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0)
- 2023(6445)
- 2022(5519)
- 2021(4853)
- 2020(4211)
- 2019(9502)
- 2018(9533)
- 2017(19362)
- 2016(10131)
- 2015(11738)
- 2014(11754)
- 2013(12037)
- 2012(11682)
- 2011(11055)
- 2010(11518)
- 2009(11032)
- 2008(10571)
- 2007(9757)
- 2006(9248)
- 2005(8561)
- 学科
- 济(70252)
- 经济(70203)
- 管理(25714)
- 方法(23541)
- 业(23235)
- 数学(21388)
- 数学方法(21301)
- 中国(18549)
- 地方(16713)
- 企(16101)
- 企业(16101)
- 农(13889)
- 地方经济(12518)
- 业经(11622)
- 制(11400)
- 学(11180)
- 贸(10387)
- 贸易(10380)
- 易(10017)
- 财(9716)
- 银(9627)
- 银行(9607)
- 行(9387)
- 农业(9177)
- 融(9092)
- 金融(9092)
- 环境(8803)
- 体(8150)
- 发(7962)
- 和(7445)
- 机构
- 大学(167829)
- 学院(166506)
- 济(86107)
- 经济(84607)
- 研究(63027)
- 管理(60015)
- 理学(50778)
- 理学院(50181)
- 管理学(49575)
- 管理学院(49247)
- 中国(48110)
- 财(37908)
- 京(35351)
- 科学(33800)
- 所(32743)
- 财经(30113)
- 研究所(29211)
- 经济学(28630)
- 经(27102)
- 中心(26633)
- 经济学院(25632)
- 农(25152)
- 江(24694)
- 北京(23161)
- 财经大学(22115)
- 业大(21348)
- 院(21321)
- 范(21002)
- 师范(20853)
- 农业(19720)
- 基金
- 项目(97070)
- 科学(76274)
- 研究(72361)
- 基金(70979)
- 家(60983)
- 国家(60513)
- 科学基金(50712)
- 社会(49158)
- 社会科(46696)
- 社会科学(46683)
- 基金项目(37121)
- 省(36510)
- 教育(32263)
- 划(30512)
- 资助(29477)
- 自然(29377)
- 自然科(28607)
- 自然科学(28597)
- 编号(28471)
- 自然科学基金(28109)
- 成果(24194)
- 发(23028)
- 部(22447)
- 重点(21858)
- 国家社会(21002)
- 课题(19918)
- 教育部(19516)
- 发展(19402)
- 创(19230)
- 展(19166)
- 期刊
- 济(104054)
- 经济(104054)
- 研究(59389)
- 中国(30759)
- 财(26056)
- 管理(23485)
- 农(22749)
- 科学(21891)
- 学报(21856)
- 经济研究(18523)
- 融(18409)
- 金融(18409)
- 大学(17004)
- 财经(16236)
- 学学(16180)
- 农业(15356)
- 业经(14594)
- 问题(14397)
- 经(14217)
- 技术(13938)
- 教育(12429)
- 贸(11965)
- 国际(10678)
- 技术经济(10676)
- 统计(9886)
- 商业(9209)
- 世界(9005)
- 经济问题(8877)
- 理论(8668)
- 经济管理(8386)
共检索到26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超 孙欧
本文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采用因子拆解法,从人口角度将我国GDP分拆为七项人口结构性因子,以分析1990-2017年间人口各结构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对如何稳定中长期经济增速提出政策建议,其中,创新性构建我国调查失业率数据,解决了我国目前劳动力量化研究领域数据不足的问题。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在没有大规模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速的负向影响将逐渐加大。结构方面,(1)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经济增速的最强支撑;(2)总人口对经济增速的正面影响逐渐走弱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继续扩大的趋势基本确定;(3)城镇化及城镇就业吸纳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支撑经济增速4)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大科技研发及资本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相关专业岗位人员培训,打破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继续加速推进城镇化;扶持民营经济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维稳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殷小茵
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欧洲和日本,而且美联储将继续推行逐步升息的货币政策,令2005年的美国利率水平大大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元汇率大幅回升。但从中长期看,影响美元走低的"双赤字"等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欧元区及日本经济的加快复苏,也将抑制美元升势。
关键词:
美元 经济增长 通胀 升息预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对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还会保持快速持续发展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源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人口因素对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根据预测,我国在203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届时中小城市人口将减少,而几个大城市人口仍然会增长。通过对国内现状和国际经验分析可以发现,受人口因素影响,中国城市房价将出现分化。几个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会保持上升,而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将会出现平稳甚至下行的状况。
关键词:
人口数量 房地产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本文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国PMI的月度数据,构建ARMA(6,2)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及数据拟合。结果表明,ARMA(6,2)模型适合预测PMI的未来走势。利用该模型预测我国2016年上半年的PMI指标值。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半年内PMI指标值呈小幅上升走势,并位于荣枯线以上。分析预测结果,对我国制造业及整体经济运行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海慧
我国房地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受其内在规律的影响、又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房地产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深度回调。许多学者认为,短期内房地产价格难以走出低谷,但中长期发展依然看好,并会有新的突破。笔者在对相关问题分析后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即使走出谷底,也很难再次出现前几年波澜壮阔之举。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市化 中长期走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华 王轶青
决定资金投向的是投资价值和投资价值率,与投资收益率没有直接关系。通过分析我国股市的投资收益率、相关投资的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文章认为目前我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为负数,上证指数在779点左右才能找到投资价指点。文章预测我国股市的中长期走势是大盘指数将逐步向股市投资价值收拢,上证指数将在1000点以下运行。
关键词:
股市 投资价值 预测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波 吴丽丽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情况下,劳动力年龄的人口规模、质量及其储蓄水平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强化直接影响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人口特征 抚养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态势,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大。提出未来经济走势(2015年至2020年)有四种可能性:一是一路走低,二是继续走平,三是重返10%以上高增长,四是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使经济运行在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本文主张争取第四种可能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相结合。本文最后指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应是一个波浪式的渐进过程,而不应是"大幅度"下台阶。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经济波动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国际形势跟踪课题组 姚淑梅 李大伟 杨长湧 杜琼
一、世界经济复苏的中长期趋势(一)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未来一段时期,新兴市场国家仍有望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上升。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消费需求仍将不断增加。近年来,私人消费对部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解运亮
新冠肺炎疫情发酵之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弱平稳之中: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出口贸易出现改善;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信贷与社会融资高增,市场期待基建"开门红";制造业库存处于低位……这一切都因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陡然暂停。毫无疑问,疫情短期内对经济冲击较大。首先,人群聚集性行业受到了直接冲击,主要包括零售、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其次,各地企业延迟复工使短期内生产
关键词:
第三产业 中长期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