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5)
- 2023(14626)
- 2022(12662)
- 2021(11847)
- 2020(10375)
- 2019(23692)
- 2018(23671)
- 2017(45963)
- 2016(24875)
- 2015(28342)
- 2014(28419)
- 2013(27864)
- 2012(25681)
- 2011(23027)
- 2010(23285)
- 2009(21971)
- 2008(21973)
- 2007(19816)
- 2006(17480)
- 2005(16014)
- 学科
- 济(98930)
- 经济(98775)
- 管理(79484)
- 业(71845)
- 企(59723)
- 企业(59723)
- 方法(45131)
- 数学(39304)
- 数学方法(38704)
- 财(30879)
- 农(29243)
- 中国(26942)
- 制(24723)
- 业经(22241)
- 学(21251)
- 环境(20276)
- 地方(20018)
- 务(19169)
- 财务(19100)
- 财务管理(19049)
- 农业(18884)
- 贸(18071)
- 贸易(18062)
- 企业财务(18042)
- 易(17550)
- 银(17432)
- 银行(17401)
- 行(16483)
- 和(16200)
- 体(16049)
- 机构
- 大学(356100)
- 学院(355802)
- 济(144690)
- 经济(141419)
- 管理(138169)
- 理学(117956)
- 理学院(116702)
- 研究(116324)
- 管理学(114610)
- 管理学院(113938)
- 中国(91165)
- 京(75074)
- 财(71842)
- 科学(70349)
- 所(58655)
- 农(57324)
- 中心(56639)
- 江(56291)
- 财经(55860)
- 研究所(52470)
- 业大(51121)
- 经(50314)
- 北京(47340)
- 范(46390)
- 师范(45960)
- 州(44413)
- 农业(44357)
- 经济学(44287)
- 院(41727)
- 财经大学(41158)
- 基金
- 项目(233672)
- 科学(184579)
- 研究(172223)
- 基金(170005)
- 家(146959)
- 国家(145721)
- 科学基金(125932)
- 社会(109612)
- 社会科(103801)
- 社会科学(103775)
- 省(91795)
- 基金项目(89913)
- 自然(81110)
- 教育(79911)
- 自然科(79132)
- 自然科学(79110)
- 自然科学基金(77653)
- 划(77145)
- 编号(70456)
- 资助(69629)
- 成果(58132)
- 重点(52760)
- 部(52209)
- 发(49800)
- 创(48573)
- 课题(48536)
- 制(46244)
- 创新(45480)
- 科研(45254)
- 国家社会(45183)
- 期刊
- 济(162676)
- 经济(162676)
- 研究(105429)
- 中国(71273)
- 财(58754)
- 学报(52745)
- 农(51933)
- 管理(50332)
- 科学(49364)
- 大学(40657)
- 学学(38093)
- 教育(37941)
- 融(35666)
- 金融(35666)
- 农业(34028)
- 技术(31512)
- 财经(27841)
- 业经(27240)
- 经济研究(24443)
- 经(23880)
- 问题(22011)
- 图书(17724)
- 理论(17588)
- 业(17386)
- 统计(17371)
- 版(17262)
- 技术经济(17127)
- 贸(16796)
- 财会(16396)
- 资源(16111)
共检索到53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边玉花 杨桂花 陶小平
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数量庞大、素质低下的农村人口问题所致。不解决人口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文章以冀西北为例,通过该生态圈内北京和天津两市对冀西北的教育对口支援、资金技术支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永久性转移的制度建设等,促进冀西北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而推动农村人口向农外转移,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力,从根本上解决因人口问题诱发的生态问题,完善我国财政直接补贴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人口素质 人口转移 素质提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毕树广 边玉花 陶小平
冀西北是河北省最为贫困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贫困县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功能和生态功能不断显现,而经济功能在不断弱化,贫困是其必然结果。贫困将严重地影响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文章基于京张生态等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进一步合作基础和激励机制的缺失,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中央政府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建立中央政府和京张间转移支付制度,以形成发挥生态功能的坚实基础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树广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尔娟 潘鹏
文章在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市为例,对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问题及其成效进行剖析,指出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缺乏市场运作手段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机制、培育生态涵养区的"造血"功能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景柱 罗祺姗 严岩 段靖 丁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生态环境补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依据的基础上,从强化生态环境产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补偿立法、推进生态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管理、坚持生态环境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干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在我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从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思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西部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攀枝花市财政局课题组 刘元海 王玖斌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凭借资源和环境要素的大量投入,经济增长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这一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背后,不乏以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代价。特别是近几年,雾霾、沙尘暴、水体污染、重金属中毒等事件频发不止,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那么,如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就成为当前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而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提出采用"费改税"的方式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强化税收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作用。本文将以攀枝花市作为研究区域,对现...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税制设计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颖秋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旭蕾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研究视角仅限于环境补偿立法、补偿管理等宏观层面,并且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入手,坚持"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的原则,对环境会计进行再造,并以生态环境负债账户作为企业环境补偿的基础,从而建立宏观和微观的"双翼"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关键词:
环境补偿 环境会计 社会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西北地区环境重建对西北地区的发展、中东部地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西北地区难以有意愿和能力承担起环境重建的重任。中央、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各级政府作为各方利益的代表,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不同政策下的环境重建会做出不同反应。西北地区可能会选择“不作为”,而中东部地区可能会选择“不合作”,从而导致环境重建无法有效实行。因此,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必须相结合,使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各种行为都能够与中央政府决策和目标的要求相一致,以促使西北地区环境重建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西北地区环境重建 利益补偿 利益分享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财政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环境财政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公共财政改革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环境,阐述我国环境财政支出和管理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进展,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生态财政的政府间责任、资金来源、资金整合、支出方向、重点领域以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财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机制 生态补偿 建立和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邦成 温林泉 陆根法
本文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基本问题,重点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现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霞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在财政支持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投入不足、调节手段单一、现有生态补偿税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以及缺乏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持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生态补偿机制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