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8)
- 2023(10993)
- 2022(9322)
- 2021(8513)
- 2020(7244)
- 2019(16357)
- 2018(15920)
- 2017(30756)
- 2016(16285)
- 2015(18188)
- 2014(17859)
- 2013(17687)
- 2012(16090)
- 2011(14459)
- 2010(14387)
- 2009(13133)
- 2008(12372)
- 2007(10633)
- 2006(9557)
- 2005(8539)
- 学科
- 济(90859)
- 经济(90781)
- 管理(49995)
- 业(45341)
- 企(36802)
- 企业(36802)
- 方法(36492)
- 数学(33053)
- 数学方法(32662)
- 中国(20229)
- 地方(20071)
- 农(18735)
- 财(18297)
- 业经(16561)
- 学(14728)
- 地方经济(13354)
- 制(13235)
- 农业(13088)
- 环境(11532)
- 务(11523)
- 财务(11485)
- 财务管理(11464)
- 贸(11133)
- 贸易(11124)
- 企业财务(10965)
- 融(10898)
- 金融(10896)
- 易(10739)
- 和(10617)
- 银(10532)
- 机构
- 大学(232416)
- 学院(231378)
- 济(110424)
- 经济(108552)
- 管理(92720)
- 理学(80164)
- 理学院(79403)
- 管理学(78146)
- 管理学院(77700)
- 研究(77350)
- 中国(59077)
- 财(48004)
- 京(46663)
- 科学(42684)
- 财经(38957)
- 所(36829)
- 中心(36747)
- 经济学(35965)
- 经(35469)
- 江(34043)
- 研究所(33262)
- 农(32972)
- 经济学院(32135)
- 业大(31173)
- 财经大学(29140)
- 北京(28648)
- 范(28018)
- 师范(27767)
- 院(27536)
- 州(26453)
- 基金
- 项目(157050)
- 科学(126020)
- 基金(117819)
- 研究(114500)
- 家(101861)
- 国家(101082)
- 科学基金(88679)
- 社会(77938)
- 社会科(74094)
- 社会科学(74081)
- 基金项目(61750)
- 省(59723)
- 自然(55894)
- 自然科(54655)
- 自然科学(54643)
- 自然科学基金(53698)
- 教育(52734)
- 划(49852)
- 资助(48301)
- 编号(44059)
- 部(35772)
- 重点(35028)
- 发(34353)
- 成果(34262)
- 国家社会(33719)
- 创(32847)
- 教育部(31711)
- 人文(31095)
- 创新(30833)
- 科研(30163)
- 期刊
- 济(121521)
- 经济(121521)
- 研究(71291)
- 中国(41255)
- 财(37651)
- 管理(36203)
- 学报(31191)
- 科学(31154)
- 农(29079)
- 大学(25215)
- 学学(23988)
- 技术(22615)
- 融(21607)
- 金融(21607)
- 经济研究(20565)
- 财经(20497)
- 农业(19535)
- 教育(18059)
- 经(17802)
- 业经(17150)
- 问题(15836)
- 技术经济(13933)
- 统计(13016)
- 策(11360)
- 贸(11255)
- 世界(10887)
- 理论(10747)
- 决策(10434)
- 业(10348)
- 经济问题(10220)
共检索到343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翔宇 赵守国 王忠民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新经济产业生产方式下人口红利的新内涵及其市场瓶颈问题,文章从劳动要素属性出发思考要素市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率低于潜在效率,使得要素市场仅有劳动力定价缺少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此外,基于劳动要素属性、价值创造与消耗均衡及较低折旧率的延退政策能提高劳动要素有效时间供给,缓解要素市场扭曲。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展新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理论,科学认识人力资本红利,为破解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约束和延退政策提供了基于要素属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董翔宇 赵守国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新经济产业生产方式下,人口红利的新内涵及其市场"瓶颈"问题,从劳动要素属性出发思考要素市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率低于潜在效率,使得要素市场仅有劳动力定价,缺少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此外,基于劳动要素属性、价值创造与消耗均衡及较低折旧率的延迟退休政策提高了劳动要素有效时间供给,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科学认识"人力资本红利",破解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约束,更为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基于要素属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同斌
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红利"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程度和变动趋势,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结论认为,2002~2013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变化导致其数量优势、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而不断累积的人力资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整体经济效率并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基于不同类型城市的分析可得,由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的人口迁移推迟了大中型城市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发达城市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与欠发达城市中人力资本的高边际收益得到显现,与中等发达城市的低人力资本红利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贾俊雪 龙学文 孙伟
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生育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红利及其经济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构建一个异质性居民代际交叠模型,深入考察生育政策(包括最大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养老保障负担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表明,生育政策对不同人力资本居民的生育和子女教育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效应,且生育数量限定和超生罚款政策的影响不同。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对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对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则具有"U"型效应,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超生罚款政策放松亦能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但会抑制经济增长、加大收入差距。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总体有助于生育政策放松取得较好效果;降低代际传导性有利于生育数量限定政策放松积极作用的发挥,超生罚款政策放松则具有相反影响。上述发现对于持续优化完善我国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具有良好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海波 王罗汉
文章梳理了2000年-2017年以来关于人口红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定义出发,通过厘清对概念理解的误区,重新审视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现人口红利作为"人口机遇窗口"和经济增长的条件,通过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储蓄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机遇窗口期在不断收缩,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教育和技能水平,创造人力资本红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哲 张宇豪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开发潜力无穷无尽,而人作为资本,其价值可以用价格来衡量。人力资本所体现的价格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本文在对我国人口红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人力资本价格来审视人口红利,阐释了人口红利的构成,从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价格的角度来探讨释放新型人口红利的对策。从人力资本价格形成的各基点出发,可以在职业教育、健康、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关键领域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新型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 价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春亮
人口红利下降被认为是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劳动投入不仅包含劳动数量,还包含劳动质量,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由于在测量上忽视了高速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影响,在机制上忽视了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分布趋同的叠加影响,容易造成人口红利贡献高估且人口资本贡献低估。文章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参考拉姆齐无限期界模型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将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纳入分析,得出转换效应、迁移效应和共振效应,阐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趋同的微观机制,得到检验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致性框架。以2013-2016年272个样本城市进行计量检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内生性检验表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的增长弹性排序不确定,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增长贡献超过人口红利,分组检验进一步证实人力资本贡献超过人口红利,且存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共振效应。结论表明,若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的积极影响,则人口红利的贡献确实被高估,而人力资本的贡献被低估。由此得出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构筑劳动质量替代劳动数量的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冲击。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力资本 人口红利 共振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厉以宁
在经济转型阶段,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新机遇,出现了"城归"这一群体。在中国,"农民工"将成为一个经济史上的新名词。今天的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其主力就是农民。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上最大的"新人口红利"正在中国涌现。
关键词:
新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革命 农民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处在历史拐点,经济发展进入中速发展区间,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是保持我国"十三五"期间及后续时期潜在经济增长率,坚持供给侧改革方向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人口红利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增长相契合,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为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的重要因素,实施更为积极的改革政策取向,挖掘和释放潜在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制度激励,可以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正确把握我国人口结构状态,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人口红利逐步向改革红利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口红利 改革红利 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才利民
对于如何认识人力资源红利,本文提出了新的分析框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口红利分析框架,引入人力资本红利和就业红利两个概念,综合考量人力资源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据分析框架,本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教育大发展,中国正在获得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红利,在未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抵消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的负面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持人力资本总量的持续增加,从而支撑整个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高增长,为未来20年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巨大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本文认为,中国最有效的公共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这包括对教育、公共卫生及健康、就业及培训等,这些投资将会对中国带来长期的多重的红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文华 周志太
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证人口数量红利的弊病及不可持续性,论述人口质量红利的重要性与其替代人口数量红利的必然性,并提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超 易祯 李超
民主程度通过国家制度影响"人"在一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从而释放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针对1960—2015年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主程度在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人口红利能够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第二,民主程度难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直接作用,但能释放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效应,体现出放大器机制。这一研究结论在不同时间区间和极端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稳健成立,也不受人口变量和民主程度变量选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对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继续推行政府放权让利、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最大化挖掘人口红利末期的经济增长潜力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关键词:
民主程度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