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7)
2023(9420)
2022(7848)
2021(7240)
2020(5683)
2019(13207)
2018(12857)
2017(23859)
2016(12652)
2015(14347)
2014(14198)
2013(14366)
2012(13826)
2011(13052)
2010(13094)
2009(11918)
2008(11713)
2007(10177)
2006(9416)
2005(8855)
作者
(36958)
(30809)
(30780)
(29121)
(19961)
(14758)
(13880)
(12052)
(12007)
(10889)
(10808)
(10252)
(9914)
(9854)
(9726)
(9682)
(9159)
(8959)
(8750)
(8580)
(7801)
(7443)
(7397)
(7139)
(6959)
(6937)
(6742)
(6683)
(6217)
(6173)
学科
(68125)
经济(68060)
管理(29542)
(28319)
中国(27945)
方法(21754)
地方(21366)
数学(19610)
数学方法(19504)
(19001)
企业(19001)
(17553)
(14066)
贸易(14052)
(13597)
业经(13463)
(12676)
农业(12032)
(11702)
金融(11702)
环境(11383)
(11324)
地方经济(11316)
银行(11314)
(11154)
(10902)
(10666)
(10257)
发展(9236)
(9214)
机构
大学(187363)
学院(186422)
(89973)
经济(88295)
研究(77447)
管理(66257)
中国(59667)
理学(55522)
理学院(54748)
管理学(54080)
管理学院(53711)
科学(43513)
(42794)
(39157)
(38026)
研究所(35294)
中心(33368)
财经(29816)
经济学(29678)
(28901)
北京(28463)
(27956)
(27313)
(27270)
(27268)
师范(27053)
经济学院(26653)
科学院(23879)
业大(23288)
农业(22298)
基金
项目(120256)
科学(96310)
研究(89705)
基金(88915)
(77626)
国家(77011)
科学基金(65393)
社会(60949)
社会科(57962)
社会科学(57952)
基金项目(46210)
(43761)
教育(39418)
自然(38866)
(38214)
自然科(37999)
自然科学(37992)
自然科学基金(37287)
资助(36432)
编号(33809)
(32718)
成果(27744)
(27702)
重点(27581)
发展(27307)
(26867)
国家社会(26720)
中国(25648)
课题(25151)
(24506)
期刊
(105568)
经济(105568)
研究(67344)
中国(43184)
(27886)
科学(27138)
管理(26231)
(25446)
学报(25107)
(21444)
金融(21444)
教育(19815)
农业(19650)
大学(19628)
经济研究(18373)
学学(18310)
业经(16264)
问题(15610)
技术(15426)
财经(15157)
(13357)
(13024)
世界(12680)
国际(11965)
(11083)
(9803)
资源(9661)
技术经济(9437)
现代(9131)
经济问题(8847)
共检索到303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文章根据1982、1990、2000年3次人口普查资料讨论了中国中心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数据分析表明,1982~2000年,中国中心城市的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不是由区域变化引起的,而是城市地域自身人口的增加;并且主要不是人口的自然增加,而是由于人口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的结果,导致巨型城市和大城市数目的增加。中心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增加的类型表明,中心城市的人口流动大都表现为郊区→边缘区→中心区和中心区→边缘区←郊区两种类型,说明大部分中心城市尚处于形成、成长和扩张时期,出现中心区→边缘区→郊区类型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只有上海市。这表明,中国城市极大部分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只有上海市开始出现人口郊区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构建了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3年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和西安11个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想点法计算了各时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各中心城市在不同时段的总部经济发展状态、发展趋势及2007—2013年其总部经济总体动态发展水平,为研究2007—2013年中国11个中心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昌钧  张楠  
本文根据“知识评价指标体系”,搜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中国及北京、上海、广州1991至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算术平均、因子分析等统计工具,对六国及三城市的知识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研究中国及三大中心城市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差距以及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文伟  
城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从广义上说,一切城市都是相应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分级的,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于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不同,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那些据有最有利的位置,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并领导着基层城镇的城市,无疑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把这一类城市,特称“中心城市”。根据我国当前城镇发展的特点和水准,一般省内地区一级以上的区域发展中心,都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德阳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主要受灾地区,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地区。灾后重建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德阳处在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文在德阳总体规划实践和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德阳城市人口发展的特征与条件。借鉴地震灾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经验,根据历史时期城市人口增长趋势,提出德阳中心城市分阶段人口发展目标以及有利于人口集聚的发展策略与保障措施,为德阳城市灾后重建和长远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庆均   易露   唐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的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5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为样本,剖析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2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且呈现出梯队层级分布态势;从各维度看,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消费满意度四个维度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消费繁荣度涨幅最大,到达便利度发展水平较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间发展的绝对差距较大,但城市的追赶效应使得相对差距缩小;从空间格局看,城市初步形成了北部“北京+天津”集聚圈、南部“广州+深圳”集聚圈以及以上海为首的长江联系带的“两圈一带”总体空间网络格局,表现出“高者全局集聚、低者局部扩散”的集散效应特征,城市间有着“核心城市占据主导,边缘城市结构优化”的非均衡空间联系。因此,应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并梯次培育特色消费增长点,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把握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多层级优化城市消费资源空间配置,重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圈扩容、结构优化的消费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守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外贸出口额、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对我国34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分类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日清  师新杰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这个建议已经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付诸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级。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实施,关键是把我们国内的事情办好,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是辩证的统一关系。经济是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志萍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较快 ,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是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二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经济特色日渐明显 ;三是区域经济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高。但与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相比 ,由于“初期差距效应”、“增长速度累积效应”等原因 ,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明显落后。因此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方向选择应该是 :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生态型与学习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新华  
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开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得不面对土地、能源等各类资源环境的紧约束。为了摆脱困境,需要借鉴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四大策略为取向,创新我国中心城市工业发展策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梁瑞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服务贸易增长迅猛。据WTO的统计,1982-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增加到720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8倍,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速,世界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玫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价值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中心城市近年来现代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中心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已经进入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时期,国内经济平稳较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引致需求和产业扶持政策,为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应通过走产业融合之路、集聚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开放提升之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坤   刘毅   冯鹏飞  
从制度环境、技术供给、服务效能及要素融合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35个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主要结论为: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普遍提升,城市间差异扩大。北京、广州、深圳及长江经济带中下游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要素市场高速发展的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北京、深圳、上海、西安及成都构成的菱形区域。制度环境和服务效能的障碍明显改善,技术供给是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技术供给质量对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约束突出。最后,对不同障碍类型城市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坤   刘毅   冯鹏飞  
从制度环境、技术供给、服务效能及要素融合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35个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主要结论为: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普遍提升,城市间差异扩大。北京、广州、深圳及长江经济带中下游核心城市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要素市场高速发展的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北京、深圳、上海、西安及成都构成的菱形区域。制度环境和服务效能的障碍明显改善,技术供给是中心城市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技术供给质量对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约束突出。最后,对不同障碍类型城市提出优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