个方面;德育的现实形态则可以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与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三个层面。德育形态的分析有利于德育概念的界定、德育发展方向的把握与德育实效的提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卫东 张典兵
德育价值是指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高校 德育价值 实现条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邱琳
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经历着一个被价值塑造的过程。价值并非独立于人之外,而是内在于主体的人格、思想和行为;教育不仅是价值塑造人的首要方式,也是人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自现代以来,教育的价值本性随着价值基础的危机而渐趋流失,要遏制现代性价值危机、消解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必须还教育以价值本性,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教育引领人的价值生存。
关键词:
价值教育 人的存在 价值本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卫 王志洲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亚飞
人性假设是关于人及其本质的基本看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秦诸子学说、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近现代思想家等,都对人性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证。法律属于一种规范人之行为的规章制度,对于人性的窥探与研究,实乃法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对人性议题具有共同的理论旨趣,推导出类似的法律制度生成的理论逻辑,而中西人性预设的差异性则导致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构架和法律文化特点。对人性的诸般言说,其真正的意义并非对人性之善恶有所定论,而在于发现人性作为价值维度在法律创制、实践过程中的解释力量。人性不仅是法律产生的推动力,同时也是法律得以发展、存续的价值根基。
关键词:
人性 法律价值 人性善恶 中西法律传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彩霞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在培养合格师范生方面作用显著,是构成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必由之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是师范生感知教育、理解教育,产生职业认同感,学会课堂教学决策的主要途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荣安
道德与文化、价值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复杂的。本文试图通过理清这种关系 ,来揭示教育 ,尤其是道德教育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双重功能 :即保存和传承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功能及适应和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功能。文章试图进一步阐明实现这两种功能的主要途径。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与价值传统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主导方法 ,但各国道德教育的内容是趋同的 ,方法的改革亦有融合的趋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世雄
本文通过对全国1120个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价值演绎在消费生活形态上,主要有七种:务实型消费、随缘型消费、保守型消费、享乐主义消费、忠诚型消费、从众性消费、理性化消费,并分析了这七种消费生活形态的地区分布情况。研究结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 生活形态 消费 实证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钱文科 钱文芳
很多企业在人才政策上都会标榜其优厚的价值分配,让人以为公司愿意和员工共享成长收益,但最后究竟多少能落到"奋斗者"头上却是未知,甚至有可能出现"白忙一场"的境况,便宜了那些"搭便车"的人。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很多企业在激发员工的潜能上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股权激励、股份认购、EVA(经济增加值)奖金池、优秀人才奖等等,但是这些听上去充满诱惑力的手段却收效甚微,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瑜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在自媒体空间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网络主体的交往关系是认识和把握自媒体生态的新视角。基于互动模式的不同,科层交往场域、熟人交往场域和陌生人关系场域构成了自媒体网络生态中的三类典型场域。各类交往场域在发挥高校德育的主导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和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交往 高校德育 公民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